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创新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建设科技创新智库面临的形势与客观要求,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典型案例,研究相关省份的经验做法,结合科技创新战略决策需求,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面向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目标出发,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近5年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议。研究表明,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进一步明确使命定位;加强对智库机构的改革放权,优化科技创新智库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日月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这给科技界研究咨询机构和广大研究入员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当前,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吋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智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安徽中的作用更加紧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未来的格局做了一个谋划,分别列了几类智库,其中科技创新智库值得格外关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科学咨询和科学决策。科技创新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逐渐显现其重要性影响力。科技创新智库可以为科学咨询和决策提供丰富的理论与方法,拓展支撑决策的技术手段,降低决策风险和成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科技创新智库的基石,坚持智库建设文化先行,对科技创新智库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智库索引中部分科技创新智库文化建设的相关文本文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抽取出科技创新智库文化建设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确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依据研究结果,文章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我国科技创新智库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智库是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高端科技智能资源,对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形势,对安徽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分析了中国现有创新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组织体系被边缘化、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自主性等现状;指出了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科技战影响了全球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安全,说明科技创新不仅事关新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还涉及后发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现有创新理论对此认识不足;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中国创新战略学学科,对创新战略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创新战略学聚焦“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建议在中国学科体系中新增一门一级学科“创新战略学”。  相似文献   

8.
<正>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宝贵的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安徽建设,必须依靠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智库建设已被党中央、国务院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科技创新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努力探索特色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现状,包括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呈现规模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研究力量相对不足,并缺乏整合;成果产出不足,转化率不高;分布不均,发展不均衡;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国际影响力相对不足。限制科技智库建设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理念、重视度、体制机制、信息数据资源和经费投入等。提出了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建设目标、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体系构架和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政策,使台地区科技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台湾科技智库的咨询、反馈、诊断、预测功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论文总结、分析了台湾科技智库的类型及特点,提出构建多元科技智库体系、密切结合实际需求、培养专业化智库人才队伍、扩大科技政策研究视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决策智库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高校具备建设科技决策智库多方面优势.学术界关于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路径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现状,从建设主体、经费来源、人才管理、研究特色等维度探讨了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路径特点,并结合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优劣势,提出了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科技决策智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一级学科目录,分析了数据-信息-研判-方案(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Solution,DIIS)理论每一个环节与各学科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科都与DIIS方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此外,以科技智库研究中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为例,识别出其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且据此提出了为我国科技智库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体系的建议.分析认为,智库人才需具有复合型特征,科技智库人才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复杂互动,需具有更为多元的复合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科技专家库建设为案例,针对科技专家库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在信息安全环境下利用智能技术完善并更新专家库信息、运用综合指标遴选专家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科院科技专家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首先,基于Python大数据网络爬虫技术和文献情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补充专家基础数据,并定期更新专家信息;其次,建立专家信誉度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在遴选专家时,运用TF-IDF算法对项目和专家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并结合学科分类标准对专家研究领域分类,以提高项目-专家研究领域的匹配度;第四,综合各项关键指标遴选确定最终候选专家;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中科院科技专家库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专家库管理和专家遴选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工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做法,并本着"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原则对未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智库索引(CTTI)平台上列出的智库类型,选取其中10个典型的具代表性智库平台中的200份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了案例分析,梳理其涉及到的与智库相关的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并基于数据-信息-研判-方案(DIIS)理论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形进行归类,对比分析各智库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研究发现,国内智库平台研究方法在应用上表现出了主体多、领域广、融合化、差异化特征,对各方法的适应性和优劣缺乏系统的论述和对比研究,会导致具体应用上的困惑.本研究结合分析结果,对我国智库研究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创新。2008年,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唐山中心),合作构筑高科技创新体,实现了中国科学院在北方重工业城市建设科技支撑服务网络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作为中科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新科技创新体,唐山中心在中科院成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做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智囊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当前的奖励数量过多,主要是市级及以下级别的政府奖励;国家级科技奖励在评审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以及获奖意愿等方面的认可度都是最高;奖励对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国家级或者是国际奖励对个人的激励作用最大。根据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改进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科协在参与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的活动中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做好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和配套基础建设,加快开展技术市场规范及相关法律政策研究。二是搭建技术转化平台,参与支持政策设计,开展技术定价研究,引进专业金融资本,促进技术交易市场各主体协同发展。三是发挥中国科协的高端智库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政策咨询、科技发展预测等公共科技服务产品质量。四是培养专业的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搭建相关人才评定考核体系。五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科协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为支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西部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学院自2000年起陆续实施了"西部行动计划"等西部科技计划,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中科院实施西部科技计划的重要科技贡献和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推进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