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语气助词,却能够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性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语气助词的角度,分析总结日语在表达上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作为知识产权范畴的专利权更是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以"错案"为研究对象,运用商业秘密的有关理论以及保护商业秘密和专利权的有关法律制度,特别是从窃取商业秘密获得的专利权归谁所有的角度,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人民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提出了窃取商业秘密获得的专利权归商业秘密权利人所有.这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依法审判.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版式设计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的标题、插图与空白的处置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科技期刊版式设计在总体上应是追求格式一致与节奏变化的统一,整体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布局合理的版式设计带给期刊的是整体的和谐美,别具风格的版式设计标志着期刊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办高校所需办学经费无国家财政拨款,全部为自筹资金的现状,分析了形成当前民办高校融资难的原因,既有信贷政策、银行方面的因素,也有民办高校自身的因素.提出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光靠举办者投入或捐赠以及每年的学费收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拓展更多融资渠道解决办校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认证认可》2005,(6):28-29
我国的认证工作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尤其是经过最近3年多的快速发展,业已在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开花结果,在许多行业、许多岗位散发着阵阵芳香,乃至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的管理上都有它参与的身影。我们可以用一组组数据来反映认证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然而,一个个鲜活的获证实例更能生动地展示认证的功效和迷人风采,更能深刻地启示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新的专栏——《认证风采》。这个创意一经提出,即受到了业内知情人士的欢迎。第一期《认证风采》在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山东分中心的热情协助下,如期推出。此前,在本刊编辑前往组织稿件时,获证组织也积极响应。一位企业的认证工作者对编辑说:“认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持续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也想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大家,互相交流。”《中国质量认证》一向以全面反映我国认证工作进程为己任,这个专栏也将同样伴随着认证的脚步走遍祖国大地,让我国认证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这里留下历史记录,让我国认证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汇总,让认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于这里展示。办好这样一个高品质的长期性专栏,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因而无论业内业外、组织或个人,我们都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制备条件对胶原蛋白膜拉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蛋白膜的拉伸特性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胶原蛋白的浓度、成膜液的pH、成膜液的热处理温度、甘油的添加量以及胶原蛋白膜的干燥温度,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上述因素对胶原蛋白膜拉伸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膜的断裂延伸率和抗拉强度,当胶原蛋白的浓度7%、甘油添加量20%、成膜液的pH 6、成膜液的热处理温度50 ℃、热处理时间20 min、室温下进行膜的干燥条件下,成膜的机械性能较好,适用于作为包装膜.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概率理论尤其是贝叶斯网络理论的显著改革,这些改革冲击着科学哲学的3个中心问题:贝叶斯主义与非贝叶斯主义的争论;概率的解释;因果性和概率的关系.吉利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探讨,他认为,客观概率的使用符合波普尔的统计测验方法,而主观概率的使用符合贝叶斯形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场模拟程序FDS(5.0)模拟分析了不同通风情况下水雾对工业电缆隧道火灾的灭火效果.计算中通过改变风机的速率来模拟不同的通风条件,并得出对应条件下的温度数据.通过对照分析发现:通风速率的大小对水雾的灭火效果存在非线性的影响,需采用一定的方法选取合适的通风速率以保证水雾灭火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风切变对风力机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切变是风的典型特征之一.在风场建设和风力机设计与安装时,风切变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从而造成风力机的功率损失.为此,基于对数律分布的风切变模型,以真实的风场情况为例,模拟风切变状态和额定功率为1.5 MW的风力机,就风切变对风力机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风切变引起的风力机总功率损失由风场风含功率损失和风力机设计功率损失两部分构成.提出了对应于由风切变所引起的影响的解决方案,可为风场的建设和风力机的设计与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房屋与其所依存的土地所形成的固定而长期的物理上的联系,必然要求形成科学的地权与房权关系.分析我国房权与地权的法律关系处理模式.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房屋与土地产权的"一体处分"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房权与地权价值独立的特点,可能会给房权与地权的权利变动形成障碍.提出构建理性的房权与地权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叠加改造作用强烈,断裂关系极为复杂。利用最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中拐凸起发育的断裂进行了精细解析,识别出逆断裂、正断裂、走滑断裂等多种性质的断裂,它们发育具有明显差异性。剖面上,以三叠系底和白垩系底为界,将中拐凸起断裂划分为深层石炭系—二叠系挤压逆冲断裂体系、中层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断裂体系和浅层白垩系—新近系伸展正断裂体系,并分析了不同断裂体系的叠加关系。平面上,将中拐凸起发育的断裂划分为红3井东逆冲-走滑断裂系统、598井东逆冲-走滑断裂系统、红山嘴东逆冲-走滑断裂系统、五区南逆冲断裂系统、克拉玛依逆冲-弱走滑断裂系统和拐6井走滑断裂系统,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构造与组合特征。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背景,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将中拐凸起断裂体系划分为二叠纪挤压逆冲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压扭走滑阶段和白垩纪—新近纪掀斜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砂岩岩石薄片、石英阴极发光和重矿物组合分析,结合沉积构造及地震解释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物源体系及其演化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物源方向及母岩性质。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南天山造山带物源区,以岩浆岩和变质岩母岩为主,兼有少量沉积岩物源的影响。其中,塔里奇克组砂岩中陆源碎屑岩岩屑含量较高,阴极发光条件下不发光石英含量较高,重矿物组合具有高锆石、白钛矿和磁铁矿含量以及低石榴子石含量的特征,母岩可能为上奥陶统—上三叠统早期沉积; 阿合组及阳霞组砂岩中岩浆岩岩屑含量升高,重矿物组合以较高的石榴子石含量为特征,阴极发光条件下石英主要为蓝紫色及棕褐色发光,其母岩主要来自二叠系及其下伏地层; 克孜勒努尔组及恰克马克组砂岩中变质岩岩屑含量明显升高,石榴子石含量极高,阴极发光条件下棕褐色发光石英含量增多,表明变质岩母岩的影响增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研究区物源区母岩演化具有明显规律性,即晚三叠世受较多沉积岩母岩影响,早侏罗世岩浆岩母岩供给增多,中侏罗世以变质岩母岩为主。晚三叠世,库车坳陷东部南天山造山带大幅抬升,导致大量变质岩母岩卷入造山带遭受剥蚀; 早—中侏罗世,南天山造山带中段构造活动具有东西分段的特点,吐格尔明30团剖面以东早侏罗世砂岩率先具有高石榴子石含量的特点,而西部地区中侏罗世砂岩才大量出现石榴子石,表明南天山造山带中段的虎拉山及额尔宾山在早侏罗世隆升-剥蚀强烈,而哈尔克山在中侏罗世才进入强烈抬升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含有不同糖源的液体培养基对酵母进行培养,模拟面团中3种不同的糖源,研究其对酵母生长及糖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在含有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延滞期、对数期和稳定期,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的酵母较早进入对数期,且对数期生长速率高于在麦芽糖培养基中,但酵母在淀粉和无糖环境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长阶段;葡萄糖培养基与麦芽糖培养基中的酵母细胞在对数期呈椭圆形,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细胞呈聚集状态,且大量出芽;酵母培养过程中,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最后趋于平稳,麦芽糖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葡萄糖和麦芽糖培养基pH值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无糖和淀粉培养基pH值变化不显著。葡萄糖和麦芽糖显著影响酵母的生长速率、细胞形态、糖的利用和培养基的pH值,为酵母利用面团中不同糖源发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及其范围、性质与冰期问题,始终没有定论。在对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冰川遗迹厘定基础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采取钻探测图、孢粉、泥砾粒度与渗透性分析及14C定年等方法,在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发现了冰蚀谷及泥砾堆积等新的冰川遗迹,进一步肯定了两座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及其多期性。在小兴安岭首次发现冰蚀岩墙等冰川遗迹,填补了研究空白,证明小兴安岭也曾发育第四纪冰川。综合多种信息,确定长白山与大兴安岭分别有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小兴安岭至少有1次冰期。最后构建了可以与国际对比的冰期序列,重建了区域第四纪冰川环境演化模式:早更新世早期冷干,中晚期偏暖湿; 中更新世早期冷湿,中晚期暖湿; 晚更新世早期冷稍湿,中期暖湿,晚期冷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以HCO3-Ca型为主,大同盆地、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高砷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型,而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为Cl-Na型;高砷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还原环境;SO42-和NO3-质量浓度总体较低,其中江汉平原SO42-最低,而河套盆地NO3-最低;铁与砷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高,砷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低,砷质量浓度相对较高;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等不同程度地发生于高砷地下水系统中,在河套盆地和呼和浩特盆地,除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外,黄铁矿沉淀可能是控制地下水中铁、砷质量浓度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在江汉平原,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和Fe(Ⅱ)的再吸附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地下水pH值较高的干旱内陆盆地,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一个重要的富砷过程.  相似文献   

16.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母质岩石主要为仡岗岩.该区气候、土壤及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相对于生命物质,植物中主要元素富K,Ca,Mg,Fe,P而贫Na,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超过了一个其相应的数量级别,这同本区花岗岩及其矿化的地质条件和土壤中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密切相关.从山体往下植物中元素K,Na,Ca,Au,Co和Ni含量降低,而Fe,Mn,W,Sn,Bi,Sb和Ag含量增高,与不同土壤分带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植物中元素之问的相关和聚类特征,表明其元素的共生关系同花岗岩及其有关矿床中的元素组合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按植物对元素积聚系数k值大小可将元素分为强积聚型、一般积聚型和弱积聚型.土壤中明显富集的元素其k值小;明显贫化的元素其k值反而大.  相似文献   

17.
气溶胶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大气辐射,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利用AERONET地基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数据对CALIPSO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进行验证,并利用2010年3月至2020年2月的CALIPSO Level 2数据产品分析了沿海区域及两个典型区域(京津区域和珠江三角洲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通过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消光系数、退偏比和色比得到沿海区域及两个典型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沿海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 沿海区域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夏季最大,南部春季最大,南、北部夏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差值最大。②沿海区域北部的天津及河北中部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大,消光范围主要集中在4 km以下,气溶胶色比及退偏比较大; 沿海区域中部秋季和冬季气溶胶消光系数高值范围大于沿海区域北部; 沿海区域南部气溶胶消光系数四季都较小,消光范围主要集中在2 km以下,气溶胶退偏比较小,但气溶胶色比较大。③京津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高于珠江三角洲区域; 京津区域夏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最大,珠江三角洲区域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最大; 两个典型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④京津区域每年消光系数都偏大,消光系数高值集中于夏季,2017年气溶胶消光系数开始逐渐减少,气溶胶退偏比及色比相对较大,两者随着高度的增加大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该区域主要以非球形大颗粒气溶胶为主; 珠江三角洲区域气溶胶消光系数整体小于京津区域,春季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大,气溶胶退偏比较小,粒子偏球形,但气溶胶色比较大,说明粒子颗粒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武汉大气PM2.5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11种典型微量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因子分析、富集特征等方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大气PM2.5中的微量元素污染在夏季较为严重,秋季次之,冬季较轻.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大气PM2.5中的Zn、Ni、Cr的浓度值显著偏高,而Mn、Cu、Se、Pb、As、Ti的浓度值则较低,Cd排放不明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Zn、Mn、Cu、Pb、Cd、Se很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因子分析表明,微量元素污染主要来源于钢铁冶金、合金制作和工业燃油3个方面.富集因子分析表明,Ti、Se、Cd、Ni、Pb、Zn、Cr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而Cu和As则部分来源于人为污染,部分来源于土壤.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银川市近49a来降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银川市4个气象站(银川站、永宁站、贺兰站、灵武站)近49 a(1960—2008年)的实测降雨资料,运用统计学理论、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有关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银川市近49 a来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量最大,占全年降雨量的56.83%~58.32%,冬季最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93%~2.07%;年际以及年代际降雨量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6.7 mm,且以20世纪60年代降雨量最大,90年代降雨量最小.经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银川市降雨量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趋势系数β为-0.18 mm/a,线性回归倾向率为-5.386 mm/(10 a).银川市降雨量还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灵武市降雨量最大,减小的趋势最小;贺兰县降雨量最小,减小的趋势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