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究了中国元明清三朝的宫殿布局,主要从三个朝代宫殿的南北中轴线及其上分布建筑入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发展。以期更加有利于弘扬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吸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古建筑语言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产生启发。  相似文献   

2.
陈华 《建筑科学》2023,(9):189-190
<正>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造型美观、实用性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国古建筑装饰图案是古建筑室内外的建筑构建、装饰构建和花纹图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表现方式,以及丰富的形象美和内在美,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对其的学习、探讨、发扬、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眼光发生了变化,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应用范围有所局限。  相似文献   

3.
郑毅辉 《山西建筑》2010,36(35):48-49
通过对紫禁城等经典进行研究,从空间尺度以及视觉感受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形与势,具体阐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处理大小、远近、局部与总体、细节与轮廓等方面的手法和技巧,以期指导当代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层古建筑与消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这些文化中,古建筑以其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并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古建筑中高层建筑的惊人发展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也是我国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建筑繁多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伴随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古文物、古建筑。建筑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承载了很多,也是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建筑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并且古建筑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木结构古建筑的特征是建筑文化的代表,极具代表性也更具收藏价值。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人类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化。因此,我们需要详细的探究木结构古建筑的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爱护与修复古建筑。本文对木结构古建筑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木结构古建筑做好相关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高强盛 《云南建材》2011,(15):80-81
古建筑是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文化。艺术的结晶。但是当前古建筑的保护并不乐观,许多古建筑都已经到了需要修缮的地步。但是在古建筑修缮管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造成修缮的结果难以让人满意,影响到了古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古建筑修缮的特点,结合红楼修缮工程的修缮实例,介绍古建筑修缮的主要原则和应做的准备工作,重点介绍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化艺术,还有文化艺术所造就的一座座古建筑。这些造型独特的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结晶。然而,千百年来的自然灾害、物理化学的侵蚀和人为的因素,造成了一些古建筑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本文主要讨论了天台山永乐寺石照壁的受损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修复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承佑 《古建园林技术》1984,(3):58-59转60转34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古建筑做法、形制、构造诸方面都有独特的造诣和成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通过调查和学习,总结归纳了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历史名城的几点经验。 北京地区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古建筑群和园林划定保护区,控制建筑高度。同时保证古建筑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9.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中国古代“五行”观念对建筑方位、物质属性、建筑色彩及季节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建筑中的五行观念的分析,阐释了五行与城市规划、建筑群体及建筑单体的文化意义,尤其阐述了建筑形态、色彩、建筑材料选择中蕴藏的“五行”涵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论述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对提高和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古建筑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中重要的一项。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功能不仅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而且它还有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政治表现、艺术欣赏、历史见证等方面的作用。要保护古建筑的理由有(1)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2)古代建筑是研究各门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4)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良好场所,是开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古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作为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把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今天的建设作为参考,总之一句话,就是:“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古代建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无法满足人们对住房舒适度和美观的要求,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其结构复杂,且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很难达到现代建筑效果。因此古建筑文化遭到现代人的抛弃,而人们更愿意追求西方建筑风格。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文化在中国正慢慢消逝,但现代人也无法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导致中国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历数千年传承的土木营造方式,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审美等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记录,又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探其本源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仅从建筑材料来比较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以土和木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匹方建筑主要以石材为基本材料,构成了石头的建筑史画。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广西的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从木构巢屠逐渐演变为干栏式建筑,到了汉代出现的砖瓦使建筑更加辉煌(国1)。由于古代木结构建筑不易永久保存,所以如今存留的木质古建筑很少。  相似文献   

14.
张卫 《华中建筑》1990,(2):27-30
建筑,在我国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纵观从氏族社会至今的中国建筑长廊,我们无法否认,创造了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我国的古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我国的近现代建筑显然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没有形成对世界建筑产生影响,能够与世界建筑对话的作品。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中国当代的建筑师们无不痛心疾首,发誓迎头赶上,绝不再坐失良机。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我们垂头丧气地埋怨古人,痛苦地从陈旧的古典建筑思想基础上追赶先进的建筑思潮时,竟意外地发现,以美国建筑为突出代表的当代建筑已走过了现代建筑阶段,开始了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2)
风俗、文化、历史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审美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古代建筑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古建筑崇尚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断向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发展,而西方古建筑更具自由、开创进取的精神,借助建筑展示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文章以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西方建筑在审美风格、形体审美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和谐对抗差异、空间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研究我国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的职…  相似文献   

17.
正晋宏逵,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任职于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古代建筑研究所、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成果:2002年至2009年负责组织故宫整体维修工程。参加起草《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独具一格的古代建筑,更是源远流长,光彩照人。 我国古建筑采用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体系,是世界上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古建筑在全国比比皆是。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有唐朝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天台庵正殿等,最大的古建筑群有北京的故宫、明十三陵、孔府(含孔庙、孔陵)、清东陵等。木构架结构的古建筑最大的缺点在于木构架结构的材料是可燃物,极易发生火灾。古建筑火灾的直接原因,以往是用火不慎、雷击、放火、战火等几种。但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古建筑内使用电气设备的越来越多,并采用了煤气、石油气、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古村张谷英大屋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价值也将逐渐提升。那么对这一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传统古建文化怎样进行合理的发掘与保护?并能使其文化精髓为当代建筑规划与设计所吸取,当成为大家所真正关注的焦点。我怀着对故乡的独钟,根据对大屋风水、环境意象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对这一凝结着先人心血的传统古建筑文化瑰宝的发掘与保护,提出与大屋原有砖(石)木结构建筑为硬件,以风水、环境意象、生态为软件结合进行发掘与保护的观点。其立意主要是因地制宜,优化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改造建立一个典型的、独具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建筑艺术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精髓。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魅力,在当今的结构技术和材料应用水平下,古建筑与现代结构技术的结合应用,是拯救中国古建筑危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提出了古建筑与现代结构技术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