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86例(278眼)弱视患儿进行戴镜、遮盖治疗、弱视训练及精细目力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186例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最好, 有效率为95.24%,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 05) 。而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93.65%, 与中度弱视(72.45%)和重度弱视(40.74%)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 01)。弱视儿童的治疗年龄、注视性质和依从性对弱视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满意,其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年龄、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193名弱视儿童及家长进行训练依从性评价,对各项结果进行1~4分评分,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评分平均为(2.61±0.82),其中完全依从者为0,比较依从者占39.78%,较不依从者占38.67%,完全不依从者占21.55%.按完全依从和比较依从的比例计算,依从性最好的是“训练时戴镜状况”(90.05%),依从性最差的是“按医嘱遮盖健眼”(48.61%)和“按医嘱综合训练”(49.72%).结论 弱视患儿训练依从性较差,应从患儿及家长两方面提高弱视训练的依从性,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86例(278眼)弱视患儿进行戴镜、遮盖治疗、弱视训练及精细目力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186例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最好,有效率为95.2%,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93.6%,与中度弱视(72.4%)和重度弱视(40.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弱视儿童的治疗年龄、注视性质和依从性对弱视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满意,其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年龄、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英  肖信  赵武校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66-1867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近视性弱视患儿54例(98眼),全部采用视知觉学习进行视觉训练。按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疗效评价。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的基本治愈率为52.0%,总有效率为88.7%;轻、中、重度弱视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三者的治疗周期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效果明显;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儿童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缩短疗程,从而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依从性评判,根据依从结果分为两组(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比较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病程时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作用例数、进行心理支持例数等差异。结果 120例患儿中依从性好40例(33.33%),依从性差80例(66.67%)。依从性差组疾病知识缺乏、药物不良反应例数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5.00%、32.50%(P<0.05),且年龄、心理支持低于依从性好组(P<0.05),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两组性别构成比、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病知识缺,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小,心理支持少是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弱视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3例弱视儿童作为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对弱视认知程度、依从性及患儿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家长对弱视认知程度、依从性及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弱视儿童与家长对弱视的认知程度,提高复诊与训练依从性明,从而有利于弱视儿童的视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赏识教育在弱视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95只眼,对照组75例88只眼。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将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授给患儿家长,并指导家长将其运用到弱视患儿治疗的各个环节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赏识教育能增强弱视患儿的自信心,提高弱视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意见,将12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遮盖法、弱视综合仪训练、家庭精细作业等治疗,观察组除了上述的治疗外,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本科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儿童弱视77例(115眼)进行的综合治疗,对患儿不同年龄、治疗持续时间及合作程度进行分组,根据弱视的类型、程度及患儿不同年龄的特点,认真仔细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弱视初诊年龄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治疗持续时间及合作程度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儿童综合治疗疗效与治疗持续时间及合作程度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取得患儿积极合作,家长的关心,持之以恒,能提高治疗、护理神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门诊治疗的弱视患者186例(263眼)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包括遮盖法、增视训练、精细目力训练及药物治疗。分析不同弱视类型、不同弱视程度、不同患者年龄及不同注视类型间的基本治愈率差异。结果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3%,其中治愈率为75.67%,进步为15.97%,无效为8.37%,治愈疗程平均为6个月。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患者年龄及注视类型等密切相关,弱视程度越轻、患者年龄越小的屈光不正性及中心注视性弱视的基本治愈率更高。结论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患者年龄及注视类型等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弱视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远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1例396眼远视性弱视患儿采用综合治疗,并随访2年。结果:总有效率达96.7%(383/396);轻度组、中度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重度组(P均<0.05);4~6岁组明显高于6~8岁组(P<0.05);中心注视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旁中心组(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程度、开始诊疗的年龄、注视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可以提高起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310月间门诊确诊为弱视的51例(73眼)患儿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每周复诊记录视力,3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治疗110月间门诊确诊为弱视的51例(73眼)患儿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每周复诊记录视力,3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治疗12个疗程。结果:本组51例(73眼)患儿,治愈66眼(90.41%),进步6眼(8.22%),无效1眼(1.37%)。其中轻度弱视患儿治愈29眼,治愈率96.67%,明显优于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组患儿;其中32个疗程。结果:本组51例(73眼)患儿,治愈66眼(90.41%),进步6眼(8.22%),无效1眼(1.37%)。其中轻度弱视患儿治愈29眼,治愈率96.67%,明显优于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组患儿;其中36岁患儿治愈47眼,治愈率达95.92%,明显优于76岁患儿治愈47眼,治愈率达95.92%,明显优于710岁组、1110岁组、1113岁组患儿。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应家庭护理对策的制定。方法 随机将95例弱视患儿(12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51例68眼,家庭干预综合治疗组44例56眼并再次被分为积极干预和一般干预组,同时观察治疗起效时间、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内起效眼数的比例在家庭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P〈0.05),积极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而一般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间有升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9,P〉0.05);6个月内总的起效比例干预组与综合治疗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P〉0.05),积极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一般家庭干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家庭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家庭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χ^2=5.045,P〈0.05),其中积极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χ^2=7.799,P〈0.01)。结论 积极家庭干预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物理疗法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266例患儿372例眼根据不同年龄、程度、类型选用相应的物理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年龄以3~7岁疗效最好,治愈率为98.81%;轻度弱视的治愈率(100%)最高,中度弱视的治愈率次之(98.13%),重度弱视的治愈率(70.60%)最低;各类型弱视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愈率最高,为96.34%。结论:物理疗法,仍是治疗儿童弱视的良好方法,其疗效的巩固需医患双方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弱视47例,进行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包括戴镜、遮盖、压抑治疗及视觉刺激训练等,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3~6岁治愈率79.6%,~9岁治愈率为63.2%,~12岁治愈率为46.7%,3~6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治愈率为92.6%,中度74.3%,重度19.1%,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注视者治愈率78.4%,旁中心注视者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儿童弱视使多种方法互补,疗效可靠,但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且中心注视型较旁中心注视型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家长弱视认知水平对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3~10岁弱视儿童400例,随机将弱视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弱视儿童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护理及复查,对观察组弱视儿童家长进行弱视相关知识的教育,内容包括弱视的定义、危害、特点等,以此来提高患儿家长对弱视的认知水平;而对照组则常规告知弱视儿童家长配合治疗、按时复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弱视儿童家长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疗效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弱视儿童家长弱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弱视治疗的作用,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相同的治疗项目,将同年龄、同程度的弱视儿童分为两组,治疗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视力提高情况。结果:在相同治疗时间内,干预组视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心理干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在治疗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YZH综合弱视治疗机在治疗儿童弱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首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按弱视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选择一般疗法治疗,观察组选择一般疗法同时用YZH综合弱视治疗机进行弱视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疗效,对照组33只眼总有效率66.67%,无效率为33.33%;观察组38只眼总有效率97.37%,无效率为2.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36,P〈0.05)。结论YZH综合弱视治疗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弱视,完善治疗前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取得患儿的积极合作,家长的关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能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妇幼护理》2022,2(4):822-82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儿童弱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到 2021 年 1 月我院 96 例儿童弱视患者。经单双数 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观察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依从性和弱视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弱视改善时间(12.87±2.41d) 短于对照组(17.43±2.56 d)(P<0.05)。结论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缩短弱视 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7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常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其中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依从性问卷进行评定,并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糖控制更理想(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