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保证改造后锅炉的燃烧稳定性、经济性和NOx排放量,针对改造后锅炉进行热态燃烧调整试验研究。针对某电厂520t/h贫煤锅炉NOx排放量高的问题,提出锅炉低氮燃烧器的改造方案,并在改造后的锅炉上进行冷态及热态燃烧调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空气分级水平浓淡低氮燃烧器后,冷态炉内动力场正常,炉膛出口折算到标准状态下,6%氧含量的NOx排放浓度由改造前的900mg/Nm3,降低至414.69mg/Nm3,NOx排放量降低50%,锅炉效率降低小于0.4%。目前,该锅炉能够长时间满出力运行,炉膛出口NOx排放量始终不大于480mg/Nm3。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某单位2台75t/h中压燃油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达到环保排放国家标准,同时锅炉的生产能力达到生产需要与工艺指标,通过更换燃料、设计改造燃烧器的排布及数量,使锅炉的燃烧及尾气的排放达到标准.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燃烧器的排布由横向2台改成3台,则每个机组的燃烧器由4台增加至6台;燃料由油和炼厂燃料气的混合料变为纯天然气,则在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同时,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烟尘质量浓度≤40mg/m~3,烟尘黑度为林格曼黑度1级,烟气含量中氧含量约3%(干基容积百分数),NO_x质量浓度≤200 mg/Nm~3,CO质量浓度≤100mg/Nm~3,SO_2质量浓度≤100mg/Nm~3.  相似文献   

3.
国产引进型1025 t/h锅炉在燃烧神府东胜烟煤时出现严重的结焦现象,影响锅炉正常运行,通过分析研究在单烧和掺烧其他煤种的基础上,重点对4种混煤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得出了富动21混煤能满足锅炉燃烧的要求,对改善炉内结渣有较大作用.经过实际运行考验,该煤种掺烧完全能满足锅炉各种工况要求,同时也确保锅炉安全和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某300 MW电站中高炉煤气的掺烧比例,在混合燃料燃烧的热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不同煤种在不同高炉煤气掺烧比例时对理论燃烧温度、炉膛出口烟温、飞灰浓度、排烟温度、锅炉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炉煤气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燃烧煤种1高炉煤气掺烧比例为20%时,排烟温度升高38℃,锅炉效率下降2.76%;当燃烧高灰份的煤种2高炉煤气掺烧比例为20%时,排烟温度升高45℃,锅炉效率下降3.49%。  相似文献   

5.
对75 t/h锅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阐述了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热经济性差的原因,提出了锅炉燃烧系统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湘潭钢铁公司热电厂为回收低热值高炉煤气,对6#75t/h煤粉炉进行了全烧煤气改造。在炉内换热三维数值计算及全面校核热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受热面改造方案,并详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据此确定了最终改造方案-增加蒸发受热面与省煤器的面积,并对改造后的水冷壁循环安全进行了校验。改后测试结果表明:全烧煤气时锅炉出力可达78t/h,锅炉热效率大于80%,排烟温度低于180℃,过热汽温未出现超温现象,达到了改造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微尺度燃烧器由于散热造成燃烧稳定性差的问题,对微尺度燃烧器外部吹风控制表面散热,对比不同工况下燃烧器的工作性能.当燃料混合气体体积流量为0.12、0.24、0.36 L/min时,风温分别为277.15、380.15、635.15、790.15、1 001.15 K.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风温或燃料流量可以抑制熄火.测量燃烧器壁面温度,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内部燃烧过程.结果显示,随着冷却风温上升,反应区域峰值温度上升且向上游偏移.在024 L/min,燃料气体当量配比下,当冷却风温由277.15 K上升到1 001.15 K时,峰值温度上升约165 K,反应中心上移约5 mm.证明高温冷却风通过减少散热,提升反应强度,抑制热熄火.当体积流量由0.12 L/min上升到0.36 L/min时,虽然壁面散热量上升,但占总能量的份额相对降低,因此提升燃料流量可以抑制热熄火.  相似文献   

8.
以一台50 MW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炉内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锅炉费斯顿管上部的温度比下部的温度约低100℃,中间位置的温度比两边位置的要高,下部及位于中间的费斯顿管易结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燃烧器布置不太合理引起的.针对该锅炉燃烧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将GSP气化过程分解为热解单元和气化单元建模,使用灵敏度工具进行分析,探究CO2和N2分别作为煤粉输送载气时对气化温度、CO和H2以及有效气(CO+H2)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的气化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生产数据吻合;与N2相比,以CO2为煤粉输送载气时,气化温度降低约70℃,CO摩尔分数提高约4%、而H2摩尔分数降低约1%,但有效气摩尔分数提高约3%.当CO2流量从12 000Nm3/h升至15 000Nm3/h,气化温度降低约11℃,CO摩尔分数提高约0.15%,H2摩尔分数降低约0.85%,有效气摩尔分数降低约0.7%;当N2流量从12 000Nm3/h升至15 000Nm3/h,气化温度降低约6℃,CO摩尔分数降低约0.33%,H2摩尔分数提高约0.14%,有效气摩尔分数降低约0.19%.CO2作为煤粉输送载气在可减少CO2排放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气化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随机颗粒轨道模型、EBU预混湍流燃烧模型、两步竞争反应的挥发分析出模型、扩散/动力碳颗粒燃烧模型和P-1辐射模型,对某电厂130 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的气固两相湍流流动、燃烧以及辐射传热等进行了数值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非交错网格的SIMPLE差分格式求解.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场与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颗粒轨迹符合实际运动状态,炉内温度分布与实际锅炉基本吻合,此研究为锅炉的高效率运行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洛阳市燃气发展的概况和今后发展对策 ,希望能对洛阳及其他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瓦斯突出的气体介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瓦斯突出中的作用机理、煤的瓦斯吸附特性和煤的瓦斯放散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瓦斯突出的气体介质条件,为认识瓦斯动力现象的本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矿瓦斯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用计算机模拟矿井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是优化通风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局部通风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风量和瓦斯涌出量变化的情况下瓦斯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风量和瓦斯涌出量成比例变化时,低体积分数区域的瓦斯大致按比例变化,高体积分数区域的瓦斯体积分数并不是成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黄磷尾气变换制甲醇合成气的可行工艺流程,分析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H2的不同工艺,即全量变换、部分变换、部分循环变换.根据黄磷尾气及所制合成气的特点,通过热量及变换率计算,选取部分循环进气方式变换制甲醇合成气,并通过中试试验验证黄磷尾气制合成气采取部分循环进气的方式可行且连续、可控.  相似文献   

15.
混合绝缘气体充气、补气是混合气体绝缘设备运维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分压充、补气方法,难以精确控制气体混合比例,不能满足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大规模推广的技术要求。为此结合SF_6气体现场充、补气技术经验,提出以动态配气原理为基础的SF_6、N_2等组分精确加压配气技术方案,研制新型混合气体加压配气补气装置,装置能够实现SF_6气体与N_2等两组分混合绝缘气体的现场连续精确配制,气体混合比例范围0%~100%可调,配气误差小于1%,满足不同设备精确配比加压充补气要求。同时提出混合绝缘气体现场补气比例的计算公式,可根据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实际比例,获得合适的补气浓度。  相似文献   

16.
把瓦斯排放过程中煤层中孔、大孔和裂隙内的游离瓦斯和微孔、小孔内的吸附相瓦斯处理作准热力平衡、准化学势平衡状态,把吸附相瓦斯的解吸处理作游离瓦斯的不定常、连续分布解吸源,把游离瓦斯在煤层中的运动处理作多孔介质内不定常、可压缩、有连续分布源的线性渗流运动,然后利用守衡原理和达西渗流定律建立了煤层瓦斯实用动力学方程,并给出其Galerkin有限元解法.文末,介绍了煤层瓦斯实用动力学方程的一个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17.
同一管网引入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已成为规划建设阶段的常见做法.不同天然气气源的组成可能存在差异,为了解不同燃气组成对民用燃烧灶具的CO排放的影响,避免大量终端用户的室内环境品质受到损害,对民用灶具的CO排放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考察了中国12T天然气组成的分布并利用华白数相等与碳氢原子数守恒原则,确立了6组原组成天然气以及对应的三组分天然气,并测试灶具在每组燃气运行下的CO排放情况;对原组成天然气以及对应的三组分天然气的CO排放差异进行了讨论;在灶具上测试了以华白数和PN数为变化依据的不同三组分天然气.实验表明:三组分天然气的CO排放与原组成天然气等价;气质参数华白数和PN数可以描述灶具在不同燃气组成下运行时的CO变化规律;在PN-W图上存在等CO排放线簇,可用于家用灶具使用不同组成燃气的CO排放预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确立CO排放界限气的思路.对保障室内环境空气品质以及输配管网气源质量管理,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焦炉煤气在管道中的爆炸性及其火焰传播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内径为φ88mm、φ199mm、φ305mm三种组合爆炸管道中对模拟焦炉煤气的爆炸性和火焰传播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可燃气体浓度、管道内径、管道长度等因素对焦炉煤气爆炸性及火焰传播的影响规律。为焦炉煤气输气管道防回火装置的研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瓦斯地质和构造控制理论,研究了煤层瓦斯和地质构造的本构关系;结合梁北煤矿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该矿的瓦斯地质规律以及影响瓦斯分布及涌出的主要因素;根据矿井不同地点,采取了针对性的瓦斯治理综合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控制瓦斯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矿瓦斯抽采PVC管道静电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分析了PVC管道中静电产生和静电放电的原因,提出了预防PVC管道中静电灾害的技术。由于瓦斯在PVC抽放管路中流动时产生静电并在管道内壁产生静电积聚,所以在PVC管路和铁质流量计连接处,因两者导电能力不同,致使PVC管路产生静电,恰巧这时的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静电放电火花点燃瓦斯,造成瓦斯在管道内发生爆炸。为此,采用降低瓦斯在管道中的流速,抑制静电的产生;在输气管道的法兰接头、PVC管两端、阀门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防止静电放电;在气流输送系统的管道中央,顺其走向加设两端接地的金属线,以降低管内静电电位等方法,为矿井瓦斯抽采PVC管道防治静电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