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2年1月,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常规组(41例)。常规组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3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49%(33/41)(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更短、膀胱残余尿量显著更少、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并发症方面,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留置尿管率、再次尿潴留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于产后尿潴留,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小腹疼痛程度,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小时后观察2组孕妇排尿情况。结果:尿储留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排尿后残余尿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可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应用穴位敷贴和按揉法治疗后对其膀胱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产后尿潴留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塞露纳肛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服帖联合按揉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8 h内的首次排尿情况,采用Nidoc-970A尿动力学仪检查患者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同时统计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潴留情况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首次4h内排尿18例,4~6 h排尿22例,6~8 h排尿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2)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初感容积(135.56±29.24)m L、最大膀胱容量(365.69±55.42)m L、最大尿流率(17.05±5.39)m 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37.16±4.26)cm H2O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产后尿潴留患者应用穴位敷贴与按揉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促进患者尽早自主排尿,具有高效的临床治疗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结果:观察组初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初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前静息、快速收缩、持续收缩3个阶段的表面肌电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可改善产后尿潴留症状,提高患者盆底肌张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与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SCI后NB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69.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每日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每日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残余尿量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与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SCI后NB尿潴留疗效较好,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性排尿习惯,促进膀胱反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80例拟行UBE手术的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关元、气海、秩边、束骨穴治疗。观察2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平均尿流率与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排尿时平均尿流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潴留疗效(38/40,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32/40,80.00%)(P<0.05)。结论 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UBE术后LDH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汤配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纳入112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留置导尿、物理刺激训练膀胱功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汤联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每次排尿时间、尿动力学、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评分(OABSS)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43%vs. 80.36%,P<0.05),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每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小便短少、面色淡白、疲倦无力、四肢不温、心慌失眠、胸胁疼痛证候积分以及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OAB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OA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汤配合脏时相调法针刺可显著改善膀胱功能,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8.
郑玲玲  吴迅 《河南中医》2024,(5):754-75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溪县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增强患者膀胱功能,改善尿流动力学和排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症状、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RMF)、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最大尿道压(PMU)、剩余尿量(VPR)、功能性尿道长度(LSF)、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RMF、PQmax、B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MU、VPR、LS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佳,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早期干预预防麻醉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对各组患者予相应的干预,进行尿流力测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优于空白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最大尿流率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从而达到自主排尿,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针灸中极、关元穴联合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在产后尿潴留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江西省上栗县人民医院确诊的产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间苯三酚联合温针灸中极、关元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率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 <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管留置率和泌尿系统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与对照组的16.67%(5/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中极、关元穴联合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治疗可以缩短产后尿潴留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导尿管留置率和泌尿系统感染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烫疗对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3组各30例,均于术后6 h开始,常规留置导尿管。温针灸组加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组加用开关散分别对曲骨、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位进行烫疗,2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取穴及作用次数、持续时间、疗程相同。观测3组疗程结束后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温针灸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关散穴位烫疗对促进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预防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具显著疗效,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产后排尿时间及尿流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98例初产妇,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3年2月,利用抽查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针灸干预,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产后排尿量(干预后3~5 h排尿量、干预后5~8 h排尿量)、排尿时间及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3~5 h及5~8 h排尿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排尿时间均较干预前缩短,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7.96%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初产妇干预效果较好,可提高产后排尿量及尿流率,缩短排尿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尿残余量、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LUT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行痔瘘手术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至第1次排尿时间方面对照组低于治疗组,但在排尿量、平均尿流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频电刺激是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用"温阳补气"针灸法配合体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6例卒中后继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服用常规预防卒中药物,并使用体表骶神经电刺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温阳补气"针灸法治疗,两组每周治疗4天,对照组体表骶神经电刺激每日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温阳补气"针穴法,每次治疗间隔1天,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9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失禁次数、日均单次尿量)、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及神经功能损伤评估(NIHSS)、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9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和NIHSS评分、I-PSS、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减少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日均单次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均增加,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温阳补气"针灸法联合体表骶神经电刺激比单纯用体表骶神经电刺激更适用于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药物及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用针刺联合神经电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排尿量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9.
金芙玲  郭恩星  张娟 《新中医》2021,53(7):187-190
目的:观察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联合使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和温针灸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86例并发产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其中43例联合使用温针灸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剩余43例未联合使用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P0.05)。2组干预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一次性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和温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一次性排尿后膀胱内的残存尿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44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44例患者(脱落3例)运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水平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情况;运用膀胱功能积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运用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rinary symptom distress scores, U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排尿频率、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排尿量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