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年不同时期的创伤对成年后记忆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2014年1~12月 调查的唐山开滦集团1976年地震前后出生的在册工人共1 542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年月和儿童期创 伤量表( CTQ)总分的平均分作为划界分组,共分为4组: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婴儿期暴露+CTQ低 分组,未暴露+CTQ高分组,未暴露+CTQ低分组。采用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HVLT)和简易视觉空间 记忆测验(BVMT)分别评估3次词语记忆和空间记忆,并记录3次成绩总分。结果 (1)4组间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年龄=470.094,F性别=11.911,F文化程度=43.484;P< 0.01)。婴儿暴露组年 龄均大于未暴露组;4组男性均多于女性,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4组间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家庭 月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在男性中,4组间HVLT1-3、HVLT总分、BVMT1-3、BVMT 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HVLT1外,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的其余成绩均低于婴儿 期暴露+CTQ低分组(P < 0.05);未暴露+CTQ高分组的所有成绩均低于未暴露+CTQ低分组(P < 0.05); 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仅HVLT3得分低于未暴露+CTQ高分组(P < 0.05);婴儿期暴露+CTQ低分组仅 BVMT3得分低于未暴露+CTQ低分组(P < 0.05)。在女性中,4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所有男性受试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中,4组间仅HVLT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 记忆功能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学历中,4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大专及以上学历中,4组间上述记忆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男性婴儿期和儿童期 经历地震创伤均可能导致成年期词语和空间记忆功能受损,特别是儿童期创伤更为明显。接受高等教育 的经历可能会抵消早年创伤对记忆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型(CRHR1)基因多态性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根据暴露于唐山大地震的情况将受试者分为婴儿期暴露组(n=176)、胎儿期暴露组(n=172)、对照组(n=187);胎儿期暴露组又分为孕早期(1~3个月,n=50)、孕中期(4~6个月,n=59)、孕晚期(7~9个月,n=63)。采用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和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HVLT-R)分析3组人群的工作记忆情况;提取受试者外周血中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CRHR1 rs242924和rs7209436基因多态性,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工作记忆的因素(地震应激和基因分型)是否具有交互作用。结果胎儿期暴露组、婴儿期暴露组BVMT-R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CRHR1基因型分为A/T基因携带者和C基因携带者2组,C基因型携带者在婴儿期、胎儿期暴露组中的BVMT-R总分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22.5±8.1)分比(28.9±5.7)分,t=-4.231,P<0.01;(23.0±8.5)分比(28.9±5.7)分,t=-3.201,P<0.05];对照组C基因携带者的BVMT-R总分比A/T基因携带者升高[(28.9±5.7)分比(25.8±7.3)分,t=-2.215,P<0.05]。地震暴露组和基因型两因素交互作用于BVMT-R总分(F=4.028,P<0.05)。结论胎儿期和婴儿期遭受地震创伤对视觉空间记忆存在持续性的潜在影响;早年地震创伤与CRHR1易感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可能是视觉空间记忆受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期及婴儿期经历地震应激对成年期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受试者来自开滦矿业集团和石家庄钢铁厂职工,共纳入996人。根据暴露于地震情况分为胎儿期地震暴露组(326人)、婴儿期地震暴露组(307人)以及对照组(333人),对照组为同时期出生于石家庄市,未经历地震的人群。根据暴露的妊娠时期不同,胎儿期地震暴露组又分为3个亚组,1~3个月胎儿暴露组,4。6个月胎儿暴露组,7—9个月胎儿暴露组。比较3组之间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的一般基线资料。同时以是否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以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期与婴儿期地震暴露组尿酸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10,P〈0.01);3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8,P〈0.01),胎儿期与婴儿期地震暴露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胎儿期高于婴儿期地震暴露组;胎儿期地震暴露组各亚组间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儿期(OR=2.895,95%CI=1.652~5.075)、婴儿期(OR=1.882,95%CI=1.044—3.394)经历地震应激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年经历地震应激是成年期高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在胎儿期经历地震应激人群校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胎儿及婴儿期经历应激的个体成年后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收集1 260 例开滦矿业集团职工的人口学特征,根据出生日期分为婴儿 期地震暴露组372 例,胎儿期地震暴露组382 例,未暴露组506 例,评估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差异。结果 婴儿期地震 暴露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胎儿期地震暴露组(18.8%比11.3%、13.4%比6.8%,P<0.05); 婴儿期地震暴露组血脂异常高于未暴露组(40.0%比27.7%,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体质指数 (BMI)、地震应激分组是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χ2=4.432、6.612、7.690,P< 0.05)。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 析结果显示,饮酒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90 倍(95%CI=1.102~2.294),婴儿期地震暴露组 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是未暴露组的1.723 倍(95%CI=1.147~2.589),BMI 消瘦型较超重/ 肥胖型对血脂是一 个保护性因素(OR=0.280,95%CI=0.080~0.972)。结论 婴儿期应激暴露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 血症、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BMI 消瘦型是血脂的保护因素,饮酒、婴儿期应激暴露是血脂异常的危险 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验证操作程式指导下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v,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患者64例,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n=32)。采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自知力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ing Insight,SAI)于基线和第12、38、64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与基线比较,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PANSS总分(均P=0.000)、阳性症状分(均P=0.000)、阴性症状分(P=0.049、0.045、0.024)、精神病理分(均P=0.000)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ANSS总分(P=0.001、0.004)和精神病理分(P=0.003、0.001)以及第38周末的阳性症状分(P=0.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的PANSS总分[(53.9±10.9)、(51.0±11.1)、(48.1±11.9)分】和阴性症状分[(12.1±4.3)、(12.1±4.3)、(11.2±4.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9.4±13.2)、(57.3±11.9)、(57.6±12.9)分,(14.3±5.2)、(14.4±5.1)、(1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5、4.747、9.943,P=0.042、0.033、0.002;F=7.989、8.814、14.355,P=0.006、0.004、0.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64周末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0.8±3.8)分与(12.8±4.3)分,(25.6±5.3)分与(28.7±6.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3,P=0.040;F=4.229,P=0.044)。(2)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SAI总分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64周末SAI总分f9.4:E3.0、10.4±3.6)高于常规治疗组(7.0±3.7、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9、8.936,P=0.006、0.004)。(3)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PSP总分持续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SP总分高于基线(P=0.00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PSP总分[(69.1±13.0)、(75.6±12.6)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3.4±11.6)、(61.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21.419,P=0.042、0.000)。(4)随访结束时,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有效率59.4%(19/3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28.1%(9/32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2组的复发率均为9.4%(3/32);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无再住院患者,常规治疗组再住院2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05)。结论常规治疗或BCBT联合常规治疗均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阳性症状和精神病理症状,增强社会功能,但后者可能起效更早,长期疗效可能更优于前者,并且还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疼痛共情外显和内隐任务探究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方法采用疼痛共情范式对37例门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与患者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疼痛共情能力进行比较,评估指标为正确率和反应时;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比较2组的共情能力,包括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结果(1)IRI-C评分比较:患者组在IRI.C的观点采择[(9.0±4.2)分比(11.2±4.4)分]、想象力[(12.9±4.6)分比(15.7±3.8)分]因子得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1;t=-3.0,P〈0.05),个人痛苦[(11.3±4.7)分tt(7.2±4.2)分]因子得分大于对照组(t=4.1,P〈0.01)。(2)正确率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F(1,71)=61.82,P〈0.01;F(1,71=65.79,P〈0.01],任务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1,71)=4.37,P〈0.051。外显任务下,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F(1,71)=28.25,P〈0.01],组问差异明显[F(1,71)=4.04,P〈0.05];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组判断疼痛图片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限。[F(1,71)=4.07,P〈0.05],中性图片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应时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阶,[F(1,71)=65.56,P〈0.01;[F(1,71)=9.54,P〈0.05],任务、情绪图片、组别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吸烟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氧化应激在精神分裂症高吸烟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共入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根据目前的吸烟状况分吸烟组(74例)和非吸烟组(56侧),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1)吸烟组PANSS阳性症状(14.5±6.3)分显著低于非吸烟组(17.5±4.9)分(P〈0.05);吸烟组患者吸烟数量与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负相关(r=-0.23,P=0.02)。(2)血浆CAT活性吸烟组(2.9±0.3)×10^3U/L显著高于非吸烟组(1.6±0.2)×10^3U/L,吸烟患者血浆SOD活性与吸烟数量显著相关(r=0.24,P=0.04);血浆MDA浓度吸烟组(9.2±0.7)mmol/L显著低于非吸烟7组(14.4±1.7)mmol/L。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可能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来改善部分精神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5例抑郁症患者和31名健康成年人,应用美国Nie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症组Oz点P3潜伏期延迟[正常组(315±29)ms,抑郁症组(341±31)ms,t=3.50,P〈0.01],P2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65±19)ms,抑郁症组(175±21)ms,t=2.02,P〈0.05],P3波幅降低[正常组(9.5±6.1)μV,抑郁症组(4.5±3.1)μV,t=4.27,P〈0.01],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4.2±1.2)μV,抑郁症组(2.3±1.3)μV,t=6.14,P〈0.01]。结论P300是评定抑郁症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3例,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居民作为对照,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9.8±1.9)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8±2.5)μg/L,(t=-7.6.v=322,P〈0.01);女性患者血清BDNF水平(10.4±2.1)μg/L显著高于男性组(9.6±1.8)μg/L,(t=2.3,v=154,P〈0.05);氯氮平治疗的患者BDNF(10.1±1.6)μg/L显著高于利醅酮治疗者(8.9±2.6)μg/L,(F=3.1,v=2.P〈0.05);患者BDNF水平与年龄、总病程、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分呈显著负相关(r=-0.2,-0.16,-0.1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BDNF存在着性别差异,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阴性症状越重BDNF越低,接受氯氮平治疗患者BDNF高于利酪酮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和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对107名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7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在WCST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分别为94.3±25.6、30.4±22.5和41.0±23.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1±25.0、18.8±11.4和21.2±17.3)(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正确反应数(23.7±6.1)显著少于对照组(25.0±0.0)(P=0.03);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完成分类数(4.8±2.4)与对照组(5.0-.t-O.0)相比无显著差异(P=0.46);2、精神分裂症患者CPT三项指标(CPT2=6.5±2.9、CPT3=8.5±3.3,CVT25.0±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PT=30.4±2.7,CPT2=8.9±2.0和CPT3:10.6±0.7)(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CPT1(10.0±4.0)与对照组(CPTI=10.8±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WCST中持续错误数与CPT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缺陷,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用SSRIs与SSRI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强迫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SSRIs治疗组f简称药物治疗组,n=40)和SSRIs合并CBT组(简称联合治疗组,n=401,分别于0、4、8、12、24、36、48周末采用Y—BOCS、HAMA等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比较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4周末联合治疗组[(20.0±6.4)分与(23.6±6.0)分]及药物治疗组[(20.8±7.0)分与(23.7±6.3)分]Y.BOCS总分均低于基线(t=4.05,P=0.000;t=3.46,P=0.001)。2组患者Y—BOCS总分(F=3.986~7.104,P=0.009-0.049)和Y—BOCS强迫行为因子分(辟5.370~5.895,P=O.017~0.023)自8周末开始至48周末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Y—BOCS强迫思维因子分在4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3,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CBT、Y-BOCS总分4周末治疗是否有效对患者48周末的疗效有正性预测作用(OR=8.61、9.25,均P〈0.05)。结论药物联合CBT能有效缓解强迫障碍患者症状,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对强迫行为的改善更为突出,且接受CBT、4周末起效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能获得更好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执行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前额叶皮质的激活特点.方法 选用n-back范式为工作记忆功能的心理学任务,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检测12例ADHD患儿(ADHD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在执行n-back任务时前额叶皮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同步记录行为学数据(按键正确的次数).采用t检验对2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平均值和按键正确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1)0-back任务和1-back任务期间ADHD组较对照组按键正确次数低(0-back:t=-2.222,P=0.043;1-back:t=-3.276,P=0.005).(2)0-back任务期间,对照组和ADHD组全部52个通道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back任务期间,ADHD组[(0.022±0.040)mmol/(L·mm)]第18通道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弱于对照组[(0.085±0.040) mmol/(L·mm);t=3.88,P〈0.05].结论 ADHD患儿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108/158Met)与P50感觉门控的关系。方法共纳人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患者组),健康对照165名(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检测,以S1、S2、S1-S2、S2/S1为指标评价P,。感觉门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COMTVal108/158Me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问P,。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患者组s1(2.84±1.53)、s1.s2(1.03±1.61)较对照组(3.63±1.94、2.10±1.77)低(t=-3.96、-5.45,均P〈0.05),s2/S1(0.83±0.96)较对照组(0.48±0.52)高(t=3.95,P〈0.05),2组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1.15与1.53±1.39,t=1.876,P〉0.05);(2)患者组Val/Val、Val/Met、Met/Met基因型间S1(2.87±0.22、2.85±0.19、2.72±0.38)、S2(1.88±0.16、1.82±0.14、1.53±0.28)、S1-S2(0.98±0.23、1.03±0.20、1.19±0.40)、S2/S1(0.83±0.13、0.89±0.12、0.63±0.2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0.59、0.11、0.51,均P〉0.05),男性患者Val/Val、Val/Met、Met/Met基因型间S1(12.59±0.24、2.77±0.19、2.62±0.39)、S2(1.78±0.18、1.77±0.14、1.21±0.30)、S1.S2(0.81±0.27、1.00±0.21、1.41±0.43)、S2/S1(0.87±0.19、0.94±0.15、0.49±0.3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1.61、0.71、0.86,均P〉0.05);(3)2组间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5.87,均P〈0.05),未发现诊断和COMT基因型的交互作用与s1、s2、s1.s2和S2/S1相关联(F=0.20、0.10、0.40、0.33,均P〉0.05)。结论COMT基因Vall08/1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P50感觉门控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lO年1~12月在河北省四地区60岁以上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有抑郁情绪组和无抑郁情绪组,评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析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认知危险因素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并对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完成3149倒有效问卷,其中有抑郁情绪组268例,无抑郁情绪组2881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8.51%。两组在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经历生活事件数量,业余活动及社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情绪组MMSE得分(23.70±5.116)分、MoCA得分(19.14±5.980)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情绪组(26.32=fi3.904),(23.05±5.233)分,ADL得分(27.25±12.782)分明显高于无抑郁情绪组(21.08±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15,11.557,-16.871;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β=0.667,β'=0.157,OR=1.949,95%CI—1.432~2.653,Wald=17.983,P=0.000)、经历生活事件[〉2件(β=1.960,β'=0.250,OR=7.100,95%CI=4.348~11.595,Wald=61.359,P=0.000),1~2件(8—0.892,β'=0.229,OR=2.441,95%CI—1.558~3.825,Wald=15.157,P=0.000)]及业余活动低(β=0.963,β'=0.162,OR=2.621,95%CI—1.909~3.598,Wald=35.489,P=0.000)。结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均低于无抑郁情绪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患者工作记忆障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工作记忆状况。方法 仿制并修订了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 ,对 6 6例PD患者及 6 0名对照者进行工作记忆检查。结果 早期PD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较对照组低 (分别为 82 8%± 12 1%,90 9%± 6 7%) ,差异有显著意义 (t=3 0 76 ,P <0 0 1) ,视觉物体形状工作记忆正确率与对照组相近 (6 9 2 %± 10 9%,72 7%± 8 1%) ,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389,P >0 0 5 ) ;中期PD患者视觉空间与物体形状工作记忆正确率 (分别为 6 9 6 %± 15 6 %,6 3 11%±5 4 %) ,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t=6 399、t=3 377,P <0 0 0 0 1、P <0 0 1) ;中期PD患者视觉空间与物体形状工作记忆正确率均较早期PD患者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6 14、t =2 140 ,P <0 0 5 ) ;早期PD患者视觉颜色工作记忆正确率与对照组相近 (6 5 1%± 11 4 %,6 9 9%± 10 1%) ,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6 81,P >0 0 5 )。相关性分析发现 ,Hoehn Yahr分级与工作记忆正确率呈负相关。 结论PD患者早期即有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损伤 ,而视觉物体形状工作记忆及颜色工作记忆正常 ,随着疾病进展至中期 ,PD患者视觉空间与物体形状工作记忆均受损伤 ,且程度较早期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合并使用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泌乳、闭经的有效性。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合并阿立哌唑5mg/d。对照组维持原治疗。结果研究组疗程结束时PRL为(24.5±6.9)μg·L^-1,较基线时(123.5±37.8)μg·L^-1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16.9,P〈0.01)。对照组PRL为(131.3±39.2)μg·L^-1,与基线时(127.6±41.3)μg·L^-1则无显著性差异(t=0.43,P〉0.05)。疗程结束时研究组PR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17.6,P〈0.01)。研究组43例闭经患者中有39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合并泌乳的患者有7例泌乳消失,2例泌乳减轻,4例无效。研究组除月经改变和泌乳例数减少外,其它则无变化。结论研究组血清PRL水平明显降低,且泌乳、闭经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陷型精神分裂症(deficit schizophrenia,D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v,ReHo)特征,及其与注意功能的相关分析。方法入组符合DSM.1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进一步分为DS患者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non-deficit schizophrenia,NDS)患者,共人组男性Ds患者30例(DS组)、NDS患者38例(NDS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及利手匹配的3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Stroop测验评估所有受试者注意功能,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计算ReHo指标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分析DS组与NDS组差异性脑区ReHo值与注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DS组与NDS组Stroop颜色、单词、色词干扰测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28.615、39.516、21.898,均P〈O.01),DS组Stroop颜色[(26.5±12.9)分与(35.6±11.5)分]、单词[(43.5±19.4)分与(58.0±15.2)分]评分均显著低于NDS组(t=-2.949,P=O.012;t=-3.507,P=O.002)。(2)与NDS组相比,DS组ReHo值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顾上回、右侧枕中回(t=4.70,3.96,4.22,3.50,4.44,均P〈O.01,AlphaSim校正);ReHo值降低的脑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颅中回、左侧额下回三角部(t=-3.24,-4.48,-3.47,均P〈O.Ol,AlphaSim校正)。(3)Ds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ReHo值与Stroop单词(r=0.451,P=0.016)、色词干扰(r=O.504,P=O.006)测验评分显著正相关,与Stroop颜色测验评分相关不显著(r=0.345,P=0.072);其他差异性脑区ReHo值与Stroop测验评分均未见显著相关性。NDS组差异性脑区ReHo值与Stroop测验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Ds患者较NDS患者存在更为显著的持续注意功能障碍,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可能是其关键受损脑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执行功能的缺陷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各30例。被试接受Go/Nogo测验,同时记录事件相关脑电位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及行为学数据。结果精神分裂症组Nogo反应错误数(12±9)高于对照组(8±5),Go反应时(372±79)Ins明显长于对照组(320±6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13,2.81;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的主效应(F1,58=7.13,P〈0.01)以及组别与组块之间的交互效应(F1,58=6.14,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Fz电极Nogo-N2波幅(6.64±3.29)/LV比对照组(9.45±6.71)μV降低,Nogo-P3波幅(7.93±6.81)μV也比对照组下降(10.69±5.24)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6,2.89;P〈0.05)。Nogo-P3波幅在组别与组块之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58=5.28,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反应时及Nogo-N2、P3可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广泛性焦虑患者视觉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广泛性焦虑患者处理情绪图片的脑功能定位,探讨其可能的精神病理机制。方法 对9名广泛性焦虑患者(研究组)和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并在完成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的正性、中性、负性三种图片主动注视任务中,按照区块设计,应用Marconi 1.5T磁共振仪横断位扫描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果 (1)研究组HAMA[(27.7±5.8)分]、STAI特质评分[(43.0±14.4)分]和状态评分[(40.6±5.8)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1.3)分、(30.0±8.3)分和(32.4±5.2)分;P〈0.05—0.01];两组对三组图片的愉悦度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fMRI:两组比较,研究组右中央前回(t=5.009)、右海马(t=5.345)、右舌回(t:4.584)激活增强,右额中回(t=-5.095)、左旁中央小叶(t=-5.358)、右颞中回(t=-5.074)、右梭状回(t=-8.833)、左枕中回(t=-8.100)、右枕中回(t=-5.570)、右小脑扁桃体(t=-4.654)激活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广泛性焦虑患者脑功能异常表现以右侧为主,主要是右侧额中回、右侧海马、右侧小脑和枕叶等区域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丸对因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服用利培酮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脱落3例),治疗组用苍附导痰丸施治及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总疗程12周,研究周期8周。于第0,4,8,12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含量,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第8,12周末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催乳素下降率为(64土10)%,对照组下降率为(2.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5;P〈0.01);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催乳素正常率为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评分总分及分量表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TESS(5.1土4.2)分,对照组(4.8±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用苍附导痰丸治疗利培酮所致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