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小冬 《水处理技术》2021,(4):78-80,85
曝气技术是黑臭水体整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综述了曝气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上的应用,研究了黑臭水体需氧量计算的三种方法,利用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思想,结合生物膜降解污染物机理,设计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黑臭河道湖泊需氧量计算模型-改进型组合推流反应器。利用该模型计算商丘某河道需氧量,结果表明整治期间总需氧量为6 305 kgO2,黑臭水体整治前20天需氧量大,占总需氧量的83.1%,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前期需及时补充溶解氧,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2020,34(5):63-65,37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结论,但其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能耗过高、治理不彻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研发高效低耗的曝气设备、寻找合理有效的组合处理方式、以及适当的底泥曝气和精准曝气。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曝气复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并用它对黑臭水体需氧量及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出黑臭河道需氧量和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别利用空气微气泡曝气和普通大气泡曝气治理模拟黑臭水体,比较了两种曝气方式下TOC、TN、氨氮、TP、OD_(680)、浊度和透明度等各项水质参数的变化。模拟黑臭水体由富营养化地表水投加河道底泥得到,两种曝气装置的运行方式均为每日间歇运行,持续25 d。受限于微气泡发生装置的气水比,微气泡曝气的曝气量仅为普通曝气气量的1/10。结果表明,微气泡曝气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水体藻密度OD_(680)和浊度,提高透明度,对于常规水质指标如TOC和氨氮,微气泡曝气的治理效果略优于普通曝气。在停止曝气后一段时间内,普通曝气处理后的水明显劣化,有大量藻类繁殖,而微气泡曝气处理后的水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间歇曝气(开/停时间为1.5 min/0.7 min)与连续曝气2种工艺条件下,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老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部分亚硝化试验。结果表明,间歇与连续曝气均能实现渗滤液的部分亚硝化作用;间歇阶段与连续曝气稳定期的氨氮、COD、TIN去除率、NO2--N生成率分别为84.51%、66.97%、66.12%、16.84%与74.40%、53.31%、37.74%、36.22%。连续曝气能提高氨氮处理负荷,间歇曝气能产生更多以异养反硝化作用为主的氮损失。固定时间运行SBR亚硝化系统控制使出水m(NO2--N)/m(NH4+-N)波动较大。连续曝气稳定期的NO2--N污泥转化负荷率(m(NO2--N)/[m(VSS).t])为55.7 g/(kg.d),是间歇曝气阶段的6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董向前  张博 《水处理技术》2023,(2):66-69+80
设置了不同曝气方式,考察了运行模式(连续和间歇)对低表观气速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城镇低C/N废水过程中污泥特征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间歇曝气利于AGS的快速形成及污染物的去除。间歇曝气运行时AGS内污泥浓度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高达5.1~5.6 g/L,挥发性悬浮固体(VSS)/MLSS为0.72~0.75,粒径为741~758μm,均高于连续曝气组别。此外,间歇曝气提高了AGS内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提高至57.6 mg/g,其中蛋白质(P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多糖(PS)含量增加显著。EPS含量提高提高了AGS的机械强度。间歇曝气能提高AGS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及总磷(TP)的去除,且稳定时期去除率分别高达94.6%~95.2%、82.5%~85.3%和86.5%~89.5%,均高于连续曝气组别。典型周期研究发现间歇曝气提高了AGS对COD的去除及厌氧期TP的释放,提高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9.
周政  柴晓利 《山东化工》2021,(2):253-255,257
超微曝气作为一种新型曝气技术已应用在水体治理中,但其对于黑臭水体中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集某黑臭河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鼓风曝气和超微曝气处理下水中嗅味物质二甲基三硫醚(DMTS)、二甲基异茨醇(2-MIB)含量变化探究不同曝气技术对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鼓风曝气能有效削减水中嗅味物质浓度,曝气一天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微生物+密集纳米曝气"技术的X-Microbe工艺已在诸暨、武汉等地的黑臭水体整治中得到应用,通过光合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与纳米气泡的耦合氧化分解作用,能快速去除COD、氨氮等污染物,同时密集纳米曝气能将黑臭的底泥氧化及矿化,起到原位清淤的作用,为后续水生植物系统和水生动物系统的恢复奠定基础,是河道水质原位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