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大化水电站大坝12 ̄15年龄期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劈拉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密度、抗渗性、抗剪断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试验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微观分析,证明大坝混凝土长龄期强度保证率高,混凝土芯样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粉煤灰和缓凝减水剂“双掺”在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水化热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和水化产物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外掺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主要采用压汞测试手段,对掺与不掺MgO的混凝土和掺与不掺粉煤灰的MgO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持续跟踪了5年。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MgO后,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持续改善;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适量的MgO和粉煤灰后,长龄期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碾压混凝土强度、抗渗、碳化等性能试验研究及微观和理论分析手段,从宏观、微观上对高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特性进行研究,提出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值会使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乃至结构显著劣化,宜控制粉煤灰的最大掺量。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应依工程设计的力学和耐久特性需要以及粉煤灰品质、龄期等综合性地优化选择,以满足最佳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康江 《电力学报》2010,25(6):510-512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硅灰和粉煤灰-硅灰等矿物掺合料,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其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龄期内,粉煤灰和硅灰合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掺硅灰的次之,掺粉煤灰的最差。随着龄期的增长,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的大坝混凝土早龄期热裂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温度历程、约束、变形和应力的发展,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技术,从整体论出发研究粉煤灰掺量分别为35%(基准)和80%(超高掺)两种非碾压型常态大坝混凝土的早龄期抗裂性能。结果表明:超高掺混凝土水化温升低,比基准混凝土的开裂温度低、开裂温降大,水化硬化过程中热膨胀系数较小,而受拉徐变度较大,早龄期抗开裂能力强。超高掺混凝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高性能大坝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坝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确定困难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大坝混凝土早龄期水化发展进程和约束状态,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技术,测试获得粉煤灰掺量分别为35%和80%掺量的两种大坝混凝土在两种不同温度养护模式下约束试件和自由试件的温度、变形和应力的发展曲线,由此确定两种大坝混凝土的早龄期拉徐变及其发展规律。结合温度-应力试验和绝热温升试验数据,提出变温条件下的改进开尔文模型的大坝混凝土早龄期拉徐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80%的大坝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度较大,可减小约束应力的发展,对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有利。基于水化发展进程的改进开尔文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约束状态下大坝混凝土的早龄期拉伸徐变,从而用于其早龄期开裂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微坍落度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能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与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及流态混凝土性能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A)、压汞测孔等手段,对其水化产物及孔结构等微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以扩大微坍落度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徐安  曾力  刘刚 《水力发电学报》2015,34(10):20-26
本文对Mg O水化的延迟微膨胀特性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论证。采用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形貌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究了不同掺量的Mg O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同时通过引入抗裂参数来评价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碾压混凝土中掺入Mg O,由于其水化产物Mg(OH)2具有延迟微膨胀特性,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同时其膨胀应力也能够抵消由于温降所引起的拉应力,从而使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同时也能提高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WHDF增强密实(抗裂)剂对改进面板砼抗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DF增强密实(抗裂)剂,是一种应用于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抗裂的高性能外加剂。笔者运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研究方法,从砼的微观结构着手,研究水泥水化机理,把水泥水化程度和水化产物与外加剂的抗裂作用机理结合起来研究,使得WHDF抗裂剂能促进水泥水化程度,优化水化产物和协同激发砼中活性混合材料与Ca(OH)2进行二次水化,从而提高砼中凝胶量,降低孔隙率,改善水泥石及其与骨料界面的结构,增强凝胶的粘结力,使砼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湖北小溪口电站等近十个水电工程的面板混凝土掺用WHDF后,混凝土表面平滑光泽,均无收缩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干缩率测定、吸水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磷渣细度、掺量对混凝土、砂浆及净浆干缩率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渣对干缩性能(尤其是早期)影响显著,磷渣越细、掺量越大,干缩也越大。磷渣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大于粉煤灰混凝土。磷渣混凝土的干缩率与其水泥石的干缩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水化初期,掺磷渣浆体的孔结构均匀性差、平均孔径大,导致干缩大;水化后期,随着磷渣不断水化,孔结构性能逐渐改善,干缩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碾压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最大掺量问题,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长龄期时粉煤灰掺量与Ca(OH)2含量的关系。由此提出两种确定粉煤灰最大掺量的方法:1.由粉煤灰颗粒与Ca(OH)2的反应程度确定粉煤灰的最大掺量;2.由粉煤灰的可渗出物与Ca(OH)2的反应确定粉煤灰的最大掺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电除尘飞灰中的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子色谱法检测电除尘飞灰中氨含量的原理,进行检测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影响飞灰中氨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H值、搅拌时间、水灰比等。在得出最佳试验条件后,进行重复性测试和加标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飞灰中氨含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作为监测脱硝系统氨逃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掺MgO筑坝技术是我国首创的筑坝新技术,经过20余年的实践与研究,已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先后在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将MgO作为膨胀剂掺入混凝土中,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呈良好的延迟微膨胀状态,提高了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主要受MgO和粉煤灰掺量、温度及龄期的影响。其中,自生体积变形的基本方程主要受龄期影响,MgO和粉煤灰掺量及温度对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起缩放作用。本文通过研究MgO和粉煤灰掺量、温度及龄期对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建立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数学模型,为工程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对水工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凝土中的裂缝不仅给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造成威胁。本论文论述了粉煤灰掺入水工混凝土中,对降低水泥胶砂脆性系数,减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干缩、绝热温升、自生体积变形和增大徐变度等的作用,并提出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式,说明粉煤灰的掺人对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再燃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实现飞灰的综合利用,设计并采用飞灰再循环系统,从而使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从18%-25%降至目前的7%-12%,同时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对飞灰回送装置的结构、原理及运行实际工况进行了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国内外对硫酸钙(CaSO4)、碳酸钙(CaCO3)、氯化钙(CaCl2)在粉煤灰/Ca(OH)2系统中对水合产物脱硫活性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争议的脱硫灰中的主要物质亚硫酸钙(CaSO3)在粉煤灰/Ca(OH)2系统中对水合产物脱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证明了脱硫灰直接水合制取高活性脱硫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用电极法测灰中氨含量,并通过对比对样品的不同处理方法,确定最能体现样品中氨含量的最佳处理方法。实验表明,粉煤灰溶解的最佳灰水比为1∶10,最佳搅拌时间为10 min,滤纸中含有一定量的氨,在检测时需注意去除本底值。  相似文献   

18.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工业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卿山  王华  青莹 《发电设备》2005,19(5):277-280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是锅炉燃烧好坏的直接反映,它对锅炉热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粉煤灰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对CFB锅炉的工业实验研究,得出了CFB锅炉的床温、煤质煤粒、一次风、二次风、床压和旋风分离器效率等因素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找到了指导实际生产的能降低CFB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波在线飞灰含碳量测定技术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扬  马道林  陆明 《发电设备》2006,20(3):181-184,190
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飞灰含碳量,精确和实时地监测飞灰中的含碳量是指导电厂及时调整燃烧,提高锅炉效率的手段之一。介绍了微波在线烟气含碳量测定技术,而飞灰取样器是在线测碳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比较了现今国内电厂已应用的几种飞灰测碳仪的取样装置,提出了对取样装置选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