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微创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采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联合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1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1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88.2%),1例血栓部分清除(5.9%),1例无效(5.9%),1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3~73个月(中位随访期24个月),临床无症状复发。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内症状反复。1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1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PTA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血管腔内治疗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3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血栓全部清除,7例患者的11处髂静脉狭窄经PTA治疗后效果满意,另24例患者的27处髂静脉狭窄PTA后效果不佳,经置入静脉内支架后狭窄解除。术后随访5~49.5个月,平均27.4个月,临床无复发。结论: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后近、中期疗效显著,但其长期疗效尚需作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王琳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56-56,58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导致肺栓塞,危急患者生命。由于无股胭静脉血栓,加之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该病容易被漏诊,可能会影响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患者加以诊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诊断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确诊。男23例,女9例,年龄(48.2±13.7)岁。发病原因:长期卧床9例(28.1%),有下肢手术史8例(25.0%),踝部外伤史7例(21.9%),无明显病因8例(25.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共10~12d。结果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75%,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以及经导管接触溶栓的疗效,探讨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可行性。方法对5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临床治疗效果。46例Cockett综合征组经健侧股静.脉穿刺,303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34例溶栓前置入腔静脉滤器,315例未置人滤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别。结果516例DVT,左侧DVT421例,右侧DVT64例,双侧DVT31例。其中Cockett综合征351例,占DVT的比例为68.02%,占左侧DVT的83.37%。349例Cockett行经导管接触溶栓,近期疗效满意,14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未置人下腔静脉滤器组Cockett综合征溶栓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致命性肺栓塞,5例发生轻度肺栓塞症状,下腔静脉滤器组有1例出现轻度肺栓塞症状,两组无一例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结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Cockett综合征发病率高;Cockett综合征经导管溶栓前可不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经导管接触溶栓近期疗效满意,远期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几率较高,在血栓消失后还应对压迫的髂静脉进行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 8岁。因“右下肢肿胀 5 d,伴咳嗽、胸痛 2 d”入院。入院诊断为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经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显示 :右下肢股静脉血栓 ,同位素肺灌注扫描提示 :肺栓塞。既往无左下肢、双上肢及头面部肿胀病史。为预防右下肢血栓脱落后造成致死性肺栓塞 ,拟行经左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术中左股静脉穿刺顺利 ,置入 7F鞘并留置长导丝 ,导入 30 cm后 ,通过障碍 ,造影显示 :髂总静脉缺如 ,侧支建立完善。由于导丝无法进入下腔静脉 ,改由右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 ,造影显示 :右颈内静脉及…  相似文献   

7.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雨  叶开创  秦金宝  李华刚  陆信武 《安徽医药》2015,19(12):2350-2351
目的:评估经腘静脉穿刺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PT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5例髂股静脉慢性血栓性闭塞的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患者(25条肢体),所有患者经同侧腘静脉穿刺造影,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EAP分级,Villalta评分和慢性静脉疾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25例患者髂股静脉闭塞段完全开通,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CEAP分级较术前明显较低,Villalta 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慢性静脉疾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腘静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慢性血栓性闭塞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腔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作用。方法:经股静脉途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36例。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无肺栓塞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结论: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保证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45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首先对患者进行健侧股静脉逆行插管,失败后改用小隐静脉切开置管溶栓并采用导丝碎栓、导丝抽吸以及球囊导管进行顺次扩张辅助;若患者髂静脉流出道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小隐静脉切开置管溶栓进行治疗,全部成功置管且溶栓导管侧孔段处于髂静脉和腘静脉之间。15例显效;26有效;4例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术后随访7~21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缓解患者病情,且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79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微泵持续推注溶栓药物,同时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治愈共33例,显效共38例,有效共8例,总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1例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资料,这些患者后来均经手术、静脉造影、MRI或临床确诊。结果:围生期共诊断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2D图像显示41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其中右侧胫后静脉血栓12例,左侧胫后静脉血栓25例,双侧胫后静脉血栓2例,左侧腓静脉血栓1例,左侧胫前静脉血栓1例;合并左侧股总静脉血栓3例;合并左侧腘静脉血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戚菊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35-163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该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其中左下肢37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3例.按血栓部位分:髂股型(中央型)35例,周围型4例,混合型19例.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戚菊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35-163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该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其中左下肢37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3例.按血栓部位分:髂股型(中央型)35例,周围型4例,混合型19例.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戚菊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35-1636,I000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该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其中左下肢37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3例.按血栓部位分:髂股型(中央型)35例,周围型4例,混合型19例.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用CDFI对41例共45条患肢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左下肢DVT 26例,右下肢DVT 11例,双下肢DVT 4例;左下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常累及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胴静脉,声像图特点为管腔内探及实性高或低回声团块充填,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减慢或无血流且不受呼吸及远端肢体挤压影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DVT形成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茅玲  刘芳芳  尹刚  黄选东 《安徽医药》2017,21(4):683-686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性中心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提取接受输液港植入手术的158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输液港的放置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的种类和处理方法.结果 输液港的放置方法包括:乳腺癌术中经腋静脉植入5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101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7例.输液港留置时间21~1 416 d,平均245.2 d.并发症包括:注射座局部感染破溃3例(1.9%,95%CI:0.39~5.45),导管断裂3例(1.9%,95%CI:0.39~5.45),导管破裂1例(0.6%,95%CI:0.02~3.48),导管异位1例(0.6%,95%CI:0.02~3.48),输液不畅2例(1.3%,95%CI:0.015~4.5).3例注射座局部感染和2例导管断裂的病人提前取出输液港,其余1例导管断裂发生在取管术中,断裂的远端导管均采用介入手术取出.导管破裂在取管术中发现,导管异位在计划取管术前拍摄X片发现,2例病人均无症状.结论 完全植入性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乳腺癌病人可选择的长期静脉通路,感染和导管断裂是导致非正常取港的主要原因.介入手术取出断裂导管损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取栓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造影变化及治疗后7d患者治愈、有效、好转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显示(t=3.34、3.66、3.65,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显示(t=5.34、5.66、4.6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7d后有效、好转率、死亡率比较(t=4.35、4.56、6.67,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门静脉穿刺取栓术治疗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抢救成功率高及取栓效果好的特点,增加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临床疑为DVT患者58例,后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征及栓塞程度,并追踪观察溶栓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结果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96.5%,漏诊1例胫前静脉血栓和1例胫后静脉血栓,对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无1例漏诊。根据血栓分期,急性期20例,其中完全闭塞12例,不完全闭塞8例;亚急性及慢性期36例,其中完全闭塞10例,不完全闭塞2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分期、管腔阻塞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背景: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关节外科手术后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在我院膝关节镜手术比关节置换手术更为普遍。但是,关于关节镜术后病人发生深静脉栓塞的风险从未有人提及。目的:明确膝关节镜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方法:设定一组膝关节镜病人进行此项研究。列入研究的病人均未在术前进行预防血栓的治疗。病人在术后1周进行术侧下肢静脉多普勒检查。检测出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评估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84个病人在术后全部进行了下肢静脉多普勒检查。33个病人检测出下肢深静脉栓塞。(17.9%;95% 可信区间,12.7-24.3%)。在这33个病人当中,9个病人检出下肢大静脉栓塞,(4.9%; 95%可信区间, 2.3%-9.1%)。没有病人出现肺栓塞。在检出的病人33个当中,仅有20个病人(60.6%)有症状,13个病人 (39.4%)没有症状。应用止血带超过60分钟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风险性明显增高。结论:研究结果显示17.9%的病人在膝关节镜术后发生了深静脉栓塞(既有大静脉也有小静脉)。研究表明膝关节镜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与一些因素相关,因此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确实可以减少在关节镜手术的病人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