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速列车司机室是整个列车运行的控制中枢,舒适的热环境可有效保证司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利用Airpak三维软件对某型高速列车司机室内夏季和冬季极端工况下的热环境进行仿真计算,对司机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35℃)下,司机头部温度偏高,头部PMV值偏大,人体感觉偏热;冬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20℃)下,热环境参数指标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在不改变原有送风系统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对司机室空调送风口的风量分配以及送风角度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司机室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270km/h高速动力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进行了研究。侧窗采用三维建模,轮廓线/面用NURBS曲线/曲面描述,提出了可行的机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干涉检验。此种新型侧窗可减小高速动力车外形设计难度,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强司机室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之星”号列车端部流线型长度达到5.5m,且采用双拱外形。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曲率较大,容易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为检验端部流线型外形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局部表面空气压力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力车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局部表面未发生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4.
铁路机车司机室中立柱和侧立柱在前方视野中形成的盲区对行车安全和行车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盲区的位置和大小直接影响司机的瞭望作业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在现有UIC和我国铁路行业标准中缺乏对机车司机室前方视野盲区相关定义和判定方法,因此如何在铁路机车驾驶界面设计阶段对前方视野盲区进行合理设计和评估,已经成为机车司机室人机交互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在分析不同载运工具对视野盲区研究的基础上,对机车前方视野中立柱和侧立柱视野盲区进行了定义,建立了基于相关标准约束的盲区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观察行为的视野盲区确定方法,并给出了计及头部转动视线的求解算法。在此基础上对司机室视野盲区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视野盲区的表示方法以及在弯道瞭望时前方视野中的中立柱和侧立柱水平宽度的参数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了某型内燃机车司机室钢结构、设备以及综合舒适性的设计理念。司机室钢结构的设计不仅满足其承载与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强度要求,还具有外形简洁美观、内部空间宽敞等特点。综合舒适性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为司乘人员营造出良好、舒适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姚曙光  许平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3):33-34,69
基于上海TR08磁浮列车的头部外形,设计了4种国产流线型磁浮列车头部外形。采用大型流场计算软件CFX对5种不同头部外形列车的空气阻力、升力进行计算,并对5种外形的列车交会压力波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对不同外形磁浮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国产化磁浮列车气动外形的流线型头部长度取6~7 m,采用单拱,并适当提高纵剖面轮廓线高度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进行了结构强度及碰撞吸能性分析,验证了司机室防撞性设计的合理性,对我国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防碰撞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机车司机室规范化设计中.应用了工效学的相关原理对司机室人机界面、作业空间和作业环境进行设计。规范化设计后的司机室为司机提供了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人机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电力机车司机室减振降噪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国内外机车司机室振动和噪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从理论上对影响司机室振动和噪声的各种闪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埘双层隔音结构设计、密封结构设计计算、吸声材料及结构、减振设计等进行分析,为司机室结构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采用复合材料和轻量化金属的角度对分体式司机室钢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和粘接计算验证结构强度。该设计减轻了司机室的重量,提高了司机室的整体美观性,为后续车辆设计提供了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1.
16V240ZJE型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V240SJE型柴油机是与英国里卡多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研制开发的高强化,大功率柴油机,标定功率将达到3680kW。详细地叙述了E型机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参数和各零部件结构设计改进情况,以及E型机的开发试验,样机试验和耐久试验及台各零部件的可靠性评价结果,并根据耐久试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连杆,齿轮支承轴,弹性联轴节等做了改进设计,最后达到了各项设计指标,成功的完成了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铁6号、7号线珠江道换乘站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可采用的换乘方案,拟定了L型节点换乘设计方案和通道换乘设计方案。为减少管线迁改工程量,推荐采用通道换乘方式。通道换乘方式,虽换乘通道相对偏长,但与地下站厅相连,将集散厅设置一个6号、7号线公共出入口直通地面,使车站布置更为灵活,并妥善解决了各约束要素的矛盾,因此,是适...  相似文献   

13.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是一部多专业、综合性国家标准。结合地铁工程实践,对该规范中线路、轨道部分章节,如曲线超高设置、轨道结构高度确定、轨枕铺设数量以及减振轨道结构等有关条文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尚需明确和补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现代动车组中,辅助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部件组成,阐述了辅助供电系统的设计特点以及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参数,着重介绍了辅助供电系统的冗余设计。  相似文献   

15.
时速200km铁路T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T梁用于时速200km铁路的国内外现状,总结时速200km铁路桥梁设计与时速140km铁路桥梁的主要区别和特点,对桥面布置形式、T梁片数的选择、腹板中心距、梁高、横向联接方式等关键内容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车桥动力分析结果,最后对解决跨度32m梁超过现有设备运输能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加强铁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首先要保证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减少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和避免设计变更呢,此文从加强设计管理、组建核心设计团队,以及加强学习与培训和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施工设计图审校、加大创新力度和掌握新技术、合理安排设计周期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工程实例阐述优化设计变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轨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北京地铁轨道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北京地铁轨道工程进行分析和小结。通过提高标准化设计程度,对各条线的工程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分析,思考又好又快地进行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的轨道设计。总体思路是:轨道工程设计要提高标准化设计的程度,针对各条线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创新,展开精细化设计,配合做好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的全过程,以及推进减振轨道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与规范化等。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市三环路307国道东立交方案的构思,提出城市立交布置形式的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东南大学刘洪波DICAD—PRO互通立交设计软件,并结合公路设计最新理念进行立交方案选型设计。 研究结果:在城市立交桥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周边地物、行车安全、拆迁征地、景观要求、施工方案等多种因素,争取做到功能、安全、造型及投资的协调。该立交设计紧凑、造型优美,与石家庄市日益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相协调。 研究结论:城市立交设计必须与周边建筑、场地条件紧密结合。合理利用空间条件进行布设,同时要满足功能要求;设计要人性化,有良好的方向识别性,交通分析是立交设计的重要依据;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以控制好立交的规模;选型应使桥梁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并有适宜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建设,阐述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有效控制投资的必要性。根据地铁工程建设投资的构成及4部分费用所占比重,论述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要掌握的要点和可采取的手段及措施。在地铁5号线工程限额设计中,采取优化车站规模、选择最优施工方法等6项措施,减少投资1.2149亿元,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速列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铁路向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了列车座椅舒适性设计的原理,分析座椅结构形式,设计出适合我国人体尺寸在第5% ~95% 分位人体尺寸之间乘坐舒适的座椅结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