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老年医学对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指标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探索。人体衰老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求的秘密,神经内分泌的研究是衰老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年”是生命过程中组织与器官趋向老化,生理功能日趋衰退的阶段。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各种细胞、组织、...  相似文献   

2.
《辐射防护》2021,41(2):180-180
ICRP第102工作组是第1分委员会下设的一个任务组,其任务是起草《危害计算方法》报告。辐射危害是一个用于量化人体不同部位受到低水平辐射照射的随机效应对健康造成的总危害的概念。组织特异危害是根据标称组织特异性危险系数确定的,并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致死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寿命损失年数等进行加权。总危害是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损害总和。危害值用于确定计算有效剂量所用的组织加权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割后的中国女性虚拟人体数据集,建立可视化人体模型,通过校正人体模型的身高、体重和器官/组织质量,从而建立用于辐射剂量学计算的中国女性参考人体素模型。校正后的模型身高和体重与中国成年女性参考人数据完全一致,器官质量与参考人数据基本一致。再利用MCNPX粒子输运程序对校正前后的两个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了外照射中子剂量转换系数,并将校正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ICRP参考人体素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总体上,器官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与ICRP参考人数据趋势符合较好,但是由于模型之间的差异,不同的胸腔厚度,器官相对位置等因素导致器官剂量当量有较大差异,有些差异甚至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核设施停堆维修过程中,需要对维修工人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预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是将人体简化为一个质点,无法精确评估不同器官的受照剂量。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包围盒策略的人体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并成功应用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极向场线圈维修工作人员辐射剂量评估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提供更为精确的人体剂量评估结果,还能提供人体器官受照剂量,对考虑到器官剂量限值的工人作业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癌症,它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放射性方法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然而,由于射线既能杀死癌细胞,也可杀死正常组织的细胞,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放射性肿瘤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处方总剂量和人体组织内的剂量场分布情况,做到既杀死了癌细胞,又能使正常组织的细胞免受过量剂量的伤害,避免放射性治疗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人种、不同姿势及新的组织权重因子对人体剂量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BZ/T200的中国参考人系列模型(包括立姿、坐姿、走姿的男女模型);结合蒙特卡罗程序计算得到不同射线能量、6种标准照射方式下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权重因子和不同种族参考模型可得到不同的有效剂量,尤其是低能阶段的差异较为明显;姿势的改变使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有所变化,主要由于器官之间的屏蔽作用,体现在相对立姿时坐姿前后照射的有效剂量减小和走姿左右照射的有效剂量增加。进行辐射剂量学评估时,在低能阶段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而高能时不太明显,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等复杂辐射场的辐射防护工作时应注重实际情况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PIXE)测定正常人发、肝和肾组织中的微量元素。详细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制备、实验测定和定量方法,并且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小牛肝(NBS)、马肾(IAEA)和比对粉末发样检查校正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报道了三种器官组织中近二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初步探讨了人体自身器官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超铀元素肺部计数器的效率刻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铀元素肺部计数器的组成、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的研制、探测效率刻度实验及结果等。超铀元素肺部计数器采用了四个平板型低本底高纯锗探测器,核素识别能力强,探测灵敏度高。研制的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符合中国参考人体型。经过实验选取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基质和添加剂,采用发泡技术和解剖尸体建模等方法,使体模中组织或器官的密度、线衰减系数、几何尺寸等参数能够较精确地等效于对应人体组织或器官。通过覆盖不同厚度的盖板,模拟不同胖瘦的人体,应用该体模,对肺部计数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了刻度,得出了不同能量下不同肌肉等效胸壁厚度的探测效率曲线。实验得出,每个探测器测量体模和对照人的本底分别小于0.0288cps、0.0372cps(241Am的59.5keV全能峰区内积分计数率)。经效率刻度,测量时间为8000s,一类错误概率α和二类错误概率β均为0.05,肌肉等效胸壁厚度MEQ-CWT(17.6keV)为15.7mm,MEQ-CWT(59.5keV)为16.2mm的状况下,系统对239Pu和241Am的探测下限ADL分别为700Bq和3Bq。若采用241Am示踪,对钚镅活度比小于20∶1的钚,其对239Pu探测下限ADL可降低至6...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癌症,它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放射性方法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然而,由于射线既能杀死癌细胞,也可杀死正常组织的细胞,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放射性肿瘤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处方总剂量和人体组织内的剂量场分布情况,做到既杀死了癌细胞,又能使正常组织的细胞免受过量剂量的伤害,避免放射性治疗并发症的出现。关于体内剂量场分布,主要有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基于各种测试数据和经验公式,使用近似插值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核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某些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为了给中国参考人参数提供依据,为微量元素和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我国的当前资料,分析了10种器官和组织中(心、肝、脾、肺、肾、胃、甲状腺、小肠、肌肉和骨)30种元素的含量。 中子活化法是元素分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超热中子活化法测定器官和组织中碘和溴的含量,利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铝、钙等其余28种元素的含量。分析条件分别为:1)中子注量率8×1011 cm-2·s-1,氮化硼作屏蔽材料,照射15min,冷却约5min,测量碘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女性参考人体素模型为例,介绍了中国成年男女参考人体素模型的建立工作,包括构建非均匀骨模型,补充辐射敏感器官,进行器官二次分割和调整等过程。最后建立的中国参考人体素模型基本包含了ICRP新建议书中所有辐射敏感器官,器官质量与中国参考人数据差异基本在5%以内。该模型在内照射、外照射方面均得到一定应用,研究结果为我国辐射剂量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最后介绍了人体体素模型的最新进展:精细乳房模型和微观骨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女性参考人体素模型为例,介绍了中国成年男女参考人体素模型的建立工作,包括构建非均匀骨模型,补充辐射敏感器官,进行器官二次分割和调整等过程。最后建立的中国参考人体素模型基本包含了ICRP新建议书中所有辐射敏感器官,器官质量与中国参考人数据差异基本在5%以内。该模型在内照射、外照射方面均得到一定应用,研究结果为我国辐射剂量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最后介绍了人体体素模型的最新进展:精细乳房模型和微观骨模型。  相似文献   

13.
效率校准是人体内照射活体监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影响内污染活体测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体躯干物理模型的CT扫描图片和实验确定的探测器晶体尺寸,分别建立了三维人体数字模型和高纯锗探测器的计算模型,进而通过调用Geant4工具包,编写了模拟肺部计数器的蒙特卡罗程序,用以校准计数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全身其他器官滞留核素对肺部计数器计数的贡献,研究核素在其他器官的分布对计数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肺部计数器效率的蒙特卡罗校准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偏差为2.47%(对59.5 ke V)和-8.58%(对17.5 ke V);在摄入核素241Am的最初2天内和50天后,人体的实际探测效率要高于只考虑肺部滞留的探测效率,在其他器官分布的核素在肺部计数器的计数占总计数的60%以上,而在摄入中期(第3—50天),二者结果较为一致,AMAD为1μm时,其他器官内核素的计数小于20%,AMAD为5μm时,其他器官内核素的计数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量裂变产物~(147)Pm时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特性和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效应。实验发现在罹受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在体内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蓄积特性是:~(147)Pm选择性滞留于骨组织中,其后依次在肝脏、血液、肾脏和肺脏中蓄积,且随着摄入~(147)Pm放射量的增加,在骨组织中的滞留比例亦呈显著升高,在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亦随之增加。机体在实验性摄入的5个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可发现骨髓免疫活性细胞中~3H-TdR的掺入率都显著下降,表现出在~(147)Pm内照射的作用下,骨髓幼稚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使增殖能力、DNA合成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导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量裂变产物~(147)Pm时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特性和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效应。实验发现在罹受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在体内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蓄积特性是:~(147)Pm选择性滞留于骨组织中,其后依次在肝脏、血液、肾脏和肺脏中蓄积,且随着摄入~(147)Pm放射量的增加,在骨组织中的滞留比例亦呈显著升高,在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亦随之增加。机体在实验性摄入的5个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可发现骨髓免疫活性细胞中~3H-TdR的掺入率都显著下降,表现出在~(147)Pm内照射的作用下,骨髓幼稚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使增殖能力、DNA合成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导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6.
中子活化法研究硒在人体组织中的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细胞器的差速离心分离技术和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了微量元素硒在人体重要组织中的亚细胞分布 ,并用国际标准参考物质小牛肝 (NIST 15 77a)、马肾 (IAEA H8)等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 :不同个体的硒水平差异较大 ;在所研究的组织中 ,肾脏中硒含量最高。不同组织中硒的亚细胞分布模式明显不同 ,硒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肝脏 ,线粒体 >细胞核 >胞液 >溶酶体、微粒体 ;肾脏 ,细胞核 >线粒体 >胞液 >溶酶体、微粒体 ;心脏 ,细胞核、线粒体 >胞液、溶酶体、微粒体  相似文献   

17.
电离辐射对人的影响涉及全身很多器官和组织。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可分为两类: 1.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效应,包括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2.遗传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的效应。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也可按发生情况分为:  相似文献   

18.
线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照组织或器官中的剂量大小与损害概率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许多辐射防护建议的一个重要基础。当损害概率与剂量成正比时,这种关系就称作为没有剂量阈值的线性关系。这种正比关系应用在很多方面简化了辐射防护的管理。本文评述了线性关系所依赖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它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9.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光辐射等辐射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过程中常伴有活性氧(ROS)的激活和DNA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金属酶,在氧化-抗氧化平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大量研究表明EC-SOD在多种组织器官的辐射损伤中发挥着抗辐射的作用,其主要通过降低ROS水平、抗血管生成,抗趋化和抗炎等方式防止细胞和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因此,本文将对EC-SOD及其模拟物或类似物在辐射防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EC-SOD应用于辐射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文仲  郭勇 《辐射防护》2004,24(6):388-398
电离辐射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事件是分立的,在受照组织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辐射在组织中沉积能量的事件可能对生物体及其内部细胞结构造成损伤。微剂量学是在微观(细胞、亚细胞)水平上研究电离辐射的能量沉积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及按能量分布的情况,并探讨不同分布对生物效应的影响。在微剂量学领域中,主要用线能、比能及其相应的物理参数去预测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本文从剂量学和微剂量学的联系谈起,简要叙述微剂量学的发展过程及相应的理论,介绍测量、计算微剂量的方法,并最后说明微剂量学在辐射生物学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