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方树皮煤红外光谱特征及成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测定了南方树皮煤——这一特殊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红外光谱,试图据其红外光谱特征来阐述它的成烃演化规律,并尽力提出在南方广大区域内寻找煤成气,煤成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树皮煤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堃  姚素平  张科  胡文瑄 《地质论评》2012,58(4):775-78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树皮煤中两种主要显微组分树皮体和镜质体表面纳米结构特征,揭示了镜质组镜质体大分子团具有网状结构的特征,而类脂组树皮体大分子团具有纤维状、颗粒状和网络状排列结构,随演化程度的提高,树皮体大分子团结构的演化依次表现为纤维状-→粒状-→不规则网状-→网状结构,镜质体则由结构松散的网状结构向高度定向排列的规则网状结构演化。利用AFM的横切面分析工具定量分析了显微组分表面的大分子结构排列,为显微组分分子结构演化和成烃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树皮煤的生油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龙潭煤系中的树皮煤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江西乐平、贵州六盘水、湖南对阳等地区。将树皮煤作为烃源岩研究,对中国南方油气资源的寻找、勘查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树皮煤的形成条件。有机质类型、演化程度以及各种显微组分对煤成烃的贡献的分析,讨论树皮煤的生烃潜力。并根据龙潭煤系生烃潜力、油气显示和生储盖的组合特征,讨论了龙潭煤系的成藏前景。  相似文献   

4.
南鄱阳坳陷乐探1井原油树皮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鄱阳坳陷二甲村凹陷乐探1井在上白垩统周家店组发现油气显示。其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非树皮煤成因的煤成油对比表明,它既具有煤成油的一般特征(如原油物性、族组分、姥植比、碳同位素特征),又有树皮煤的特殊性(如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标、规则甾烷和萜烷的组成特征等),由此认为该井原油主要是由树皮煤形成的煤成油,它与本区广泛分布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皖浙长广地区树皮煤的煤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皮煤又称乐平煤,以其高挥发分、富氢和高焦油产率且有机显微组分中富含树皮体而被列为我国的特殊煤种之一。从煤岩学和煤化学角度分析了皖浙长广地区树皮煤的煤质特征,讨论了树皮煤的成因,划分出树皮煤的两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
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相色谱特征与化学结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结构是目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点,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分步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将树皮体,镜质体和丝质体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可测定的有机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据不同温度下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来还原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煤显微组分主要由四大类官能团组成,一是热稳定性较低的NOS杂原子官能团;二是脂族(脂链、脂环)结构;三是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香族化合物,四是热稳定性很高的难以分解的稠环芳烃。上述四类化合物集中于显微组分的不同结构简单中,树皮体和镜质体结构单元外侧主要由热稳定性较低的杂原子化合物以及分子量较小的苯和烷基苯组成,而丝质体结构单元外侧则主要以短链脂族结构为主,三组分结构核部由热稳定性很高的难以分解的稠环芳烃组成。连结核部稠环芳烃与结构单元外侧杂原子等官能团的主要是热稳定性较高的脂链结构,煤显微组分热成烃主要按结构中各官能团键的强弱随热演化程度的加深依次脱除,生成油气,基本上属平行独立依次反应机制,亦“官能团脱除型”,此外,还包括少量的长链脂族结构裂解为短链脂肪烃的“解聚”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准东煤田不同勘探区煤样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准东煤田主要勘探区煤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和世界范围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较系统对比.划分煤中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归纳各区内煤的常量与微量元素亲和性.较系统地揭示了准东煤田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煤田大规模资源开发利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及煤中伴生元素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使用PC-1500计算机,选用华亭煤产地主要可采煤层煤_8层原煤煤岩、煤化学指标和α值(煤与二氧化碳分解率),应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讨论影响该煤煤化学活性的内在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原煤V_(daf)、V+BV、CaO、MgO含量偏高,有利于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而原煤Ad、SiO_2、Al_2O_3、矿物含量偏高,抑制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0.
抚顺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煤相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生维  庄新国 《地球科学》1990,15(1):57-64,T001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泥盆纪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泥盆纪煤是形成于特定地质历史条件的特种煤,因而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显微组成以富含角质体为特征;可溶有机质含量高于泥岩,低于正常腐植煤;芳烃中含丰富的多环芳烃,并检测出芳香倍半萜和芳香二萜及芳香断藿烷;热模拟表明角质体在R0达到0.95%时达到生烃高峰;丰富的四环二萜化合物随成熟度增加,由环状化合物裂解为链状烷烃。  相似文献   

13.
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属于重金属元素,也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煤中的铅通过风化、燃烧等各种途径转移到大气、水以及土壤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方法,对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迁移规律与富集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环保和脱铅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镓是煤中可利用的伴生元素之一。通过研究我国煤田中镓的分布特点,将其在煤层中的富集情况划分为区域富集和全段富集,并从煤岩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对比等方面分析得出镓在顶底板附近煤层富集时,与煤灰产率、灰中w(Al2O3)等多为正相关关系;当镓富集于其他位置时,该相关性不明显。对相应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的对比分析表明,无机矿物和有机物质对镓在煤中富集有不同的作用意义,在以无机成矿作用为主的背景下,强调有机质在镓的富集初期具有重要作用。煤中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后期地下水等作用对其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罗晚二叠世煤的变质作用以深成变质为主,后期叠加的大气降水热液对煤变质影响不大。古植物生长具"喜基性成分"的特征。煤中外源碎屑的大量加入,对煤灰化学成分尤其是SiO2、Al2O3、REE等产生较大影响。随煤变质程度升高,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碳同位素基本不发生分馏。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水城地区晚二叠世含树皮体煤成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旭光  秦胜飞 《地球化学》1999,28(6):605-612
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有机岩石学等方法。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及其主要组分--树皮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和成烃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含树皮体煤友及树皮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和扔机碳含量都较高,含树皮 煤主要生烃温度区间和生烃高峰期分别为400 ̄500℃和420 ̄450℃;热模拟产物以轻质烃(凝析油或轻质油)占绝对优势,湿气次之;气态烃与液态烃演化模式截然不同,液态烃产率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迅速统计煤岩组分(用反射率法),美国烟煤研究院与某工厂协作试制了一台带有自动显微电子计数器(Ameda)的显微镜。该显微镜以每秒1000个计算点的速度鉴定显微物质并按粒度作统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燃烧过程中,煤中硫会以硫氧化物等形式释放出来,污染大气以至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煤中硫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煤中硫在不同地区、不同煤层和不同形成环境中的含量与分布规律,阐述煤中硫形成的地质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育机硫、无机硫和元素硫的赋存状态.概述了煤利用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对煤中硫的研究趋势和今后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1933年谢家荣在江西乐平研究发现一种表现出异常高的挥发分、高氢含量、高焦油产率、低水分、高硫(有机硫)、高熔融性和高溶胀性特殊性质的煤,并将其命名为"乐平煤",这种煤因其主要富含一种特殊显微组分—树皮体而著称。很多年以来,大量学者从煤岩学、成煤植物和成煤环境、煤相及煤质、工艺特性、地球化学、化学结构、生烃性等方面对树皮煤进行了研究。然而树皮体至今还未得到国际煤岩学会(ICCP)和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的承认。本文通过对树皮煤进行抽提实验,并通过红外光谱探究抽提前后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