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威胁和谐社会最严重的是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由社会公正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风险。这些社会风险会直接引发或加重失业、群体上访、社会治安恶化等系列问题。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地位与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收入人群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是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所在。中国应当逐步建立全面、可持续的社会政策体系,通过制度措施与非制度安排,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生存状况。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安全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化,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是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而社会需求相对减少,而企业改革、结构调整更使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重重。加之劳动体制改革的实施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困扰,再就业成本过高对下岗职工分流到社会造成的阻碍等,已使职工再就业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仅就解决对策而言,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再就业工程的宗旨是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合,帮助失业职工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到1996年,全国已有200个城市组织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这项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底,全国1274万下岗职工中已有640万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分流或再就业,再就业率达50%多。就新疆来看;到1997年底,全区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4万人,再就业率达53%。到1998年…  相似文献   

5.
结构性失业是社会、经济、产业等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支柱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强、三次产业的非均衡发展、国有企业释放人员过多是东北地区结构性失业的深层次原因。要解决东北地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企业在就业上有所侧重,职工在素质和心理上适应新的调整。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则是东北地区实现经济结构和就业人员职业技能结构同步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获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湖南长沙等城市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获得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失业人员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与教育资源获得状况显著相关。教育支持不足是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缺失的重要原因;提升失业人员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保证教育资源获得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就业保障的难点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当前呈现的新特点是 :供需矛盾突出 ,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 ;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疾病、离婚、犯罪等不良影响波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此 ,政府应有所作为 ,必须确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既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原则 ,又要强化对就业的政策调控。确定“就业优先”战略 ,制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就业优先” ;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并在“市场失灵”之时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调整劳动标准以促进就业 ,制定竞争规则 ,进行就业市场的监督检查 ;强化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指导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近年 ,要着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并特别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可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如减免税费、开发公益岗位、使用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等促进其就业 ;同时 ,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大局稳定。就黄山市而言,屯溪中心城区国有企业数量居全市之首。企业深化改革后,下岗和失业人员的数量也同样位居全市之首。做好屯溪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障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稳定全市大局,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与之相伴随的大批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企业兼并破产后,尽管安置了一部分职工重新上岗,但更多的职工则处于下岗失业的状态。从整个社会来看,一方面在社会上已经有一批失业人员的存在。据统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1986年10月开始,配合劳动合同制的实行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建立了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考察企业保险制度10年多来的运行状况,可以发现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如失业保险金收多支少,结余基金面临贬值的风险;筹资率虽不高,但由于企业隐性失业人员还需自身安置,实际上加重了企业负担;基金被挪用,浪费现象严重;用于生产自救和转业培训方面的支出使用效益差,失业人员得到培训机会少,再就业困难大等。显然,若要使失业保险制度达到良性运行,需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必须使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机制相吻合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