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炮兵部队2001~2005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部队传染病发病与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对第二炮兵部队2001-2005年传染病疫情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某部所属部队报告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以军队疾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l、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1)疫情报告情况:第二炮兵部队2001-2005年共报告的各类传染病24种,报告的总发病率为15.11‰。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占报告总数的64.26%;丙类传染病7种,占报告总数的31.50%;其他传染病5种,无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因传染病死亡病例发生。(2)主…  相似文献   

2.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陆建雄  蒋有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83-5685
目的 探讨安顺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原因,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6~2009年安顺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安顺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报告病种增加,2008~2009年新增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率23.82/10万、20.21/10万,2009年新增报告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29.61/10万;4年传染病发病顺位前5位中肝炎发病率及发病顺位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甲肝、乙肝、丙肝、梅毒、风疹6种传染病4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与该6个病种发病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均>0.9000,单侧P均< 0.05);对发病率上升有显著影响的突发公卫事件有甲型H1N1流感、流感和风疹;2006~2009年系统存在传染病重卡1998张,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4%,2006~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与重卡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0.914 7,单侧0.025<P<0.05).结论 全球、全国大范围疫情影响,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新增报告传染病出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重卡存在,部分传染病病种发病率升高是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原因;应加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人工查重;加强甲肝、风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针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应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防病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某区部队1992~200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保证广大指战员的健康服务。方法用全军统一编发的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疫情分析。结果1992~2003年期间,某区部队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均有发生,部队总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肠道传染病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4.60%。发病居前3位的传染病仍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分别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44%、32.06%和15.20%;流行性出血热在前10年中一直居第4位,但从2002年后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仍是该区部队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流行性出血热和性传播疾病的防制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潘映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68-2470,2475
目的了解凉山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描述方法,对凉山州十七个县(市)的卫生法定报告单位在2008-2012年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进行系统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凉山州五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30种110 476例,年均发病率477.01/10万;报告死亡340例,年均死亡率1.47/10万,病死率0.31%;报告的主要传染病是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人群是低龄人群和住址在农村的人群。结论凉山州总体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传染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宜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力争把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遵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36 831例,总发病率为599.29/10万,其中报告死亡77人,总死亡率为1.25/10万。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7 308例,发病率为281.62/10万,死亡72人,死亡率为1.17/10万。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9 523例,报告发病率为317.66/10万,其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0.08/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梅毒。结论 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仍是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力度,做好传染病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和疫情发生影响因素,检测1~15岁人群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并为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深圳市2009—2013年百日咳病例资料,分析深圳市百日咳流行特征,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1~15岁人群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百日咳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2009—2013年共报告百日咳1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发病高峰在7—8月,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月龄以内,占全部发病85.27%;监测256人,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38.30%,不同年龄百日咳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接触史、住房面积和家庭收入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深圳百日咳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不同年龄组百日咳血清抗体保护率呈上升趋势;接触是百日咳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重庆段2004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的第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三峡人群健康监测点传染病流行情况。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人群健康监测方案》收集资料,采用“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年各监测点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2种共2260例,报告发病率为579,0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877例,报告发病率为224.72/10万。发病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以病媒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仅有乙型脑炎发生,发病率为0.77/10万。结论:三峡库区2004年传染病发病为5年来最高水平,与国家实行网络直报有关。由于蓄水前的库底卫生清理工作进行了大面积的消毒、灭鼠工作,随着工程施工、移民新址建设和移民搬迁,与环境变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合浦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发病情况,为制订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乙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合浦县共报告乙肝发病81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94/10万,近3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98.10/10万)高于女性(49.11/10万),0~14岁人群发病率较低,25~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居多(占61.07%).结论 合浦县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下低年龄人群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20~34岁人群特别是农民是乙肝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乙肝防治干预工作,重点在农村普及预防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宁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和发病特征,同时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探讨肠道传染病的预警,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西宁市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数据,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宁市肠道传染病各年份、不同人群间发病有差异;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两者占总发病数的85.42%;除1~2月发病水平较低外,其他月份发病率均较高,7~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 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控制可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进行相关性预防控制,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某区部队10年间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部队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监测软件和办公软件对某区部队各级医疗机构上报至疾病监测中心1992—2001年25种9929例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部队10年传染病发病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是主要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44.90%。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占52.19%);细菌性痢疾(占18.69%)和肺结核(占16.52%)。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要加大控制力度,重点研究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鹤壁市2006年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我市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鹤壁市传染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发病总数较去年下降8.05%,总发病率较去年下降4.74%。共有18种法定传染病发生,病例总数为5 941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4 718例,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1 223例,农民与学生是传染病高发人群,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是高发传染病。结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高发传染病疫情防制和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网络直报对龙岗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及发病趋势的影响.方法 2004年龙岗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月报告发病趋势与前5年(1999~2003年)及后5年(2005~2009年)进行对比.结果 1999~2003年龙岗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相对平稳,2005~2009年龙岗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有较大起伏,但平均报告发病率与2004年无差异.2004年乙类传染病分月报告发病趋势与前5年及后5年分月平均报告发病趋势一致.结论 网络直报模式下龙岗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且对总体发病趋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外来和常住人口传染病发病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利用传染病登记报告系统积累的资料,以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为基础,重点为暂住与常住人口相关传染病发病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从1980-1999年,人群总发病率逐年下降,经历了3个阶段,但暂住人口发病率下降不明显,从1984-1999年,疟疾发病经过2个高峰,与深圳大规模的建设相一致;疟疾和霍乱发病率暂住人口高于常住人群;伤寒发病率差异不明显,而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和淋病的发病常常住人群高于暂住人口,结论:社会经济病对传染的病发病谱的影响值得重视,疟视和霍乱可作为深圳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谱中的“指示病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四川省184个县(区、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总数301 975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 209人;年报告发病率368.9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48/10万,病死率0.40%.结论 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丙类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是近年影响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对丙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蓬莱市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发生水平及流行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蓬莱市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蓬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826例,总发病率为184.41/10万,报告2例死亡,均为乙类传染病,死亡率为0.45/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490例,发病率为109.39/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336例,发病率为75.01/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居于丙类传染病的前两位,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5.54%。结论应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感染病腹泻等预防控制工作,手足口病、痢疾是危害儿童的主要传染病,加强对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设,使疫情报告及时、准确,针对不同疾病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兰州市城关区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8年间城关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 9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5/10万,其中2010—2011年报告病例数增幅较大,显著高于常年发病率,呈小流行特征。发病人群主要是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在校学生,年龄集中在6~15岁组之间,占64.44%,男:女发病比例为1.51:1;发病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城关区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降低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率是今后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部队传染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积累传染病监测的资料,以便科学地指导卫生防病工作和为评价《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军除害灭病规划》(下称规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本文收集了1970~1985年部队传染病统计资料,结合疫情个案调查,从历年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季节高峰、传染病构成比和在部队中的分布,进行概括分析。发病概况 (一) 十六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十六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197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传染病在长春汽车区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为汽车区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汽车区2011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水平分析其流行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汽车区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部队传染病疫情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和医学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驻京部队报告疫情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驻京部队2003—2004年期间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和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例数的79.2%;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时有发病报告。从传播途径上看,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61.3%和18.5%。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仍然是威胁部队官兵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大对官兵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