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古籍,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理水艺术进行研究,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中理水文化的意境含蕴,从而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理水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科学生态观相结合,促进当代生态智慧观的发展,以指导现代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2.
李文霞 《城市建筑》2014,(26):135-135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营造手法巧夺天工,而且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从模仿自然水景,借用天象和气候、写意手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营造手法巧夺天工,而且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从模仿自然水景,借用天象和气候、写意手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4.
鉴赏苏州假山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与发展进程及独到的工艺技术。苏州园林具有典型的传统山水园特色,叠山理水与建筑、植物配置构成营造苏州古典园林的三大要素,素以"以石配景、用材讲究、拼叠完整、变化丰富、做工精细、形纹融顺、工艺独到"著称的苏州风格假山工艺技术,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被广  相似文献   

5.
王冠飞 《园林》2020,(7):43-47
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具有幽静曲水、明清建筑、花石小路、绿竹猗猗、楹联诗词五大园林艺术特色。关于古典园林的理水研究多数聚焦于苏州,而对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理水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史料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古猗园理水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山水相映等特点,以期对园林中的理水建设、技艺传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它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元素。造园匠师通过利用这一元素有效地将园林中各种景观元素连接起来,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所以素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之说。同时,理水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产生动态的美、静态的美。本文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发展、理水手法入手,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之美。  相似文献   

7.
李早 《中国园林》2004,20(12):33-36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它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入手,分析其理水手法、文化意境的塑造,并结合创作实践,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以期探索既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水环境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理水作为古典园林营造的重要内容,在历时性造园活动中随着形态变迁和需求变化理水手法因时而异。以历史文献资料中的福州西湖为例,借鉴《园冶》中的理水理论,从空间形态、环境行为和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剖析其历代造园所采取的疏源察水、随曲合方、清淤造岛、卜筑从水和巧与因借等理水手法及其历史成因。通过福州西湖在演变沿革中的理水手法研究,以期为园林如何顺应时代环境变化,以及现代水景地域性营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水景作为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园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水景的营造一直以来受到历代造园家的重视。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理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水景的布局类型、形态特征、情感因素以及水景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因借关系四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部分实例进行说明,通过回溯古典园林水景理法的精华,力求唤醒当代风景园林建设者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