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激活物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在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分别以终浓度为50和100 μmol/L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特异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设未加入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活性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减少31.97%,45.49%(P<0.05,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增加43.0%,129.0%(P<0.05,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降低39.3%,49.6%(P<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升高37.5%,112.6%(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在非诺贝特组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明显增高79.79%(P<0.05),在亚油酸组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则分别显著增高46.73%(P<0.05),79.45%(P<0.01),非诺贝特组50 μmol/L浓度诱导下使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可以影响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基因转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的表达,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非诺贝特和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在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分别以终浓度为50和100 μmol/L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特异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设未加入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活性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减少31.97%,45.49%(P<0.05,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增加43.0%,129.0%(P<0.05,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降低39.3%,49.6%(P<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升高37.5%,112.6%(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在非诺贝特组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明显增高79.79%(P<0.05),在亚油酸组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则分别显著增高46.73%(P<0.05),79.45%(P<0.01),非诺贝特组50 μmol/L浓度诱导下使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可以影响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基因转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的表达,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非诺贝特和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背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体内纤溶状态的重要调节者,其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形成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一科。材料:实验于2004—08/20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干预药物不同而分为6组;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方法:将中药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四氮唑蓝比色方法观察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活血化瘀药对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法检测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影响。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表达。对照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①加药24h后,黄芪、当归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1&;#177;2.66)%,(4.42&;#177;2.19)%;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06&;#177;4.98)%,(16.38&;#177;4.06)%,(32.83&;#177;9.8)%,t=2.447—3.707,P&;lt;0.05。②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77;1.23,19.66&;#177;1.53,15.45&;#177;1.27.16.90&;#177;0.33,14.01&;#177;0.74,22.68&;#177;2.20,t=2.447-3.707.P&;lt;0.05)。③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2.01&;#177;0.006,1.95&;#177;0.014,1.79&;#177;0.104,1.53&;#177;0.045,1.48&;#177;0.012,2.16&;#177;0.014,t=2.447—3.707,P&;lt;0.05)。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和复方丹参、川芎嗪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在细胞水平能够有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芪、当归及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对肝癌细胞株HepG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体内纤溶状态的重要调节者,其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形成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一科.材料实验于2004-08/20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干预药物不同而分为6组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方法将中药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四氮唑蓝比色方法观察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活血化瘀药对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法检测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影响.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表达.对照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①加药24
h后,黄芪、当归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1±2.66)%,(4.42±2.19)%;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06±4.98)%,(16.38±4.06)%,(32.83±9.8)%,t=2.447~3.707,P<0.05.②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23,19.66±1.53,15.45±1.27,16.90±0.33,14.01±0.74,22.68±2.20,t=2.447~3.707,P<0.05).③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006,1.95±0.014,1.79±0.104,1.53±0.045,1.48±0.012,2.16±0.014,t=2.447~3.707,P<0.05).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和复方丹参、川芎嗪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在细胞水平能够有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和活性. 相似文献
6.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作为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主要抑制剂,与动静脉血栓、出血和凝血异常、细胞迁移密切相关,进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静脉血栓、肿瘤转移、出血、股骨头坏死、流产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体内血浆PAI-1活性水平又受血脂、血糖等调节,进一步参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进程,又影响着上述相关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TGF-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GF-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并就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大网膜进行原代培养,用5ng/ml TGF—β1刺激第三代培养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ELISA以及RT—PCR等方法,分别观察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I)的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内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刺激组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其中24h为高峰,48h、72h依次递减;刺激组FN和COLI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均呈时间依从性显著增加;对照组细胞内几乎不表达p-Smad2/3,阳性细胞率3%,在刺激后15min蛋白表达即开始增加,阳性细胞率29%,1h增加最明显,阳性细胞率达84%,2h明显回落,此时阳性细胞率为37%。[结论]TGF—β1在致腹膜纤维化过程中诱导了HPMCs内PAI-1的转录与蛋白表达,这可能与TGF—β1激活了HPMCs内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研究,探讨PAI-1在AS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周.两组白兔均于0周、16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PAI-1 的水平;16周后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I-1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0周血清中PAI-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脂饮食组16周后血清PAI-1水平较0周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壁PAI-1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有血清和粥样斑块中PAI-1表达增加,PAI-1可能参与了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刘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
<正>自身免疫介导并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起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显著特征,血液、造血系统受损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1]。SLE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常存在高凝状态,甚至发生血栓或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细胞表面的一个多功能的受体,它在肿瘤细胞侵润、血管新生等一些病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细胞表面的一个多功能的受体,它在肿瘤细胞侵润、血管新生等一些病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2002-01/12健康查体者54人作为对照组,男26人,女28人。纳入标准:空腹血糖均低于6.0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7.8mmol/L;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92人作为子女组,男44人,女48人。纳入标准:其父母双方或一方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均低于6.0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7.8mmol/L;两组人员均知情同意。两组人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发色底物法检测。进行两组间及基因型间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比较。并做各代谢参数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逐步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①两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子女组与对照组相比4G/4G+4G/5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比较:对照组和子女组含4G等位基因显著高于不含4G等位基因(0.72±0.21比0.43±0.30,0.95±0.24比0.63±0.22,P<0.05)。③各代谢参数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逐步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子女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自然对数、三酰甘油和基因型明显相关(r=0.30,P=0.003;r=0.46,P=0.001;r=0.44,P=0.001);正常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只与基因型相关(r=0.48,P=0.03)。结论: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4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较多。②携带4G等位基因的人群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升高。③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4G等位基因存在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后代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升高起一定作用。④逐步多元直线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胰岛素抵抗以及相关变量等环境因素和4G等位基因这一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琴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6)
至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血液凝固和纤溶并非单纯的止血血栓及其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功能。就病理生理学意义而言 ,它除了血液学本身外 ,血液凝固和纤溶与组织修复、细胞生理 (增殖、运动、连接、形态变化和分化 )、分泌管道通畅、生殖生育过程、巨噬细胞激活、血管新生、炎性反应、新生物的形成等有关。而在众多的病理生理反应中 ,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又大多是疾病发病机理的共同应答反应或反应环节 ,往往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契机或促发因素。在参与的这些常见的临床疾病中 ,近年对纤溶系统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u-PA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已转移组u-PA、u-PAR和PAI-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纤溶受损促进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抗高血压作用,替米沙坦(商品名:美卡素)作为一新型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具有独特的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用。PPAR-γ对糖和脂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激活可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善糖尿病患者IR,并具有抗炎抗氧化及保护内皮功能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IR指数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对B,C 2组大鼠行左肾切除,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A组行假手术及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C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灌胃1次/d;A,B 2组给予2 mL清水灌胃,1次/d.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Ⅳ型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蛋白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mRNA的表达.结果:第6周C组尿蛋白较B组明显降低(P<0.05),第12周血白蛋白较B组明显增高(P<0.05);B组多数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C组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1);C组Ⅳ型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肾脏沉积较B组明显减少(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mRNA吸光光度值与Ⅳ型胶原均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通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肾脏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底物显色法测定了29例隐匿性冠心病病人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水平,结果发现隐匿性冠心病病人的t-PA,PAI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提示血液中t-PA,PAI的活性异常仅是冠心病病人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