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邻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和“长治”工程第17次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密切配合,加强督查督办,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目前,邻水县已基本完成2005年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任务,在4个乡(镇)18个村91个社,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km^2。其中:坡改梯360hm^2,  相似文献   

2.
蒋伟  于巧灵 《中国水利》2006,(18):58-59
一、鞍山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面临严峻任务 随着市区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网络化配套建设给鞍山市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带来繁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鞍山市因各类建设用地损坏原地貌、植被、绿地面积已达2000余hm^2,占市区丘陵地、山地面积的约1/3。四大铁矿每年因开采新增破坏面积不少于100hm^2。  相似文献   

3.
李雄 《四川水利》2005,26(4):64-65
1995年旺苍县列入“长治”第三期,1999年列入第五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有“国债”“农发”水保项目相继实施。“长治”第三期完成治理面积158.5km^2。其中坡改梯1400hm^2,栽植水保林4387hm^2,经果林3547hm^2,种草467hm^2,封禁治理5053hm^2,保土耕作1000hm^2,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韩家湾小流域是藉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的其中之一,按照“沟坡兼治、对位配置、依靠科技、深度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荒山荒坡林草化、径流拦蓄利用化、田间道路网络化、地埂利用生态化、农田种植高效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的治理思路,在1998~2004年期间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监理认证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93.42 hm^2,治理程度达90.17%,林草覆盖率达到44.50%,减砂效益为91.80%,保水效益为46.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811元。介绍了该流域的治理成效及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彬  李波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5):322-322,327
1基本情况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在项目区内选定延寿镇城北为监测实施区。实施区面积2519hm^2,其中农业用地590hm^2、林业用地1391hm^2、荒地276hm^2、水域62hm^2、非生产用地200hm^2、草地69hm^2,水土流失面积为1220hm^2。  相似文献   

6.
胡彬  王恒 《中国水利》2011,(1):71-71
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从2006年启动实施,计划于2012年12月关账。盘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至今共完成治理面积45.74km^2,占计划的78.91%,其中石坎坡改梯155.21hm^2,渠道1260m,机耕道9033.8m,蓄水池241个(容量34996m^3),作业便道4290.4m谷坊、拦沙坝18座(长318m),排洪沟5190.1m。水土保持林617.9hm^2,经果林646.4hm^2,封育治理2097hm^2,保土耕作面积1057.4hm^2。农村饮水工程(建调节池1个。安装主管道1.8km、支管道5.72km)解决了该地159户475人的饮水困难。共完成项目资金3234万元。占计划的79.32%,其中完成世行贷款资金1104万元,国内资金111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015万元。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黄河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1996~2000年,全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约6万km2,较"八五"期间的4.6万km2提高了近30%.平均年治理速度1.2万km2,较"八五"每年增加治理面积约3000km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到1998年后,每年完成的治理面积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25万km2,2000年超过了1.3万km2.在这5年中,共安排建设治沟骨干工程547座,使1986年以来开展的这项治沟工程总数达到1400多座;建设水土保持林草植被443.5万hm2;整治坡地142.5万hm2;建设淤地坝1.4万座,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00多万处.  相似文献   

8.
浅谈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化市依托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并对敦化市的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退耕还林地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本地区水土资源的特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封絷治理面积3600hm^2。  相似文献   

9.
《山西水利》2005,21(6):I0012
近年来,潞城市水务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水务工作扎实有效、成效显著。全市有19万余人吃上了自来水,自来水人户率达85%以上;累计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2475hm^2.治理度达到51%,实施了史迥电灌站工业供水等4项工业供水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500万t;强化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开展取水市场整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到2000年,我国水土保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基本遏制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全国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3 800万亩,稳定解决2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加快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进程,由现有的27片发展到33片,每年新增治理面积1.5km~2;对原已初步治理的,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巩固成果,发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共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7.8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130万hm^2),新修梯田475万亩(31.67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km^2,新增小水电装机112万kW。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44亿m^2,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1,“十一五”期间水利投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1工程概况 夏港电厂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64.25hm^2,其中厂区7.65hm^2、施工生产区12.2hm^2、施工生活区1.00hm^2、灰场区43.4hm^2。根据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准稿)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等工作,为构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中控制水土流失,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丘陵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我省淮河流域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治理,现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43平方公里,栽植水保林、用材林、经济林70万亩,坡改梯治理59万余亩,兴修了1万余处蓄水保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1、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九五”以来,我省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575平方公里,年平均治理面积192平方公里,比“八五”期间的治理速度加快27%。在10个丘陵山区重点县中,水土流失面积率超过70%的已有6个县。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赣州市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新的“赣南模式”,开展了1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8.56km^2。其中基本农田(坡改梯)109.5hm^2,水保林22.928hm^2,经果林8536.5hm^2,种草3545.1hm^2。封禁治理58736.9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927座(处),沟渠4968.5km,河堤整治26.3km,作业便道38.6km,沼气池1905口;完成土石方2505.8万m^3,投工845.6万个工日: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1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近廿年来官厅水库流域水土保持拦沙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官厅水库永定河上游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以来,在近廿年的时间内,流域内进行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据调查截止2000年年底,山西省大同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5.8km^2,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49.11km^2,北京市延庆县妫水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33km^2,三省市共治理流失面积ll090.24km^2,其中治理面积保存率在90%以上。对不同治理措施拦沙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总量为3.51亿t,水土保持拦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20.53%,水土保持措施拦沙对减少官厅水库泥沙的淤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概况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我国水土保持利用外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我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三峡工程”。该项目自1990年9月开始酝酿,1993年11月15日通过世行的正式评估,1994年6月7日我国政府和世行代表正式签定了贷款协议,10月3日项目利用外资启动生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涉及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四个省(区)的7个地(盟)、21个县(旗),总面积15559km3。项目实施期八年,从1994年至2001年。实施期间,项目区将新增治理面积54.66万hm2,期末治理面积将达8445km2,治理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莱芜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九五”期间,先后开工了山区综合开发五大工程,大王庄、棋山、雪野等一大批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使该市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扼制,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目前,该市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林业防护体系。三是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保障体系。四是水土保持工作基本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全面实行费税改革,对于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造成较大影响。对此,莒县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调动群众、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购买开发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1.莒县“四荒”治理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莒县地处淮河流域沭河中上游,总面积1952km2,山丘面积占70%,有水土流失面积1664km2。全县共有21处乡镇,110万人,现有耕地720km2,“四荒”面积307km2。为进一步加快“四荒”治理步伐,莒县按照“谁治理开发,谁管护利用”的原则,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  相似文献   

19.
长江 《人民长江》2007,38(4):20-20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1年。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流域重点防治区实现了“十一五”流域重点治理良好开局。2006年,“长治”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8.7km^2;国家农发资金水保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1.0km^2;中央预算内资金水土保持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93.5km^2。  相似文献   

20.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管理、建设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是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防治二期工程第二阶段项目区之一。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2002年结束。该工程经过五年实施,开工建设112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 597hm^2,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33-1995)一级标准。项目规划合理、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措施得当、成效明显,总结和完善了符合南方水土流失特点的治理模式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