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基于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和12个详细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典型商业化历史街区——南锣鼓巷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商业化历史街区活力的优化策略.笔者试图通过构建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旨在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自然条件、地面及地下空间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历史研究条件、居民生活需求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建立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初步打分,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得到权重咨询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构建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分级标准以及开发方式,并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3.
从将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特征量化与相关数据空间化出发,便于价值评价成果的直观展现与协同共享,更好地指导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基于GIS技术建立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在筛选出6项评价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将各因子加权叠加分析,生成街区建筑综合价值评分图,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骑楼历史街区景观满意度评价为研究目标,选取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骑楼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民众问卷调查,依据AHP法和Delphi法研究骑楼历史街区的景观并建立其满意度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子目标层权重值由高到底的排序为基本环境、植物景观、服务设施及小品、建筑景观和旅游功能,其中建筑景观评价得分属于"比较满意"位居首位,而其余四项评价得分仅为"基本满意"。深入分析发现,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骑楼历史街区中,公共空间的营造、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商业氛围的协调是街区景观满意度评价中影响力较大的因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关于五里街骑楼街区景观营造的建议,并为传统骑楼街区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水平,是应对历史街区资源承载力和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的迫切需要。论文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可持续更新和文化传承需求的问题;探索了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根据DPSIR模型确定了评价模型中各个子系统的因素指标,构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利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系统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出各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4年武汉市江岸区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改造方案可决定改造价值的实现,选择出可实现最大价值的历史街区改造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将商业状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绿色环保、安全与功能5方面因素分层量化,建立历史街区改造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主客观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构建组合赋权的TOPSIS历史街区改造方案综合评价决策模型,对不同改造方案进行评价、整理和排序;最后,通过对模糊性、不确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得到方案的前后排序,为历史街区改造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楠  魏晓芳 《小城镇建设》2013,(10):90-97,104
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保护、提升与更新对于体现山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提出空间环境品质影响要素的分析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关键所在;并根据现今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现状问题,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主导影响要素,将其进行归纳与整理,尝试建立一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最后重点根据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影响要素的品质综合整治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风景园林景观亭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结合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从景观亭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三个方面,共15个因素层与39个指标层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在景观要素中的权重值,建立了一套客观合理的景观亭综合评分系统,研究结果将为景观亭以及其他景观建筑的综合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福州市上下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古建筑风貌评价体系。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现状条件4个方面,选取悠久性、布局艺术、学术意义等10个评价指标,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具体分析,并选取7处古建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下杭街区古建筑:历史价值(0.2964)﹥艺术价值(0.2804)﹥现状条件(0.2293)﹥科学价值(0.1939)。通过对7处古建筑的评价,得出每个建筑的优势因子与劣势因子,对此进行分析。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同时,通过对古建筑风貌的分析探讨,为后期规划中古建筑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9)
文章以中东铁路沿线典型历史街区为例,采用计算机学科中的视觉词袋模型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空间要素的分类、条件和特色进行分析与描述,并对空间要素参量进行语言表达和统计,从而总结出历史街区的特色,形成历史街区特色空间要素组成、设施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为进一步评价历史街区的特色提供量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辽阳市西关商业街区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辽阳市西关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轴线分析法与视域分析法对商业街区的外部与内部空间进行解读,分析其整合度、可理解度、协同度、深度值、视线聚集度等指标,并确定在空间上阻碍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所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关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成 《建筑》2021,(24):61-64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调研建立致灾因子,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建筑参数、消防设施情况及承载体,找出主要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主要致灾因子,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灾风险结构图,通过专家赋值及历史街区保护修缮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对各致灾因子赋值,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赋值结果进行适当微调,得出致灾因子权重值,结合AHP建立相关的指标,建构历史街区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将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到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立消防安全评估体系,目的是为评估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现状打下实际调查基础,发掘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不完善之处,从而引导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工程有序化开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杭州湖滨地区"湖畔居"露天茶馆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发现:景观特征量化指标"形状指数"、"熵"值是决定场所空间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些处于文化沉淀丰厚的近现代历史街区的休闲场所,通常拥有地方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景观多样性特点,容易形成富有魅力的休闲空间。在"空间生产力"的文化消费型转换过程中,近现代历史的文化景观将成为休闲消费空间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胡一可  张天霖  王磊  何捷 《风景园林》2022,29(10):45-52
城市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可在精神感知层面提供景观服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既往研究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源,难以对大规模城市街区景观的居民感知展开量化分析,不利于景观服务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街景数据为基础,提取绿视率、天空视率、建筑视率3种城市室外环境视觉景观要素;对城市街区居民安全、活力、美丽、富裕、压抑和无聊6项感知指标开展测度;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视觉景观要素与居民精神感知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城市中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灰色空间随城市功能特征均呈现聚集分布的规律:整体绿色视觉要素较匮乏;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绿视率对于居民综合感知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大范围测度城市街区景观的感知情况为景观服务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指导未来的景观提升和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显性物质要素和隐性非物质要素,以及各景观要素的价值与作用。旨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整体景观形象是城市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综合力的结果.从城市眺望体系来看,城市整体景观形象受到天际轮廓、空间形体及视觉感受的影响.经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形成对城市整体景观形象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构筑了量化评价城市整体景观形象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香港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对7个典型城市的综合评价比较各项指标的理想指标,从而进一步探讨影响指标评价体系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步行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什刹海街道地区的空间步行环境为例,构建基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识别性的原则,以通畅度、有效宽度、遮荫率、平整度、步行道密度、可识别度为评价指标的步行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出综合评分,再将评分结果输入SPSS中进行聚类分析,并依据分类结果提出禁停限行、优化道路断面、增加绿化等提升什刹海地区街道空间步行品质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以济南将军庙作为典型案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空间基因,解析评价街区要素的价值并探讨街区内存在的活力丧失、空间秩序失衡等问题,提出了维持街道格局、延续区域肌理、恢复建筑风貌等三个层次的基因传承策略,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认同感、推动街区原真性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