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田炳方  周启付 《光明中医》2014,(8):1666-1667
目的探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大承气汤和莫沙必利片分别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早期胃肠神经官能症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大承气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莫沙必利片组总有效率为67%,大承气汤组疗效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片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是治疗单纯脊柱骨折早期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4):438-44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加味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AP)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应用APACHEⅡ及Balthazar CT分级对入院时病情进行评分,观察24h钡条全胃肠排空率,行胃肠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可明显增加24h钡条排出率、恢复肠鸣音、改善胃肠功能评分(P0.05)。结论:AP患者常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合加味大承气汤可明显改善胃肠动力,从而促进AP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药大承气汤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141例(94.0%)可于术后1天拔除胃管;150例对照组胃肠蠕动的恢复较晚,多于术后3天(137例占91.3%)拔除胃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可使患者胃肠蠕动早日恢复,减少病人腹胀的发生及胃肠减压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腹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急性胃肠损伤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腹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胃肠激素[瘦素(Leptin)、胆囊素(CCK)]、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I-FABP、D-乳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Leptin、CCK、I-FABP、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胃肠损伤,可降低腹内压及胃肠损伤程度,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冲剂对人体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某些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消化道灌注测压、胃电图描记、胃动素的放免测定、口-盲传输时间测定等手段,直接观察大承气冲剂对人体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大承气冲剂可显著改善术后胃电节律的紊乱,提高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Ⅲ期的幅度和时间,减少胃肠逆蠕动的发生,增加血中胃动素水平,减少口-盲传输时间,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大承气冲剂是有效的胃肠动力药,服用方便,可用于消化道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朱丽娜  朱京慈 《中成药》2014,(12):2591-2594
大承气汤作为中医下法的代表方剂,具有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推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抗菌消炎等作用,以及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其作为"胃肠动力中药"在胃肠动力不足防治中应用广泛,成为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大承气汤防治胃肠动力不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在重症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促进胃肠动力功能恢复作用。方法观察组15例给予大承气汤经空肠营养管直接注入空肠,对照组15例予单纯禁食、胃肠减压;比较两组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能有效缩短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腹胀好转时间、胃肠通气时间、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的腹胀好转时间、胃肠通气时间及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更低(P0.05);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胃肠功能障碍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更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9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麦粒灸治疗。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各方面均不及观察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胃肠动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患者认可度高,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伴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大柴胡汤加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例伴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4年6月—2016年6月),随机分成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5例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术后给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术前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性不强(P0.05),观察组术后2、4、8周的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应用在伴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48-125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周期为5天。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腹内压、AGI分级改善及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变化及28天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以改善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程度,不能减小腹围和提高28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非手术治疗为胃肠减压、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自遵义医学院发表应用复合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以来,以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几乎作为一种常规疗法实施之。随着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宣传与疗效的推广,这种术前用大承气汤作为保守疗法的尝试性治疗也无可非议,但肠梗阻可分单纯性、绞窄性两种。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可通过中药保守治疗,部分可获得满意疗效。而绞窄性肠梗阻若投以大承气汤治疗,非但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为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何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2):2804-2805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对ICU危重症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ICU危重病患者分为生大黄组66例,对照组7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生大黄组伤后24h给予生大黄粉经鼻胃管鼻饲,每次0.1g/kg,用温开水50mL拌匀,每8h 1次,连续应用3~5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天和5天胃液潴留量、上消化道出血、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的变化、胃肠外营养和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时间。结果:生大黄组与对照组对比胃液潴留量、上消化道出血、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胃肠外营养和有效肠内营养时间缩短。结论: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恢复,在ICU危重症病人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黄防治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无急性胃肠黏膜病变的大黄组初始即给予大黄治疗,非大黄组不应用大黄;急性胃肠黏膜病变的非大黄组应用洛赛克治疗,大黄组均应用大黄;中毒性肠麻痹的非大黄组应用西沙必利,大黄组均应用大黄。采用止血效果、肠鸣音和肠内营养耐受程度作为判断依据。结果:大黄对危重症患者急性胃肠黏膜病变发生率的止血有效率达75.00%,明显高于洛赛克对照组(P〈0.01);大黄对中毒性肠麻痹的有效率达72.73%,可能高于西沙必利对照组(但P=0.0550);大黄组MODS发生率与非大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对危重病并发急性胃肠黏膜病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不足等障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在2011年3月到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了腹部手术的患者93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49例和44例。前者运用常规术后治疗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后者运用常规的术后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从术后到肠鸣音自然恢复或肛门第1次排气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肠鸣音自然恢复或肛门第1次排气所需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胃肠动力不足或亢进等胃肠病变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艾灸是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的中医疗法,治疗脾胃病能克服西药短期疗效好但不良作用大的缺点。对近年来艾灸治疗不同类型脾胃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总结出艾灸治疗脾胃病疗效确切,有抗炎、修复胃肠黏膜、增加胃肠动力等作用,这些作用多通过调控炎症因子释放、增加胃肠黏膜血流量、改善相关蛋白的表达实现。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应用及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味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对家兔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味大承气汤)、对照组(四磨汤组)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组),胃肠减压、禁食,全麻后行肠切除肠端吻合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术后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肠音恢复情况、肠肌电图、血浆胃肠激素改变及动物小肠推进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术后BER及EMG立即出现,但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加味大承气汤能增加兔胁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加兔小肠的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19.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婧  余红 《吉林中医药》2007,27(4):29-31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及胃肠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78例入住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治疗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中出现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预防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大黄对胃肠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率、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预防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有效率68%,中毒性肠麻痹缓解率75%。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预防组和对照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9.2%、62.1%,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25.0%、6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胃肠功能衰竭的具有良好防治作用,可显著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戴宏宇  赵丹  陆阳  杨文军 《新中医》2007,39(8):85-85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主治阳明腑实证。乃因实热与积滞互结于胃肠,症见痞、满、燥、实。多年来,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急腹症之肠梗阻,屡获良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