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器官形成过程中 ,由于某种内在因素所导致的形态结构异常亦即指各种先天畸形 ,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对我院 1999~ 2 0 0 1年 142 79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 1999~ 2 0 0 1年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7d内死亡 )。按照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和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2 3类出生缺陷定义及临床特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1999~ 2 0 0 1年共计围产儿142 79例 ,经临床、B超、TORCH、遗传病检查等诊断 ,出生缺陷儿 142例 ,缺陷儿发生…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亡134例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2 0 0 0 - 12在我院分娩的保存完整的围产儿死亡病例 134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1.2 判断标准 围产儿死亡是指在围产期内的胎、婴儿死亡[1 ] 。它包括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死胎 :指在分娩发动前胎儿死于宫内 ;死产 :在分娩发动以后 (即产程中 ) ,胎儿死于子宫内 ,出生时无任何生命征象 ;新生儿死亡 :胎儿出生时具有生命现象如呼吸、心跳、脐动脉搏动、随意肌缩动等任何一项均为活产。活产儿从出生至产后 7d内死亡称为新生儿死亡。2 结果2 .1 与围产儿死亡有关的产科因素 与围产儿死亡有关的产…  相似文献   

3.
对象2000-10-2004—09枣庄市峄城区选定的出生缺陷监测点所填写的围产儿(孕28周至产后7d的活产、死胎、死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湖南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诊断情况,探讨相关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5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分娩前后诊断情况及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189.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马蹄内翻足;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38.19%,不同出生缺陷产前及产后诊断率不同。【结论】应不断加强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提高出生缺陷诊断和筛查能力,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努力提高出生缺陷的诊断及筛查水平。  相似文献   

5.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围产儿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 ,有助于找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1 对象和方法我院自 1996 - 0 1~ 2 0 0 1- 12共分娩围产儿 4 4 33例 ,死亡 5 6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12 .6 3‰。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 2 4例 ,占4 2 .86 % ;死胎 30例 ,占 5 3.37% ,死产 2例 ,占 3.5 7%。在 4 4 33例围产儿中 ,出生缺陷儿共 98例 ,发生率为 2 .2 1% ;其中死亡2 3例 ,其死亡率达 2 3.4 7% ;而正常围产儿中 ,死亡率仅 0 .76 %(33/ 4 335 )。在围产儿死亡 5 6例中 ,有 2 3例是先天畸形 ,发生率为4 1.0 7%。其中 3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昌平地区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 BDs)的发生率,掌握严重和高发山生缺陷变动趋势,最大限度的减少严重致死缺陷儿出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从1996-2005年对孕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分前、后5年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0年间监测本地区例围产儿26240例,出生缺陷儿21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23‰,还有9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有1例新生儿患苯丙酮尿症。围产儿死亡191例,出生缺陷儿死亡69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0.83%。结论我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推广神经管畸形(NTDs)在孕早、孕中期筛查技术和孕早期优生四项(ToRCT)的检查工作。早发现,早终止妊娠,采取管理、医疗、社会及法律等综合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轻社会医疗保障和健康投资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重庆市渝中区2005-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孕前优生、遗传咨询、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再发风险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和《重庆市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2005-2012年渝中区常住人口中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并分析主要指标。结果监测2005-2012年围产儿34 494例,出生缺陷592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17.16‰。出生缺陷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唇腭裂。结论出生缺陷的水平和顺位与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密切相关,通过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水平,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作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计划妊娠的夫妇宣传教育,评估自身健康史,开展孕前一围孕期保健新模式,做好三级预防体系,以减少出生缺陷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发生.结果:两组孕28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1,P<20.01).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加强孕前-围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3~2 0 0 0年 5 5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 0 .4 3% ,发病原因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外伤多见。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分别占5 2 .7%、5 4 .5 %、4 0 .0 %、4 5 .5 %、2 3.6 %和16 .4 % ;无孕产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影响更大 ,前者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0 .0 1) ;胎盘早剥的孕龄越低 ,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越高 (P<0 .0 1)。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 ,孕产妇剖宫产率高 ,贫血、产后出血、DIC发生率高 ;重型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母体并发症明显高于轻型 ;随着孕周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25 71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长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获得准确、可靠的本地区出生缺陷资料,了解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长沙市所属13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满28周至生后7d的25 713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出生缺陷儿的检出率、死亡率,出生缺陷病种的发生率、类别、构成比、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发现出生缺陷儿325例,检出率为12.6‰。其中单发畸形302例,多发畸形23例。产前诊断100例,B超诊断121例。死亡90例,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276.9‰。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疾病前五名排序为:外子畸形、多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唇裂并腭裂。其地区分布城市多于乡村(2.1:1)。与出生缺陷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年龄、孕期疾患、孕早期感冒、用药及围产儿的性别。[结论] 产前检查可及早发现出生缺陷。B超是孕期诊断出生缺陷安全而有效的主要手段。加强孕期保健、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全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王亚莉  陈国军  崔玉华  方凤 《临床荟萃》2013,28(7):753-754,757
目的了解嘉兴市两区五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对全市妇产科医院的出生缺陷进行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嘉兴地区2006~2010年5年间嘉兴市两区五县所有妇产科医院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近5年监测围产儿共计104 367例,其中出生缺陷者2 238例,5年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44‰。2006~2010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8.50‰,18.01‰,22.58‰,24.91‰,23.16‰,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四肢畸形、总唇腭裂、血管瘤、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梅毒、神经管畸形、消化系统畸形、21-三体综合征等。结论嘉兴地区围产儿监测中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比例最高,梅毒患儿出生逐年增多。加大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手段,普及优生优育及孕前产前检测,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出生缺陷 (britz、defects,BD)是指胎儿在器官形成过程中 ,由于某种内外因素所导致的形态结构异常 ,并是指出生时发现的遗传性疾病和不具遗传倾向的各种先天畸形 ,它是围产儿的常见病案。为了解舟山市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 ,获得海岛出生缺陷发生率本底资料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资料对象与方法1 监测对象 :1 993年 1月 1日至 1 999年 1 2月31日 ,在本市二区二县常住户口的孕产妇进行出生缺陷监测。为现场点出生的妊娠 2 0周后的娩出至出生后 6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13.
项瓯 《疾病监测》2019,34(2):171-17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由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分娩机构按月填报《监测医院分娩情况季报表》,对2007 — 2016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01.174,P=0.000);除了2008年外,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人口(P<0.05);出生缺陷、死因不详、早产、新生儿窒息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位居围产儿死亡前5位。结论2007 — 2016年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位居围产儿死因首位,早产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主要的死因。 应加强出生缺陷防控,减少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完善孕产期保健管理,避免妊娠合并症、早产等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和种类,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2005年在我院住院分娩31612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及分析。结果 检出出生缺陷儿42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41%,前五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耳部畸形、脊柱裂和尿道下裂。结论 加强产前咨询和围产期保健,尽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是人类较严重而常见的一组先天性畸形,它包括无脑儿,脑积水,脑膨出和开放性脊柱裂。本文对广东省神经管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为广东省3年来(1986.10~1987.9,1988.1~1989.12)38个出生缺陷监测点所获得的NTD的流行病学资料。对象和方法监测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死胎和死产。采用以医院为基  相似文献   

16.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胚胎与胎儿的先天发育异常,往往是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早期夭折的重要因素。畸形儿即使存活,亦将给社会、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且直接影响民族的繁荣兴旺。我们对本省13个行政区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研究,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以医院为单位,整群抽样,监测的覆盖面遍及全省13个行政区的省、市、地、县级医院共34所。1986年10月1日零时至1990年9月30日  相似文献   

17.
围产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窒息2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995- 0 5~ 2 0 0 1 - 1 1我院产科收住院 2 2~ 38岁 ,平均年龄 2 7岁 ,36~ 42孕周 ,初产、单胎 ,孕周≥ 42周 46例 ,无确切内科合并症的产妇 ,分娩其体重 2 0 0 0~ 40 0 0 g,身长在 44cm以上围产儿 ,其中中、重度妊高征 1 2例 ,高龄初产 4例 ,糖尿病3例 ,妊娠期贫血 3例。1 .2 方法 采用 TX- 1 0 0超声多普勒听胎心及胎心电子监护仪监护 ,由专人负责观察产程 ,适时人工破膜或无破膜者观察羊水粪染程度。1 .3 诊断标准  1羊水粪染程度 : 度羊水呈黄绿色 ,稀薄 ; 度羊水呈黄绿色 ,混浊 ,有少量胎粪 ; 类…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瓯 《疾病监测》2010,25(2):162-16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流动与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由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每季度收集核对数据资料后,按月填写《监测医院分娩情况季报表》,对2006-2008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与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当地户籍人口;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而流动人口中胎儿因素及胎盘因素比例较高。结论3年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应加强宣教,提高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增加流动人口系统产检覆盖率,尽量避免早产低体重、胎盘早剥的发生,以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致孕产妇死亡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后出血一直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在全国各省市每年均有发生。我市 1992 - 0 1~ 1999- 10死于产后出血 36例 ,居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 ,现将其发生原因和抢救失败教训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2 - 0 1~ 1999- 10天津市妇婴卫生报表、孕产妇死亡个案及市级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资料。本组 36例产后出血死亡中 ,平均年龄 30 .7岁 ;其中 <30岁和 30~ 34岁各占 11例 ,分别占 30 .5 6 % ;≥ 35岁 14例 ,占 38.89% ;2胎以上 2 7例 ,占 75 .0 0 % ;两次分娩间隔在 10 a以上 12例 ,占 33.33%。分娩地点 :家庭接生 9…  相似文献   

20.
我国婴儿型Ⅰ型多囊肾病(IPKD—Ⅰ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IPKD—Ⅰ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基本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此类畸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 ,对 3 74例IPKD—Ⅰ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我国IPKD—Ⅰ型的发生率为 0 83 /万 ,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城乡、男女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4 4 3 8%的IPKD—Ⅰ型患儿为低体重儿 ,5 0 2 6%的IPKD—Ⅰ型患儿为早产儿。IPKD—Ⅰ型与神经管畸形、直肠肛门畸形和肺发育不全等畸形伴发频率较高。结论 :IPKD—Ⅰ型常以多发性形式出现 ,其围产儿的素质较差。我国IPKD—Ⅰ型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