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营建智慧。文章以第四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蓝田县石船沟村为对象,从村落整体空间、公共空间、民居空间三个层面,分析村落传统空间尊重自然、体现客家文化与地域营建特色的智慧,以期对当今村落空间更新有所启示,使石船沟村村落空间现代营建根植于其所生长的"生命土壤"。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传统村落时间演变特征、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和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概括。研究发现学者们根据传统村落时间演变特征一般将村落历史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形成期、发展期、衰退期、转型期;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的研究主要从空间分布、空间形态、人居环境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传统村落时空演变受多因素影响,学者们主要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护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村落肌理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辛庄传统村落为例,分别从村落选址、总体布局、街巷以及公共空间、院落组群四个方面分析了辛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辛庄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传统村落中火炕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从火炕的空间形态、空间类型、空间功能需求、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探索并总结了以邯郸地区为代表的冀南传统民居中火炕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传统村落中火炕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从火炕的空间形态、空间类型、空间功能需求、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探索并总结了以邯郸地区为代表的冀南传统民居中火炕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17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进行分类,探索湘西自治州不同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功能演变的异同,并总结出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湘西州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演变逐渐趋同,丧失了原有的民族特征。村落公共空间单靠民族内部的力量难以有传承地进行演化,其有序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力量相同进行。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作为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场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备受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以乡愁和记忆为核心的乡土中国主旋律,使传统村落振兴成为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共识。研究基于传统村落的发展依赖于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认知,选取徽州地区9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展实证分析,构建村落发展影响因素的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PLS—SEM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村落主体资源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外部政策、市场等因素起调节性作用,配套设施、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是传统村落赖以发展的支撑性基础要素。传统村落的振兴前提是满足空间的功能需要和文化的精神需要,需立足于尊重自然环境,通过挖潜主体资源禀赋和利好政策引导来实施振兴,根本路径在于通过营造实现文化属性的空间化、"互惠机制"完成社会属性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8.
广场空间是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体现着村落的规划思想及空间格局特色。本文以北京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广场空间的形态、功能文化及活力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从物质空间角度解析广场空间的可达性、形态特征、空间尺度及构成要素,分析传统村落广场空间场地环境本身的构造规律。按照功能及文化特征分为入口广场、社会广场、生活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四类。通过分析使用者在广场空间中的活动表现,探究传统村落广场空间与村民现代公共生活的适应情况,进而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传统村落广场空间改造优化,以实现空间的物态传承更新、人气蓬勃兴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学领域的人类聚居学理论分析方法,依托生物学生命周期的产生、发展、成熟、衰亡、再兴的过程成长机制对现今南疆地区传统村落进行聚居病理化研究。研究发现,南疆地区传统村落聚居系统中的本体住居的空心老化、中心建筑的异常替化、街巷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以及特殊区公共空间的措施错化是当前传统村落更新发展困境和演化再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19,(10):28-31
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和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休宁县祖源村为例,从水口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居住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以及徽州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提炼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获取杭州市截止到2016年前四批公布的36个传统村落信息,利用ArcGIS将传统村落位置可视化,制作了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核密度,并将传统村落分布数据与地形数据、交通数据、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叠加,探究杭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旅游开发策略。得到以下结论:(1)杭州市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大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地势低平及交通较便捷的地区;且位于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密度较低地区。(2)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主要有:将杭州市传统村落与旅游景区实现联动发展;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保护优先,突出特色;旅游开发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好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对当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找出切入点至关重要。文章以村落的"功能"与"空间"作为人居环境规划的切入点与先行点,提出传统村落"功能重置"与"空间完形"策略。并结合杨贵庆教授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与徽州传统村落特征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四步走"战略,应用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村人居环境规划中,以期为徽州其他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相关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蒋明凯 《住宅科技》2021,(2):45-47,62
桂林漓江流域分布着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选取四个传统村落,采用空间句法对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空间形态间的差异性,为地域性传统村落的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着眼于村落的复兴发展,提出了推动村落转型,完善空间功能布局、改造重点地段,优化村落空间功能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延续村落风貌特色等策略,以期能对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谢辉  朱颖  罗俊  田雨 《中国园林》2024,40(4):116-122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 BA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的声景活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的景观文化基因承载着村落方方面面的历史,是村落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西复杂的山丘地形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文化,也让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保存下来。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的土家族传统村落鱼木寨为例,通过对鱼木寨景观基因的挖掘提取,总结了鱼木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聚落格局、公共空间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景观特征,并提出了公共空间保护和更新的可持续性策略,为鄂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构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戴宏杰  吴越 《城市建筑》2024,(5):124-12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出现人口流失、空心化问题,进而导致村落空间日渐荒废,成为消极空间。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消极空间的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村落空间品质。研究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墨戎苗寨作为案例,从活化文化资源、扩展服务空间、重塑休闲空间、修补景观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消极空间改造策略,旨在为后续村落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一直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底结束的第四批评审又有1000多个村落入选,截至目前共计4000多个传统村落,未来预计大概在6000个左右,还有很多同样水平但没有申报的村落。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1.1传统村落保护取得的成效通过几年的呼吁,以及实质性的政策支持,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