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62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安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耳穴心区针灸治疗后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针刺耳穴心区与耳穴肝区,并于针刺前后测定心收缩时间新时期(STI)。结果进行对照评估。结果:针刺耳穴心区后STI各项指标与针刺前比较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耳穴肝区后STI各项指标与针刺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耳穴心区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同时表明穴心区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继发慢性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心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88例冠心病继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8例合并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合并组,260例未合并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未合并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价冠心病继发慢性心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深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胆心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特点分析总结。结果:13例确诊胆心综合征患者给予抗感染、解痉、利胆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脏症状缓解明显,心电图表现明显改善。结论:胆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充分认识胆心综合征,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应用38—40℃矿泉浴观察60例非急性期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收缩间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多数患者自觉症状良好,原有心电图ST—T改变消失或好转,心收缩间期(STI)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P<0.01),提示38—40℃矿泉浴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是适宜的,它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双心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结果双心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心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心护理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近50%的冠心病患者在第1次发生心肌梗死前没有心脏病的征兆,因此尽早可靠地检测到冠心病、心肌缺血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心磁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变异进行测量,探讨无创的心磁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作用.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8-03/2002-12在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住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另选择10例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为32例年龄大于40岁的自愿参与观察的健康人.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12导联的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生化检查及心磁图检查;对照组只行普通12导联心电图及心磁图检查,比较患者与对照组间心磁图、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异程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1支狭窄≥75%.对于心脏复极时间变异的指标,采用心磁图QT离散度及离散度均一性指数(每个心磁图探头信号与周围探头QT离散度的平均数)进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T离散度、心磁图QT离散度及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结果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及对照组3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组27例,无冠心病组25例.[1]心电图QT离散度的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心磁图QT离散度的比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3±21.5,52.4±13.6(f=13.113,P<0.05)].[3]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的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4.2,14.9±4.1,10.2±2.7(f=2.403,3.332,P<0.01)].结论心磁图能更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均一性的变异,优于普通心电图,而离散度均一性指数优于QT离散度.因为心磁图对心切线电流更为敏感,而当心肌缺血、梗死时心肌电流在心前区表现为切线电流.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近50%的冠心病患者在第1次发生心肌梗死前没有心脏病的征兆,因此尽早可靠地检测到冠心病、心肌缺血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心磁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变异进行测量,探讨无创的心磁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作用.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8-03/2002-12在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住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另选择10例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为32例年龄大于40岁的自愿参与观察的健康人.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12导联的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生化检查及心磁图检查;对照组只行普通12导联心电图及心磁图检查,比较患者与对照组间心磁图、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异程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1支狭窄≥75%.对于心脏复极时间变异的指标,采用心磁图QT离散度及离散度均一性指数(每个心磁图探头信号与周围探头QT离散度的平均数)进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T离散度、心磁图QT离散度及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结果: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及对照组3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组27例,无冠心病组25例.[1]心电图QT离散度的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心磁图QT离散度的比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3&;#177;21.5,52.4&;#177;13.6(f=13.113,P<0.05)].[3]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的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177;4.2,14.9&;#177;4.1,10.2&;#177;2.7(f=2.403,3.332,P<0.01)].结论:心磁图能更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均一性的变异,优于普通心电图,而离散度均一性指数优于QT离散度.因为心磁图对心切线电流更为敏感,而当心肌缺血、梗死时心肌电流在心前区表现为切线电流.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引发社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注,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生理病理机制逐渐被发掘,通过分析中医学对心、脾、小肠的密切联系,基于心-脾-肠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冠心病的主要调节作用以及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求从脾论治改善肠道菌群以治疗冠心病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30例)和消心痛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丸;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每日3次,每次10mg;2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即症状疗效分别为90%与60%(P<0.01),心电图疗效76.67%与46.67%(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安全可靠,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值得推广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老年冠心病,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脂代谢的变化的分析,证实了复方丹参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胆心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们在胆道病的患者中发现有心电图异常,有时伴有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患者中也常发现有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疾患与心脏疾患特别是冠心病是否有直接的还是偶然的因果关系,医学界有颇多议论。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心综合征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探讨(附1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喜荣  张琦 《临床荟萃》1995,10(10):446-447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明显增加。据欧美统计,糖尿病患者有75%死于心血管病,其中的2/3死于冠心病。Warrc 1036例尸解报告,因心血管病变致死者占63%,其中心脏病致死者为42.3%。故冠心病已成为糖尿病第一死亡原因,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李芳  吴晓鸿  刘倩 《当代护士》2016,(1):131-132
正右位心属于心脏异位,大多数是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转位与正常相反,心脏位于胸腔的右侧,其发病率约为1/10000。镜面右位心是右位心的一种临床分型,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伴有或不伴有内脏的转位,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并发冠心病则更为少见。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SYNTAX评分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0例冠心病病人辨证分为六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用SYNTAX评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病人中,女性偏于心肾阴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等虚证;而男性偏于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多表现为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证。气虚血瘀证的TC水平高于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的TG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与痰浊闭阻证;痰浊闭阻证的LDL-C水平高于其余五组。痰浊闭阻型的SYNTAX评分均高于其他5型。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证型患者TC、TG、LDL-C水平有所不同;痰浊闭阻证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最高,病变更为复杂和显著。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与益气活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下协同护理模式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跨理论模型下的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跨理论模型下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M )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12 4例冠心病患者 ,5 0例健康对照者 ,分别检测血清 β2 M浓度及心功能。结果 随着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病程进展 ,血清 β2 M浓度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血清 β2 M可做为评估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程进展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梦义  郑成环  李广平 《临床荟萃》2011,26(8):673-677,680
目的研究不同心功能级别冠心病患者的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了解冠心病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以便早期发现右心功能不良。同时通过研究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与COPD患者右心功能损害之间的异同。方法所有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再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组(n=36)。根据是否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将同期住院的COPD患者86例分为COPD肺心病组(n=40)和COPD无肺心病组(n=46)。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50例。测量3组的肺动脉内径(PAD)、舒张期右心室内径(RVED)、右心室前壁厚度(RA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等指标,比较异同。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PAD、RVED及RAW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Tei指数心功能Ⅱ级组(0.62±0.19)及心功能Ⅲ级组(0.66±0.13)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P〈0.05)。心功能Ⅲ级组右心室Tei指数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有23例,10例,6例患者出现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分别为(22.11±6.23)mmHg(1 mmHg=0.133 kPa),(23.24±5.21)mmHg,(22.56±2.78)mmHg。COPD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患者PAD,RVED,RAWT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右心室Tei指数(0.86±0.18)高于无肺心病组(0.67±0.12),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COP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与COPD患者相比,COPD肺心病组RVED、RAWT、PAD及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右心结构(PAD、RVED、RAWT)无明显变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左心功能不良的同时亦存在右心功能不良。右心室Tei指数可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及COPD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1日3次,每次2粒,为治疗组;同期选择冠心病心绞痛69例患者行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1%和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6%及72.5%,P<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特征性心磁图表现,并进一步筛选有诊断价值的心磁图参数。方法:采用心磁图仪,对122例冠心病患者及108例对照者心磁图电流密度图的平均分级、异常磁图百分比、复合心室激动指数(complex ventricular excitation index,CVEI)、R波与T波的最大磁场值比值(R-max/T-max比值)、T波起始处电流密度最大电轴方向(Tbegin)、T波顶点处电流密度最大电轴方向(Tapex)参数进行分析,比较2组间的心磁图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心磁图在ST-T整个复极过程中存在双极对称结构,只有一个主要电流方向,指向左下0°~90°,Tbegin在10°~25°之间,T-max在25°~35°之间;异常磁图百分比、平均分级、复合心室激动指数及R-max/T-max比值分别在9.10%~25.75%、2.10~2.50、-12.75~64.00和2.53~4.65之间。冠心病组患者的心磁图则明显存在电流密度的异质性特点,并缺乏双极对称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平均分级、异常磁图百分比、R-max/T-max比值、Tbegin和Tapex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91比2.36,66.82%比18.24%,5.52比4.02,84.59比25.17,62.97比32.75,P均<0.01),而冠心病组的复合心室激动指数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7.10比20.93,P<0.01)。结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磁图存在明显异常。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测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心磁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