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王祖远  王瑞  郭婵姣 《华中建筑》2009,27(7):244-249
该文首先从建筑设计构思方法与工作模型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出了设计构思与模型的不可拆分性,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无论是传统手工模型还是数字技术模型都是构思过程中不可缺失的辅助手段。其次,从建筑设计课程与数字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设计与表达技能需要协同发展,设计教学应与数字技术教学同步,并且在数字技术的引导下将建筑设计引向深入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的逐渐发展与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的深度结合,正在逐渐影响着建筑设计乃至整个城市设计向着数字化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武汉大学本科生四年级数字建筑设计教学,围绕"特色城镇"这一概念,探究如何通过数字建筑技术手段进行城镇更新设计,并通过一系列学生作业案例来呈现教学探究过程与成果。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数字建筑设计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正在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对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并将带来整个建筑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在这一快速变革的时代,建筑设计教学应当以积极的姿态担当起知识传播和前沿探索的责任。本文在论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建筑设计内容"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介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数字建筑设计教学,并通过一系列学生作业案例呈现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苏平  辛颖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1):119-126
数字建筑设计是建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数字设计和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如何有效整合,也是当前国内各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持续探索的热点课题。文章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以"纵横结合"为特色的数字建筑设计教学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分析该体系通过"纵向"的进阶式数字设计主干课程和"横向"的融合式数字设计专题训练,实现与原有设计教学体系衔接与适应的具体模式和实施经验,以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参数化结构设计技术与数字设计、数字建造工具的结合,改变并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设计的过程。研究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数字设计教育模式,将建筑设计过程与数字结构设计技术相结合,并且在各种国际教育机构中讨论实验性工作坊的成果。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一系列课程在启发建筑实践创新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胡骉  杜宇 《新建筑》2012,(1):28-33
湖南大学数字建筑实验室(DAL)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思路,与台湾通大学建研所、ZHA+CODE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每年主办多次主题丰富的数字建筑workshop。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数字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掌握基本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和数字加工设备在设计中的运用,制作大尺度数字化物理模型和参与建造大型空间构件,完成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全过程。DAL总结了数字建筑workshop的教学经验,并在建筑学四年级的大跨度建  相似文献   

7.
庄丽宏 《城市住宅》2021,28(8):199-200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丢图板"开始,数字技术便逐渐渗透至建筑设计的每个环节.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建筑创作到建造的过程,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各专家学者既有文献进行研究,以建筑中数字技术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对目前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为今后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新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庄丽宏 《城市住宅》2021,28(8):199-200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丢图板"开始,数字技术便逐渐渗透至建筑设计的每个环节.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建筑创作到建造的过程,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各专家学者既有文献进行研究,以建筑中数字技术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对目前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为今后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新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骉 《室内设计》2014,(6):32-35
湖南大学DA L数字建筑实验室,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思路,与 ZHA|CODE、WAX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 每年举办数字建造工作营,参与的教师和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了数字建筑设计的 理论与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和 数字加工设备在设计中的运用,实现了物理模 型的制作和空间构筑物的建造,完成了从数 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全过程。DAL总结工作 营的教学经验,对学院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教 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为今后的设 计课程数字化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钟华颖自述     
<正>我师从东南大学韩冬青教授,并受到了数字建筑设计先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考什·奥斯特胡斯(Kas Oosterhuis)教授的指导和影响。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建筑设计技术与理论,完成博士论文《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自由曲面建模与重构技术研究》。博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教,继续数字建筑的研究与教学。应用数字技术设计创作了万科集团创展中心、万科悬浮咖啡厅等项目,为本土技术条件下数字设计的应用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11.
黄莉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4):118-124
数字化经济时代,学生课余时通过互联网海量的学习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讨论进行线下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构成现阶段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建筑设计Ⅰ课程以一系列实验项目案例的设计、讨论和实践为教学主线,利用手机APP、课程微信学习组群和"雨课堂""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在线交互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在学习中实践思考并在实践中提问学习的主动学习模式,以培养适合当下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擅长提问思考、擅长数字化设计构思、了解工程实施步骤、熟悉工程运行过程,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化造就了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语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进入数字时代以来,计算机的使用对建筑设计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首先通过对计算机引领建筑设计这一重要趋向的阐述,进一步说明由此引发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建造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然形成,使建筑师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形式表现力,但它绝不是操作建筑形式的工具主义,而是带来了另一种不同的建筑设计思维及对空间概念的认识,给予建筑设计更多元化的未来、更多积极的可能性。计算机的使用将为建筑设计带来一场新革命,因此对数字化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在清华建筑学院2012年"建筑体验实习"课程中进行的一次数字建筑实践。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33名同学在2周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实验性亭子的设计和建造。在这个作品中,试图探索数字建筑语境下的结构形态创新的潜力。经过数字化设计、结构模拟与优化、数控加工与建造等完整的数字建筑实践过程,一个由60块三角形木质面板和201个金属合页组成的亭子被建造出来。本文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建造的全过程,并对项目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理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红  刘会晓 《山西建筑》2006,32(4):54-55
现代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功能协调发展的活动,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现代设计、传统设计、数字技术、建筑创新的动力与源泉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6.
建筑生成设计的技术理解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筑生成设计数字技术原理及基本方法,在反思当前国内建筑学领域数字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技术应当根植于建筑设计理性法则的观点,并通过部分案例研究成果的介绍,展现建筑生成设计的理性特征及技术方法,展望了建筑生成设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当代建筑学中“工程引导意匠”“技术转化诗意”的技术美学理念为切入点,将数字化设计中的参数化建构方法及非线性美学拓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数字化设计中的函数构建、数型联动、表皮优化等作为研究内容,探究了基于参数化程序搭建数字化模型以实现精准调控非线性建筑形态与表皮的过程。结合景观构筑物、公共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不同规模的设计实践,介绍了基于RH/GH平台的建筑非线性形态及表皮的设计过程及优化内容,在技术方法中强调了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建模软件搭建不同数学函数的“图形脚本形式”对整体形态及表皮的调节作用,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数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数字建模与理论分析,展示了参数化建模程序与函数曲线在数字化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总结了数字化设计过程在非线性形态设计中的要点,强调了当代建筑美学的拓展与延伸。研究结果可为非线性建构的异形形态设计提供精准调控及优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当代建筑形态与表皮的设计策略与量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靖  徐燊  刘晖 《新建筑》2014,(1):144-147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归纳出“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从“它山之石”的视角对我国建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蕾 《华中建筑》2010,28(2):194-195
该文以近年来逐步推进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和资源数字化改变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主分析、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精神建构,以应对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