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根据末敏弹能够探测目标的特点,研究了末敏弹探测目标的规律,建立了按照目标随机分布规律求取目标平均长度的计算模型,结合末敏弹探测起始位置的随机性,根据末敏弹探测特性转换后的目标平均长度,确立了计算末敏弹平均扫描半径的模型;给出了计算末敏弹探测目标概率的公式;结合经典射击理论模型,建立了评定末敏弹对不动目标射击效率的新模型.结果表明,末敏弹探测特性是研究末敏弹射击效率评定方法的关键,发展末敏弹可以大大提高炮兵火力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2.
末敏弹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杀伤威力和命中率极高。有效反末敏弹对降低武器装备战场损失非常重要,识别末敏弹是地面装甲反末敏弹的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面对末敏弹的攻击反应速度慢、传统目标检测算法模型较大、应用于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obileNetV3-small的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标注图片的方法构建伞形目标数据集,优化训练方法,将模型部署于搭载高通骁龙835的嵌入式硬件。实验表明,相较于Yolo-v4-tiny,该模型推理速度提高了7.3帧/s,内存开销降低了716.8 MB,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以在战场中辅助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及时发现末敏弹的攻击并做出有效反应,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末敏弹红外/毫米波敏感器探测信号真实波形特征,提高目标识别率,针对高塔抛弹实验所获数据,结合红外/毫米波复合探测原理及信号特征,采用小波分析法,选取合适的小波函数、分解尺度以及阀值完成了去噪工作,得到了较为真实的探测信号波形。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去噪可以很好的对末敏弹复合敏感器原始探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去噪后的真实波形特征可以为末敏弹目标识别模板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战争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只有提高末敏弹信号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和识别.文中是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末敏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了无干扰下的较为真实的波形,为目标识别中信号特征量的选择以及复合探测器的数据融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文中通过仿真计算,并与卡尔曼滤波和小波去噪的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精度高、实时性强、可自适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末敏弹毁伤概率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荣忠 《弹道学报》1999,11(2):37-42
根据末敏弹工作过程和探测器采用的捕获准则,在对自行火炮进行易损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末敏弹毁伤目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末敏弹性的最敏感因素,为末敏弹结构参数,性能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末敏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其攻击过程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干扰末敏弹的时机和干扰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末敏弹探测目标装置原理比较简单,在未确定攻击目标的扫描阶段,采用烟幕和隐身技术,可以有效干扰末敏弹,降低其对坦克装甲目标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基于集群目标的末敏弹效能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打击集群目标,针对末敏子弹稳态扫描阶段的全过程,包括稳态扫描、弹目交会、探测识别、命中毁伤等过程,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同时介绍了以耗弹量、毁伤目标相对数和效费比为效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示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末敏弹效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及方法可为末敏弹装备论证、设计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末敏弹以及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问题,提出了末敏弹对抗技术现状及展望。介绍了末敏弹的发展历程,末敏弹关键技术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反末敏弹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描述了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目前对抗末敏弹的主要方式以及不足之处。该研究可为反末敏弹武器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末敏弹扫描间隔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扫描间隔对末敏弹扫描幅员计算方法,评定射击效率方法以及对目标选择等的影响,为研究末敏弹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末敏弹稳态扫描参数对目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评估末敏弹扫描参数对目标影响的模型.建立了稳态扫描参数影响下的末敏子弹对目标影响模型,并运用MATLAB提供的非线性规划最优化理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转速为5 r/s,落速为9 m/s,扫描角为30.,敏感器探测距离为115 ~ 145 m时,末敏子弹最适宜作用目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末敏弹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研究内容对分析末敏弹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末敏弹系统效能灵敏度分析的困难,利用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和matlab工程计算软件的科学计算能力,对影响末敏弹系统效能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灵敏度仿真分析,获得了影响系统效能的几个主要因素的最优搭配。经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发现其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为末敏弹系统效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型掠飞末敏弹的捕获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掠飞末敏弹新型扫描机理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研究末敏弹在弹道末段的捕获特性。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掠飞末敏弹的扫描线方程,耦合求解其六自由度弹道方程组,得到了弹丸的稳态扫描区域,通过证明扫描依赖区结论,进一步推导求解了捕获概率的解析公式。结果表明:掠飞末敏弹的空间扫描轨迹为螺旋线、扫描区域为圆柱体,平面上的扫描区域为左半椭圆;增加弹丸初速、降低弹丸射角、准确预估目标运动,能有效提升掠飞末敏弹的捕获概率,其中初速的影响更胜一筹;解析公式求得捕获概率与蒙特卡洛打靶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伞-弹动力学及运动学在末敏弹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带有降落伞的灵巧弹来说,末敏器的目标识别算法是影响攻击精度的关键因素。利用伞一弹系统稳定下降阶段的9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阵风小扰动作用下子弹姿态的运动特性;然后在末敏器的目标识别算法中融入了子弹姿态角的运动规律,用以消除子弹晃动所造成的目标识别误差。空投试验表明:融合了子弹运动学的目标识别算法有效可靠,可以提高灵巧子弹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末敏弹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信与战斗部系统仿真是末敏弹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弹目遭遇过程中的弹目运动、子弹摆动和延时估计模型,根据上述模型及弹目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末敏弹波束扫描、目标捕获、起爆延时计算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起爆和命中目标过程的可视化仿真,通过仿真对子弹摆动、风等因素对探测器扫描轨迹、捕获概率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对目标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末敏弹射击效能评估存在的不足,基于打击面目标,建立以毁伤目标数及弹药消耗量作为射击 效能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示例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末敏弹射击效能。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用于指控系 统、火控系统中使用末敏弹时的射击效能评估,满足指挥员弹药量化的决策需求,对新型弹药作战水平的提高具有 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激光制导的高速拦截制导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领域中存在拦截目标速度高,控制时间短等难题。基于Simulink模块仿真,搭建激光末制导回路并构造该回路的伴随系统,仿真分析了随着弹-目接近速度不断提高,激光导引头在不同响应速度条件下,导引头角速度测量误差、角速度噪声以及导引律中的角度约束等因素所引起的脱靶量随末制导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激光导引头的响应速度能够有效降低弹-目接近速度提高所带来的影响。若弹-目接近的马赫数达到4以上,导引头带宽至少需大于80Hz,才能使得制导精度不会随着接近速度的提高而进一步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从末制导炮弹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设计中对命中情况判断的需要出发。利用射表分析了在无法得到弹道数据条件下.指挥员所确定的开始表尺、开始方向、程装和延迟时间对命中情况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程装引起距离和延迟时间的改变情况。以及延迟时间对命中情况的影响,得到一种可行的判断末制导炮弹命中情况的方法。经过与手工作业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分析结果切实可行。该方法避开了目前尚无法得到末制导炮弹准确弹道数据的困难。较好地解决了末制导炮弹模拟系统设计中命中情况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末敏弹系统效能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黄鸟  刘荣忠 《兵工学报》2001,22(3):412-415
本文基于正交试验的灵敏度分析法,在了解末敏弹工作原理基础上,确定了设计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对影响末敏弹系统效能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优水平及其单调性,为末敏弹系统效能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激光末制导炮弹受许多随机因素影响会出现脱靶的问题,对激光末制导炮弹制导误差进行分析。给 出激光末制导炮弹的工作过程,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算法,定量分析制导误差对命中精度的影响, 并给出提高末制导炮弹射击精度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射击过程中,照射误差、制导精度、目标幅员等因素会直接 影响激光末制导炮弹的命中精度。该研究可为末制导炮弹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逆向FTF 方法。 根据控制系统构和原理,在综合FTA 和FMECA 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逆向FTF 法对末制导炮弹进行了故障分析,通 过对控制系统底事件进行FMECA 分析,确定其失效原因、失效影响和严酷度等级,得出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故障 的关键故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的改进及炮弹延寿工作提供 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