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海秋  俞群亚 《护理研究》2002,16(11):623-623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 ,因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的现象常有发生。笔者拜读贵刊 2 0 0 2年第 2期刊载的《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的处理》[1] 一文 ,针对文中报道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的见解。  文中提到空气量少时 ,多采用关上调速夹 ,向上弹输液管的方法。试问此时莫菲氏管中已无液体 ,再向上弹空气 ,又如何能将液体中的空气弹回到莫菲氏管中 ?可见 ,这一方法只适用于莫菲氏管中存在液体 ,且滴管以下输液管有少量空气存在的情况。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病人不小心将滴管颠倒后 ,少量空气随液体压被挤入滴管以下输液…  相似文献   

2.
张惠芳 《现代护理》2003,9(7):568-568
输液过程中 ,偶而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现象 ,若不及时处置 ,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按照操作常规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再排气的方法 ,会造成污染和药物浪费 ,有时还有少量的空气进入头皮针而无法排出。为此 ,作者采用绕指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 ,效果满意。1 方法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时 ,在输液管下段三分之一处将上段输液管绕于一手食指 ,至莫菲氏滴管下段 ,另一手挤压莫菲氏滴管 ,使液面至二分之一处 ,将绕在手指上的输液管缓慢松开 ,直至将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全部空气驱到莫菲氏…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排气不尽 ,输液管中残留一段空气的情况 ,或液体滴完未及时更换致茂菲氏滴管已空 ,液体进入滴管以下输液管中。此时我们一般采取重新排气 ,即可排除输液管中空气段。但此法费时费力 ,且浪费液体及药物。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明了一种快速上排气法 ,既快速简捷又安全有效。现介绍如下。方 法  (1)将输液管调节器移至空气段下约 2 0cm处关闭 ,挤压茂菲氏滴管 ,使液面达至滴管 1/ 2处 ;(2 )在调节器上方将输液管拉紧向上缠绕在右手食指上 ,快速绕几圈 ,即可将空气挤入茂菲氏滴管中 ;(3)左手辅助 ,松开右手食指 ,输…  相似文献   

4.
李巧凤 《护理研究》2002,16(2):115-115
输液中 ,由于更换液体不及时 ,致使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空气量少时 ,多采用关上调速夹 ,向上弹输液管的方法 ;如果空气量较多 ,一般先关上调速夹 ,挤压莫菲氏滴管 ,使其液面达 1/2左右 ,然后将头皮针与输液管接头处分开 ,打开调速夹 ,放出空气 ,再连接输液管。此方法操作繁琐 ,连接处易进入空气和污染。笔者采用先关上调速夹 ,将输液管自下而上快速缠绕于左手食指 ,直到液面达莫菲氏滴管 ,右手挤压莫菲氏滴管 ,使液面达莫菲氏滴管 1/2时 ,打开调速夹 ,调节滴速。如果在缠绕过程中出现输液管过短 ,可适当降低液体瓶 ,直至…  相似文献   

5.
王海云 《护理研究》2006,20(30):2750-2750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瓶液体输完后,如未能及时处理,液面就会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此时更换液体,排气费时费力。有时还浪费药液,甚至可能延误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种巧排气方法,共行排气268次,既节省时间又不浪费药液,受到病人的好评,也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现介绍如下。1方法当液体输至莫菲氏管以下,将调速器调至液面下一段距离关闭,换上新液体后,照常将瓶中液体引入莫菲氏滴管2/3以上;再将莫菲氏滴管下端无空气的输液管快速缠绕于手指上形成负压,液面就会上升,然后将残留在液管与莫菲氏滴管之间的空气排入莫…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输液器快速无气泡排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因输液管内径小,排气时内液面受输液瓶内压力驱动速度较快,易在管内残留气泡,延长操作时间。现介绍一种快速无气泡排气法,即拆开包装袋后,用右手抽出输液器,用左手持头皮针取下输液针帽,右手把莫菲氏滴管口向上固定于右掌心,将输液针垂直插入瓶塞中央,让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当液面超过滴管口时,用右拇指将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压下,阻断管内气流,再将莫菲氏滴管倒过来,放松右拇指让液体缓慢流入下端输液管,即可将管内空气完全排出。一次性输液器快速无气泡排气法@张风芹$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  相似文献   

7.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11):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因输液管内径小,排气时内液面受输液瓶内压力驱动速度较快,易在管内残留气泡,延长操作时间。现介绍一种快速无气泡排气法,即拆开包装袋后,用右手取出输液器,用左手持头皮针取下输液针帽,右手把莫菲氏滴管口向上固定于右掌心,将输液针垂直插入瓶塞中央,让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当液面超过滴管口时,用右拇指将滴管下端的输油管压下,阻断管内气流,再将莫菲氏滴管倒过来,放松右拇指让液体缓慢流入下端输油管,即可将管内空气完全排出。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药物需要从莫菲氏滴管内加入 ,通常方法是将调节器打开 ,折叠莫菲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 ,用装有药液的注射器刺破输液壶上的橡胶塞将药液缓慢推入。但在推药过程中 ,药液的刺激性及护士在推药过程中力量、速度、手法的不同 ,常可引起病人穿刺处血管疼痛、药液外渗 ,甚至血管破裂。为了减少推药时引起的不良反应 ,我们将推药方法加以改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方法  输液时将莫菲氏滴管液面调至 1/3处 ,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一般每分钟 3 0滴~ 60滴。用手折叠莫菲氏滴管上端输液管 ,将要加的药液缓慢注入莫菲氏滴管内 ,同时…  相似文献   

10.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均可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下滑至滴管下,引起患者紧张、恐慌,若不及时处理,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常根据下滑空气段长短采取上排法(将<60 cm的空气段上排至滴管内[1])或下排法(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将>60 cm的空气段从下排走)。  相似文献   

11.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33):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操作,在输液过程中,偶尔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不仅会增加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若不及时处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通常的排气方法是边挤边弹,将空气弹回莫菲氏滴管的方法(称指弹法),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不易将空气排净;或用手指缠绕输液管将空气排入莫菲氏滴管的方法,对于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小段空气的现象还较容易操作,但对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却不易操作,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作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把空气排走(称分离排气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快速排气,但易发生污染,还浪费了药液,不能保证准确的给药剂量,影响疗效.现介绍一种快速排除输液器内大段空气的方法,经临床试验效果良好,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媛  长梅 《护理研究》2002,16(5):306-306
在输液过程中 ,当更换液体不及时 ,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时 ,可立即把调节夹推到与头皮针的连接处并夹紧 ,更换下一组液体后 ,将调节夹以上的输液管由下而上用力缠在手指上 ,把输液管内的空气挤向茂菲氏滴管 ,再挤捏茂菲氏滴管使空气进入瓶中 ,液体快速流入茂菲氏滴管 ,当茂菲氏滴管中的液体达1/ 2时 ,再松开手指上的输液管 ,调整滴速即恢复正常输液。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既减少了分离头皮针排气造成的液体及药物浪费又减少了分离衔接的次数 ,降低了污染的机会 ,避免了在与头皮针衔接过程中处理不当偶尔将少量空气带入头皮针内的弊…  相似文献   

14.
看了贵刊 2 0 0 1年第 12期 3 5 7页“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后处理办法的探讨”一文后 ,我们在临床上试用 3 5例 ,效果较好。但是在试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个问题 ,按照该文所述方法将空气逆行排入茂菲氏滴管内后如果松手过快则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来不及滴入输液管 ,就会有少量空气再次进入输液管 ,就需要再排一次 ;通过实践得到一个启示 :在排尽空气后 ,慢慢地松手 ,等上面的输液管充盈后再松开下面的输液管 ,这样就可以将空气逐步排除且一次成功也谈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后的处理办法@王海燕!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李春秋!26440…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中,常会遇患者的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时,液体降到莫菲氏滴管以下10 cm时,护士常分离头皮针接头排掉空气,这样既浪费患者的药水,又容易在排气完衔接时有空气进入血管内。笔者巧用中性笔协助排气,经多次实践,取得满意效果。1方法患者输入的液体下降至菲氏滴管以下10 cm时,取平时工作中随身携带的中性笔与输液管内液体下降的位置以下5~6 cm处垂直放置,然后把输液管缠在笔身上往上卷,再嘱咐患者抬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的快速静脉输注排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方法先将调节器夹紧,应用无菌技术将输入器插入输液瓶内,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右手反折排气管,左手倒转莫菲氏管同时挤捏使液体流入滴管的1/3至2/3时,右手松开反折的排气管,打开活塞,莫菲氏管还原后,水柱沿滴管壁快速流入下方液面,直到排尽空气准备输液。2优点挤捏莫菲氏管时输  相似文献   

17.
临床急救中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管排气速度是前提;快速大量输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输液管中液体流到茂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以下的现象,我们采用新式输液管快速排气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方法1.1在静脉穿刺前排气法将滴管底部向上反折,关闭调节器以防液体流出,左手持针头,右手挤捏滴管,液体快速流出,至滴管1/2~2/3处时放下输液器,同时左手打开调节器使液体快速流下,将气体排出。1.2输液过程中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到滴管以下排气法:①立即自液面下20cm左右处关闭输液器开关。②更换液体,将通气管固定在输液瓶套上高于…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1])。随着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率不断提高,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护理缺陷或差错,静脉输液存在一定风险~([2])。连续静脉输液时,莫菲氏滴管滴空空气进入滴管是常见的输液故障。常见于液体更换不及时或加压输液、压力控制不当等原因,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使空气进入人体、对病人造成严重危害。常用排气法一种是关闭调节器,轻弹输液管,将空气弹至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加压输液,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输液前检查输液器的莫菲滴管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弹性。寻一较粗的静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调整莫菲滴管内的液面,要求液面一定要在莫菲滴管的2/3以上。操作者用左手指反折莫菲滴管上端并捏紧不漏气,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挤压莫菲滴管,使滴管内的液面降至滴管内的低点时,松开捏住莫菲滴管的左手,用左手夹紧莫菲滴管下段输液管后松开右手,待莫菲滴管因弹性膨起后,液面升至2/3处时松开左手,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液体输完为止。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简单易行的常规操作,更换输液瓶不及时或其他原因,可能造成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或下端输液管充满了大量空气。以往当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乃至下端输液管8—20cm中存在空气时,护理人员一般先将茂菲氏滴管内挤满1/3~1/2的液体,然后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的空气向上即向茂菲氏滴管内挤压或将空气向输液器上端弹,直至空气排尽;如果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充满空气乃至空气已延续至茂菲氏滴管下端40-60cm或更多时,因空气量多且由于时间限制,已无法将空气弹送至茂菲氏滴管内,我们一般会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脱开,使空气排出直至排尽,然后再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连接好再继续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