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靖安油田长6段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6段13种岩微相、14种岩石相和7种沉积微相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延长组内9层湖进形成的可对比泥岩特征,将长6段划分为一个准层序组(PSS),3个准层序(PS1、PS2、PS3)。准层序内发育的岩石相、沉积微相严格受控于准层序的发育,在PS1内,沉积微相自下而上由浅湖泥相或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泥相向上过渡到水下分流河道相,或由支流间湾相向上过渡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反映了自下而上水体变浅、沉积物粒度变粗、准层序控制下由湖侵到湖退的过程,在PS2内,自下而上沉积微相由浅湖泥或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泥相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坝再到水下分流河道相,也反映了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发育过程。这两个准层序都反映了自下而上由湖侵到湖退的三角洲体系向湖进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以及岩石相划分,明确了文25东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浅湖泥4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模型。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大面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西部、北部和北东部,并在中部汇合。研究区沉积模式为间歇性涨缩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与其他砂体共同组成盆地边缘呈扇状、鸟足状的三角洲前缘。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测井以及钻录井资料,对溱潼凹陷俞跺—华庄地区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该区阜三段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6种微相;表现为2个反旋回沉积特征,即Ⅳ油组到Ⅲ油组、Ⅱ油组到Ⅰ油组均为从水深到水浅的变化,为三角洲发育的2个进积过程;自下而上表现为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亚相(前缘席状砂、河口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为2个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特征。宏观上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洲亚相相互叠置。由于受基准面升降及入湖河道摆动的影响,不同期次三角洲前缘进积砂体发育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宏观上为多期砂体加积,微观上则是沉积相序的改变。明确了俞垛—华庄地区阜三段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规律,对该区阜三段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岩石相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岩石结构特征及相序等,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位于多物源交汇区,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水下重力流四种沉积体系,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浅湖和中深湖等六个亚相。为了区分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将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三角洲分支间湾、远砂坝四种微相;扇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扇三角洲分支间湾及席状砂四种微相。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南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较厚;往深凹陷方向,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砂体厚度减薄。在垂向上以退积沉积为主,Ⅶ油组砂体比Ⅵ油组砂体的分布范围更广。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席状砂及水下重力流砂体的物性好,是该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各种沉积体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电性特征,划分了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沉积相;根据滩和坝在剖面、平面以及岩性上所呈现的特征,划分了滩和坝的类型,建立了各种相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模型的演化历史。据此指出:阜一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至下而上发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呈现出三角洲进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亚相在阜一段沉积末期消失;阜二段发育滨浅湖亚相沉积,分为生物滩、鲕粒滩、灰质滩、浅湖砂坝和滨浅湖泥微相,有开阔浅湖砂坝和水下隆起区碳酸盐岩滩2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岩心观察与岩相特征,对核桃园组三段(Eh3)岩石类型、沉积结构类型、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相标志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Eh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泥亚相,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远砂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水下分支间湾微相以及前三角洲泥微相。  相似文献   

8.
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将松辽盆地红岗阶地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缺少低位体系域.青山口组3个三级层序对应着3个沉积旋回,发生了3次湖水进退,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湖平面先上升后下降的沉积过程,SQ2的湖侵体系域沉积结束时湖水达到最深,SQ3的高位体系域沉积结束时湖水最浅.青山口组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以及半深湖—深湖泥.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关键井全井段测井-沉积相划分,结合区域沉积背景与体系分析,确定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所发育的沉积相、亚相与微相类型.认为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划分为八种主要微相类型: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泥、滩、坝.其中,滩坝、...  相似文献   

10.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西部洛带气田蓬莱镇组为浅水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其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利用录井、测井资料,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蓬莱镇组划分为2个长期和5个中期层序旋回,并推断出沉积期湖平面的变化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由下到上总体表现为水体逐渐变浅、能量逐渐增大、由加积到进积的演变过程。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对蓬莱镇组主力产气砂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在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的沉积环境中,主要发育两条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各个时期河道侧向迁移不大。同时指出研究区蓬莱镇组气藏天然气的产出与沉积微相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塔中地区东河塘组的沉积背景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认为该层总体上是湖泊相退积型三角洲亚相-滨岸亚相沉积。退积型三角洲亚相可划分为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三类沉积微相。滨岸亚相主要发育前滨微相和临滨微相。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三相”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吐鲁番-哈密盆地胜北地区岩性油 气藏纵向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有利勘探位置优选,其中用测井相与岩芯观察结合确定主要勘 探目的层井点处的沉积微相类型,用地震相分析确定目的层平面地震相变化特征,用单井等 建立的纵向沉积微相组合模式和平面沉积微相变化规律来全面确定目的层沉积微相变化特征 ,直接指导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位置的选择。通过在胜北地区喀拉扎组的应用, 确定了胜北构造带及其南翼喀拉扎组冲积扇扇中辫流河道为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和层系 ,优选的目标胜北16井在实际勘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评价出北部辫流河道东段和南部辫流 河道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地区。认为“三相”联合解释技术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构造相对 简单且具备一定勘探程度的地区具有良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一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头台油田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运用动力沉积学的观点,对头台地区进行岩性-构造相分析,进而根据测井曲线,古生物,微量元素及沉积特征等标志划分出本区八种沉积微机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序列的马尔柯夫链分析,建立了本区沉积微相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三工河组二段三角洲前缘-湖盆深水区的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及其岩性圈闭,落实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并结合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钻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认识到湖盆深水区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岩性圈闭条件优越。盆1井西凹陷三工河组二段发育两级环状坡折,将研究区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带、三角洲外前缘带和湖盆深水区3个带。三角洲内前缘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质量高、含油气性好;三角洲外前缘带发育河道末梢沉积和席状砂微相,为致密储层发育区,含油气性差;湖盆深水区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与三角洲内前缘带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类似,且顶底板条件较好,其侧向受三角洲外前缘带致密储层遮挡,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8.
文留地区文79断块沙二段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留地区文79断块区沙二段下亚段的岩性特征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沙二段下亚段为浅水三角洲环境。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分支河口坝、支流间湾和远砂坝等微相类型;分析了各旋回沉积微相的分布,并对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该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尚家地区储层分布严重制约了该区岩性油藏的精细开发。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区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并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决口河道、溢岸砂、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六种沉积微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模式预测法对该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流河道为该区含油性最好的储层,从而为该区岩性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