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科1976年~1986年收治卵巢内胚窦瘤13例,占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的4.1%。平均年龄18.8岁。首发症状为腹痛继而发现包块者占69.2%,有30.8%病人发烧38°~39℃,全部病例均迅速明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1例婴儿巨大肝血管瘤李卓群,梁南南(附二医院B超室)男婴,2个月,出生后上腹部逐渐增大,发现腹部包块3d,以"肾胚胎瘤"收治。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淋巴结不肿大,上腹部隆起可扪及一儿头大包块,质中、表面尚光滑,上界不清,下界脐下2cm,无触痛...  相似文献   

3.
短评     
肾母细胞瘤是由胚胎性肾组织中的上皮及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其中2/3在3岁以内,因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本例为61岁患者实属少见。就诊时左腹已有较大包块,且质硬而活动差。经 B 超、逆行肾盂造影并腹膜后空气造影诊断为左肾肿瘤。术中发现已侵及结肠脾曲。并作左肾及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手术标本重3250g,病理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术后2月死于全身衰竭。  相似文献   

4.
<正> 肾胚胎瘤亦称肾母细胞瘤是婴儿及小儿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常于6岁以前发病,此肿瘤主要侵犯肾实质,早期无症状,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以腹部肿块就医。少数病人发生血尿者,被认为是肿瘤晚期预后不良之表现。本文介绍一例早期肾胚胎瘤突向肾盂内生长,早期发生血尿,经B型超声发现肿瘤并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2例中,1例腹部包块,1例无症状。B超与CT,均诊断为多房性囊性肾瘤。肿瘤发生于右侧1例,左侧1例,2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多房性囊性肾瘤。术后随访6个月和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多房性囊性肾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2 例中,1例腹部包块,1 例无症状.B超与CT,均诊断为多房性囊性肾瘤.肿瘤发生于右侧1 例, 左侧1例, 2 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多房性囊性肾瘤.术后随访6个月和5 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多房性囊性肾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高宝辉,王宗敏,谢丽微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科陈肖鸣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RhaboidTumorofthekidnry,MRTK)系一种较罕见的胚胎性肿瘤,现报告一例。患者,男,8月龄,发现腹部肿块伴...  相似文献   

8.
较小儿童腹部较大囊性包块常见于内脏器官先天性发育畸形或胚胎良性肿瘤。因囊性包块物理性质相同 ,超声容易发现 ,但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现将作者选择的 2 1例占腹腔体积 1/ 3以上或全腹的较大囊性包块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本院儿科住院病例 ,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为 3d~ 5岁 ,平均年龄 3岁。多数患儿因腹胀、间断性腹痛、血尿或腹部膨隆就诊 ,临床疑腹部包块或腹水而行超声检查。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为ATL公司生产的HDI 30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7.5MHz。…  相似文献   

9.
肾母细胞瘤起源于肾内残留未成熟为胚胎组织一后肾母细胞.是常见于小儿的高度恶性肿瘤.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例肾母细胞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收治的8例病人中,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左肾4例,右肾4例.年龄在1.5~12岁之间,3岁以下6例.肿物大小6Cm×3Cm×4Cm~18Cm×12Cm×10Cm.临床症状5例为腹部肿块就诊;1例为腹部包块加发热,l例腹部包块加压痛,反跳痛1例无痛性血尿,腹痛就诊.病理检查:肉眼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我院施行成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4例。最近,又收治1例1(1/2)岁的幼儿,因双侧肾胚胎瘤用成人尸肾进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获得成功,术后经过平稳,病儿健康恢复满意。 谢姓患儿,男,1(1/2)岁,1979年11月30日入院,住院号271189。主诉:左肋缘下肿块半月余。患儿10个月时右侧上腹部有鸡蛋大小的包块,质硬、无疼痛,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营养发育良好,1个月后发现包块如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为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文中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大体积肾包块(直径≥5.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大体积肾包块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果,对比2种方法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大体积肾包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对包块内的血供尤其是微小血流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肾脏包块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方法,其对肾包块的血供情况显示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病例为1985年2月~1990年7月外科住院病人。男15例,女4例,年龄6月~13岁,平均4.1岁,<5岁占83%。临床表现:腹痛3例,发烧1例,均无血尿史。腹部触及包块15例。入院诊断:腹部肿块待诊14例,肾母细胞瘤5例。手术前均未作腹部X线拍片、肾分泌造影、CT检查。病理诊断:神经母细胞瘤19例,其中有病灶出血2例,并发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采用Aloka SSD-256型、EuB-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取直接扫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壁带状瘤术前往往难以确诊.现将我科1998年10月~1999年7月收治的6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例病人中,男1例(1.5岁),其余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7~30岁.肿瘤位于右下腹壁4例,左下腹壁1例,右上腹壁1例.病史45,90d各1例,180d 3例,270d 1例.均表现为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触诊包块质地坚硬、光滑、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度差.术前诊断为腹壁包块5例,另1例男性病儿为带状瘤术后复发.均给予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多位于腹内斜肌、腹横肌或腹直肌内,无明显界限,无包膜.将肿块和距肿块3cm以内正常组织一同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腹壁带状瘤.  相似文献   

1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是肾脏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往术前诊断困难,与际癌难以区别或因并发急性大出血行全肾切除,近年来由于肾脏超声显象及腹部CT,数字减影技术的运用,绝大多数肾AML在术前能作出正确诊断,从而对病变的正确处理甚有意义,现将我院近12年收治的8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38~73岁,其中50岁以上4例,8例均有腰痛不适,3例有肉眼血尿,1例左上腹部绞痛曾疑为肠梗阻,2例反复间歇性发烧,IVP显示无功能,1例诊断为肾孟肾炎,IVP显示分泌功能减退,疑为肾结核,1例腹部包块加血尿,并包块突…  相似文献   

15.
胰尾淋巴管瘤囊内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尾淋巴管瘤罕见 ,我们遇到 1例外伤致淋巴管瘤囊内出血 ,现报告如下。病人 ,男 ,32岁 ,农民。因左上腹包块 2周入院。 3周前劳动时左上腹被镢把碰伤 ,当时感伤处疼痛 ,未经治疗 ,伤后 1周发现左上腹一包块 ,钝痛 ,食后饱胀不适。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正常 ,左上腹可触及 12cm× 10cm包块 ,轻度压痛 ,活动差 ,质地中等 ,肝脾未触及 ,余无异常。B超检查 :左上腹见 2 4cm× 2 2cm× 18cm囊性包块 ,边缘清 ,壁稍厚 ,暗区内见散在的光点和不规则块状回声 ,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包块和胰尾关系密切。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行剖腹探查 ,术中…  相似文献   

16.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部超声显示左肾占位。行左肾和肿物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为来源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对病人随访了12个月,目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检查未见复发征象。基于本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8岁。主诉:左上腹无痛性包块1月余,患儿一月前被汽车轧伤左侧腰部,局部疼痛伴肉眼血尿,在当地医院曾经B超诊断:左肾挫裂伤。予抗炎、止血治疗等,病情好转,左腰疼痛及肉眼血尿消失。随后其家长发现患儿左上腹部出现“手掌”大小包块,在当地再次B超诊断:左肾下极包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8.
<正> 肺母细胞瘤(enbryoma)为一极为少见的肿瘤,过去归其入肺胚胎性癌肉瘤,曾一度被认定为高恶性度肿瘤,现不仅名称上有所改动——改称肺胚瘤,而其预后及病程可有良性过程,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3岁,于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而来我院体检。胸透发现:左肺门处块影,CT查:左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病人发病后无血痰。乏力,无盗汗史,饮食及二便正常,即往病人体健,仅于四十年前做过上颌窦炎引流术,而咳嗽、咯痰,冬季加重也有四十余年,临床诊断:左肺下叶肺癌,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但不排除炎性包块。术中见肿瘤  相似文献   

19.
颌下区包块临床常见 ,涉及病种多 ,常有部分少见病的出现 ,增加了诊断难度。我科 1990~ 2 0 0 2年共收治颌下区非炎性包块病人 116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116例 ,男 5 7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小 4 0d ,最大 76岁 ,平均 4 8.6岁 ;病程最短 10d ,最长 2 2年。包块直径最小 0 .6cm ,最大 8.0cm。其中 ,颌下腺混合瘤 76例 (约占 6 5 .5 2 % ) ,颌下腺囊肿 2例 ,颌下腺腺瘤 2例 ,海绵状血管瘤 8例 ,淋巴管瘤 5例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3例 ,舌下神经鞘瘤 1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颌下腺恶性混合瘤 2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相似文献   

20.
江荣光 《广西医学》1991,13(2):101-103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一种恶性肿瘤性质的多器官损害疾患。发病率、病因和诱发因素尚未清楚。临床上以长期高烧、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个别病人出现黄疸、腹泻、腹块。存在腹部包块者,易被诊断为消化道肿瘤,脾大者易被诊断为腺机能亢进(下称脾亢),往往作了外科处理。我院从1981年以来,处理过存在外科情况的恶组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例1 蒋××,男,49岁,住院号156796。1981年8月15日入院。患者因反复发烧、脾大、白细胞少,被诊断为脾亢,在他院行脾摘除术。术后伤口感染,先是流脓,后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