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group B, CVB)属于人肠道病毒, 包括6种血清型。人体感染CVB后通常症状轻微, 但严重时可以引起心肌炎、胰腺炎、手足口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婴幼儿危害性极大。CVB在国内外多地均有暴发流行, 不同血清型的流行模式各异, 情况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和预防CVB的药物与手段。疫苗有望成为解决CVB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虽然尚没有CVB疫苗上市, 但是已有多家机构正在进行各种类型CVB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包括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等。本文对CVB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中病毒复制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究其具体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Sham组、Sham+LCZ696组、VMC组和VMC+LCZ696组。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106 TCID50/ml浓度CVB3 0.1 ml建立VMC模型, 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病毒注射当天被定义为第0天。每天60 mg/kg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灌胃治疗, 连续7 d。统计小鼠生存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促炎因子(IL-6、TNF-α), 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 CVB3病毒表面蛋白(VP-1)及相关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水平;PCR检测小鼠心脏中CVB3 mRNA水平;HE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炎性细胞浸润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 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特菌感染组(野生型, WT), 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 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9115, 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 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 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 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 IL-17B-/-小鼠脾脏荷菌量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 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在IB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Th细胞分化不受调控及其细胞因子过度激活时, 免疫系统会转变成促炎状态, 进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炎症。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了IBD的发病。这些发现使Th17细胞及调节其发育和功能的途径成为治疗的靶点。文章就Th17细胞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 Treg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抑炎作用。Th17细胞增多、Treg细胞减少能够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 引发类风湿关节炎;而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章就Th17/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男, 47岁, 汉族, 2022年8月因原发不育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外精液检查提示无精, 前妻已结婚生子, 现任妻子曾与前夫生育1子, 外观无明显异常。夫妻系非近亲结婚,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者为初中文化, 智力正常, 长期久坐, 身高为170 cm, 体质量为74 kg, 身体质量指数为25.61 kg/cm2。外生殖器发育PH4G4, 左侧睾丸约为12 mL, 右侧睾丸约为10 mL, 均质地中等, 未扪及明显异常。患者父母系非近亲结婚, 拒绝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妹妹外观无异常, 已结婚生子, 无不良孕产史。染色体G显带分析示患者核型为46, XY, t(1;18)(q31;q12.2), t(10;21;14)(q21.2;q21;p13)(图1)。染色体高通量测序分析未检测到有临床意义的缺失及重复。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19-077), 患者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具有高度的组织形态学异质性,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的分子特征不同。随着对膀胱癌分子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 国际上提出了几种膀胱癌的分子分型, 以及这些分子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本文阐述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分子分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转移性膀胱癌的分子特征, 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以及分子分型在膀胱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持续感染是机体未能有效建立HBV特异性免疫的结果, 这种情形也可称为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成人急性感染HBV时, 绝大多数可以发生正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而得以自愈。围产期感染HBV, 绝大多数导致慢性化, 提示存在HBV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4个过程:抗原提呈、特异性CD4+T和CD8+T细胞激活以及B细胞激活。慢性HBV感染时, 机体的免疫应答异常必然涉及这4个过程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文主要讨论了慢性HBV感染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希望为进一步思考HBV特异性免疫重建路径与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癌(olfactory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初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或不能确定诊断的鼻腔鼻窦肿瘤共21例, 其中3例复诊为嗅癌, 并以其余18例肿瘤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21例病例中3例嗅癌患者, 男性2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7岁。镜下见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或分叶状生长方式为主, 周围常见丰富的纤维血管性间质。肿瘤内可见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 局部见明显的神经纤维性基质成分。部分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主要呈短梭形或椭圆形, 界限不清, 胞质少至中等, 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腻, 1个至数个小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3例嗅癌均见呈轻度异型腺体, 部分腺腔内见纤毛。肿瘤至少弥漫性表达1种上皮性标志物, 且同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瘤细胞部分表达p40及p63, 癌巢周围的支持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肿瘤细胞不表达NUT、CD99和结蛋白, SMARCA4(BRG1...  相似文献   

10.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多发生于淋巴结, 原发于肺孤立性Rosai-Dorfman病十分罕见, 本文报道1例32岁男性, 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 右下叶支气管根部见肿块, 大小4.0 cm×3.5 cm×2.5 cm, 灰白灰黄色, 质硬, 界尚清。低倍镜下见肺组织结构破坏, 淡染区和深染区明暗相间分布。高倍镜下见淡染区主要为体积增大的组织细胞呈簇状分布, 胞质淡染嗜酸性或空泡状, 胞质内可见吞噬一至数枚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深染区主要是成熟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及CD163阳性。分子检测KRAS基因G12D突变。术后随访21个月无复发。肺Rosai-Dorfman病术前常被误诊为肺癌, 病理诊断需要与多个疾病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对正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细胞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在科学界有很多误解, 并产生大量悖论。主流观点认为, 癌基因激活导致细胞死亡减少, 从而导致细胞总量的增多而发生肿瘤。本文从病理学的角度阐释病理形态学的坏死与细胞生物学以坏死而死亡的细胞死亡方式的概念区别, 细胞自噬对细胞寿命的影响以及抑制肿瘤作用的原理。本文从病理学的事实并结合文献论述抗凋亡并非肿瘤的特征。细胞死亡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不是抑制而是促进。几乎所有的致癌因素都可诱发细胞凋亡而非使细胞长寿。与主流的理念相反, 促凋亡的基因具有促癌作用, 而抑凋亡的基因和细胞保护因素具有抑癌作用。总之, 非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是促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是肺癌组织中一种特殊的肿瘤侵袭模式, 2015年WHO肺癌病理分类中正式提出该概念。气腔播散见于多种组织类型的肺癌, 表现为主瘤体边界外的气腔内出现肿瘤细胞簇。近年来, 气腔播散成为肺癌病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气腔播散与肺癌的术后复发和预后关系密切, 尤其对早期肺癌临床治疗术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病理医师对气腔播散现象的认识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目前对气腔播散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包括鉴别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气腔播散的分级诊断标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以及气腔播散形成的分子机制等。本文将阐述气腔播散的相关概念、病理学特征、对临床诊疗的影响以及尚存的病理学问题等, 以增强临床实践中病理医师对肺癌气腔播散的认知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呈世界性流行。HBV感染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有效控制HBV感染是预防HBV相关肝癌的关键。目前, 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 但不能完全清除HBV。为进一步了解特异性免疫在清除HBV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HBV防控策略, 在2023年7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3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 本期推出乙型肝炎病毒重点号, 特邀请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唐霓教授担任执行编委。  相似文献   

14.
LC3相关吞噬作用(LC3-associated phagocytosis, LAP)是一种特殊的吞噬作用, 存在于吞噬和自噬两条途径的交叉点。LAP过程的标志性事件是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LC3Ⅱ)被募集到单层膜结构的吞噬体表面。LAP途径依赖于含RUN域半胱氨酸丰富域苄氯素1相互作用蛋白(RUN domain and cysteine-rich domain containing, Beclin 1-interacting protein, Rubicon)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功能, 最终导致LC3相关吞噬体(LAPosome)与溶酶体结合, 来消化降解内容物。近几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 LAP在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等感染宿主后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情况下LAP是宿主抵御和降解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途径, 但是部分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可以有效逃避LAP的攻击, 甚至可以利用LAPosome成为其定居和复制的场所。本研究总结了近几年LAP在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及疾病发生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精索是间皮瘤极少累及的部位, 同时伴有原位间皮瘤成分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的病例为57岁老年男性患者, 镜下显示浸润性成分以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 同时周围可见内衬单层肿瘤细胞的原位间皮瘤成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间皮性标志物并伴有BAP1表达缺失。因该病极其罕见, 术前难以确诊, 需要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病原体(pathogen)是指能导致人、动物等生物发生感染的媒介统称, 主要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占绝大多数, 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 广泛存在于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组织中, 通常情况下在体内达到平衡状态, 一般不会发病。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 如果某一种病原体突然增多或大量繁殖, 或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即可导致疾病。如果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相对罕见, 意味着其相关基础研究较少, 缺乏相应的检测项目, 临床医生很难根据症状判断感染原, 因此快速、精准找到病原体, 显得尤为重要。本刊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屈平华教授担任本期罕见病原体重点号执行编委, 对近几年临床分离的罕见病原体进行论述和总结, 希望为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诊疗依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先证者 (图1, Ⅱ5)男, 系G5P4引产胎儿。先证者母亲(Ⅰ2), G5P4A1L2, 第1、2胎为女孩(Ⅱ1、Ⅱ2), 临床表型均未见异常, 第3胎为男孩, 因唇腭裂引产, 第4胎流产。第3、4胎均未留取样本进一步检测。第5胎为先证者, 单侧唇腭裂。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均未见异常, 否认近亲婚配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取先证者引产组织及其父母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提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存在FGFR1基因(NM023110.2)c.2152C>T(p.Arg718Cys)杂合错义变异,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指南, 该变异被判为疑似致病变异(PM1+PM2+PP2+PP3)。先证者及其父母未检出与唇腭裂相关的1 M以上的致病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和5 Mb以上的杂合性缺失变异, 先证者母亲未检出任何变异。  相似文献   

18.
女, 1岁, 系G2P2, 足月顺产, 2022年8月2日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科。出生体质量为3.35 kg, 无窒息抢救史。患儿自3月龄至今患泌尿道感染4次、肺炎1次;4月余认生, 现会发ma ma音;大运动发育稍落后, 7个月会独坐, 10个月会爬, 现可扶站。出生4个月时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17.95 × 109/L(正常参考值为5.10 ~ 14.10 × 109/L), 红细胞3.98 × 1012/L(正常参考值为4.00 ~ 5.50×1012/L), 血红蛋白115 g/L(正常参考值为107 ~ 141 g/L), 中性粒细胞占比68.2%(正常参考值为13.0% ~ 55.0%), 淋巴细胞占比25.4%(正常参考值为33.0% ~ 77.0%), 中性粒细胞12.23 × 109/L(正常参考值为0.80 ~ 5.80 × 109/L), 淋巴细胞4.56 × 109/L(正常参考值为2.40 ~ 8.70 × 109/L), C-反应蛋白31.52 mg/L(正常参考值为0 ~ 10.00 mg/L)。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2...  相似文献   

19.
猴痘(monkeypox, MPX)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它的重新出现是全球潜在的威胁。自2022年5月7日人类MPX阳性病例在英国被发现以来, 世界大多数MPX非流行国家报告的阳性病例不断增加, 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引起全球关注。了解MPX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对猴痘的防治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MPXV病原学特征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嵌合型(CM)是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中可观察到的普遍现象。CM胚胎中滋养外胚层(TE)细胞的遗传状态不一定与未来发育成为胎儿的内细胞团(ICM)相同。部分低比例CM胚胎移植后仍能获得健康活产儿, 但是其具有较高流产率等妊娠风险。为了对CM胚胎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本文拟就CM胚胎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PGT技术、自我纠正机制、移植结局及处理原则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