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邓冬华  赵一鸣 《计算机工程》2004,30(11):31-33,83
群签名允许一个群中的成员代表整个群体签发消息,签名者的身份是保密的,除非需要时由一个指定的群控制者来揭示其身份。以往的各种群签名方案虽然很好地满足了群签名的各种性质,但是效率都不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DH假设的新型群签名方案,它将基于身份的签名和利用椭圆曲线来生成的签名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群签名的各种性质及安全性,又在效率上有了提高,同时签名的长度也短得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代理盲签名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结合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和秘密共享技术,提出了基于身份的门限多代理多盲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原始群和代理群的管理员通过分发共享秘密来控制群成员的行为,在群成员获得共享秘密后,一定数量的原始签名者合作可以进行授权,一定数量的代理签名者合作可以产生签名。该方案解决了多个代理签名者代表多个原始签名者进行盲签名的问题,经分析得知,方案同时具有代理签名、盲签名和门限签名所具有的安全性质,如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盲性、不可追踪性和鲁棒性等。  相似文献   

3.
董亮  肖国镇 《计算机科学》2005,32(11):69-71
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Identity-based Cryptosy Stenl)是为了简化基于证书的密码系统繁琐的密钥管理过程而提出的。群签名能对签名者提供很好的匿名性,它在电子商务、匿名电子选举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双线性对的性质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群签名方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及其效率的分析表明,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身份的高效的群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身份和盲签名是当代密码学领域两个重要的概念.把已有基于身份签名方案与盲签技术结合而提出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法,并利用已有的转换方法,把它转换成一个群盲签名.该群签名以及群公开密钥的长度都和群成员的个数无关,因此更适合群成员较多的大群.  相似文献   

5.
新的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签名是原始签名者将其签名能力授权给代理签名者,从而代理签名者可以代表原始签名者对指定的消息进行签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方案是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攻击下签名存在性不可伪造的,其安全性基于CDH假设是困难的.与现有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相比,新方案的执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群签名使得群中任何一个成员均可以代表该群进行签名,而不会暴露签名者的身份.当争议发生时,签名者的身份可以通过群管理员公开.成员删除一直是群签名方案设计中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何业锋等人最近在《软件学报》上提出了一个利用ELGamal加密和知识签名提出的一个动态群签名方案.指出该方案中被删除的群成员仍然可以作出签名,因而他们的方案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群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培清  胡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30):120-121,196
群签名使得群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代表该群进行签名,而不会暴露签名者的身份,当争议发生时,签名者的身份可以通过群管理员公开。张键红等人最近在《电子学报》上提出了一个基于RSA的高效群签名方案,论文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指出只要群中部分实体相互勾结就可以伪造出一个群签名,因此该方案不能抵抗联合攻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在基于身份的群签名中KGC不可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动态群签名方案。新的验证和打开算法确保了该方案可以抵抗伪造攻击。另外该方案可以简单有效地删除群成员,而不改变群公钥和其他群成员的密钥,签名和密钥的长度不依赖于群成员的个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身份的门限多代理多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双线性映射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门限多代理多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原始群和代理群的管理员通过分发共享秘密来控制群成员的行为,在群成员获得共享秘密后,一定数量的原始签名者合作可以进行授权,一定数量的代理签名者合作可以产生签名。经分析得知方案具有秘密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身份和盲签名是当代密码学领域两个重要的概念,基于身份用来简化基于证书的公钥环境中的密钥管理;盲签名在实际应用中起着保护消息发送方隐私权的重要作用。本文将Paterson基于椭圆曲线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法与盲签名技术结合而提出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案,并利用已有的转换方法,把我们提出的盲签名方案转换成一个群盲签名方案。分析表明,新的方案满足不可伪造性、匿名性、可追踪性及不可陷害性等安全特性;更重要的是,该群签名以及群公开密钥的长度都与群成员的个数无关,因此更适合群成员较多的大群。  相似文献   

11.
A group signature scheme allows any group member to sign messages on behalf of the group in an anonymous and unlinkable fashion. In the event of a dispute, a designated group manager can reveal the identity of the signer. In 1999, Tseng and Jan proposed a group signature scheme using self-certified public keys. By attacking their signature verification equ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ir scheme is universally forgeable, i.e., anybody can forge a valid group signature on any message such that the group manager is unable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the signer.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完全动态群签名加入和撤销机制的复杂性,将动态群签名思想引入NGUYEN等人提出的格上群签名方案,提出一种改进的完全动态群签名方案。在改进方案中,用户产生自己的签名密钥而不是由群管理员产生,当用户加入群时,群管理员验证用户身份并为其颁发证书,用户成为群成员后用自己的签名密钥和证书进行签名。若群成员有不合法行为或想退群,则群管理员和群成员均可执行群成员的撤销操作,使群成员退出该群。由于方案中群成员的签名密钥由自己生成,因此能够抵抗群管理员的陷害攻击。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基于错误学习问题和非齐次小整数解问题证明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减少加入和撤销机制的计算代价,且密钥长度和签名长度与群成员数量无关,适用于大群组的签名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群签名方案中,群中的任意一个合法群成员都可以代替整个群组对某个消息进行签名,验证者只能验证签名者属于该群组中的一员,但不能得知签名者的具体身份。提出一个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前向安全群签名方案。该方案可以动态地增加和删除群用户成员而无须频繁更改群公钥,并在验证签名和打开签名时只需要进行模运算即可实现,同时针对密钥泄露问题实现了前向安全性。最后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匿名性、可撤销性、防伪造性和追踪性。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ID-based group signatu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roup signatures, first introduced by Chaum and Heyst at Eurocrypt'91, allow individual members of a group to make signatures on behalf of the group while providing the signer's anonymity. Most of the previously proposed group signature schemes are based on th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the public keys of users are not identity information, except for the ID-based scheme proposed by Park et al. in 1997. However, Park et al.'s scheme has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is that all of the previous group signatures signed by other members will be no longer valid if the group is changed. Moreover, the length of the group signature grows linearly with the number of group members, which makes their proposed scheme ineffici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opose a novel ID-based group signature scheme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ra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a new group member or the exclusion of an old group member. Meanwhile, compared to Park et al.'s scheme, our scheme requires less computing time for generating the group signature and verifying the group signatur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osed ID-based group signature scheme is based on the difficulty of computing the discrete logarithm modulo for a composite number.  相似文献   

15.
基于DSA的适合大群体的有效群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签名体制允许群成员代表群进行签名,签名可以只用群公钥进行验证,并且不能透露签名者的身份。只有指定的群管理员能够揭示发出签名的签名者的身份,在以前提出的大部分群签名体制中,群公钥的长度至少和群成员数是线性的,因此验证算法的运行时间依赖于群成员的个数,构造了一种新的群签名体制,它将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在增加新成员时不用进行公钥的修改,实现的方法是基于DSA的知识签名。  相似文献   

16.
群签名方案允许群的成员可撤销匿名地代表群签名.现有的群签名大部分是假定群的成员具有相同的签名权限.本文利用文献[3]中提出的授权群签名概念,构造了两个基于ACJT方案群签名方案.本文方案一中,群的成员要进行签名先获得授权证书,再使用授权证书以及其私钥进行签名.方案二中,通过设置权限管理员进行二次签名实现授权策略.本文结合授权群签名概念以及ACJT[2]方案优点,证明了本文的方案在安全性和效率上都优于文献[3]提出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群签名允许群成员以匿名的方式代表整个群体对消息进行签名。发生争议时,群仲裁者能够识别出签名者,但对于非仲裁者来说是签名者匿名的。从匿名性方面分析了Ma等的基于双线性映射的群签名方案,利用双线性对的良好性质,提出了对这个群签名方案的4种攻击方法。为抵抗这4种攻击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在保持原方案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够抵抗这4种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永峰  张建中 《计算机工程》2010,36(24):110-112
对一个能实现成员删除的群签名方案进行安全分析,指出该方案由于签名参数设置不当,使得签名打开算法和验证算法均无效,并存在冗余数据。在此基础上,改进该群签名方案。改进方案在签名参数里附加签名者公钥,解决签名身份揭示无效的问题;将群中心修改为可信中心,取消群管理员,解决群中心权力过大的问题,从而提高改进方案的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