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术中病理检查标本在做快速切片的同时,做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对照,计算准确率.结果:本组织141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2例,冰冻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0例,准确率为96.7%,印片查见恶性肿瘤59例,准确率为95.16%,经四格表x2检验,x2=0.033,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但有4例冰冻或快速石蜡切片疑为恶性的乳腺肿块,印片上细胞大小形态一致,且可见肌上皮细胞;2例甲状腺乳头样增生冷冻切片毛玻璃状核不明显的情况下,于印片上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印片细胞学检查与冷冻切片结合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诊断或漏诊.  相似文献   

2.
加温印片在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李保民,付民,王浩,高丽,杨英姿(庆阳地区人民医院745000)冰冻切片是快速诊断常用的技术,但由于基层无条件开展此项工作,故不易推广应用。近年来,我院采用加温快速印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术后石蜡切片作病理诊断,收到了较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 ,常规冰冻切片在我国基层医院得到迅速普及 ,病理诊断水平由此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 ,由于冰冻切片容易造成人为假象 ,以及妇产科肿瘤多形性的影响 ,妇产科手术中的冰冻病理诊断的误诊时有发生。我们总结了 1 6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术后确诊不相符的病案 ,旨在探讨误诊发生的原因。1 临床病理资料在这 1 6例病案中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不相符的情况如下 :子宫肌瘤误诊为了宫肉瘤一例 ;Wathlthards细胞巢误诊为输卵管癌 1例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为继发性输卵管癌 1例 ;异位子宫内膜误诊为转移癌 …  相似文献   

4.
陈琼霞 《科技资讯》2010,(29):36-36
目的:探讨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江汉大学病理诊断所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10例,分别进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及细胞涂片制作,并镜下观察结果。结果:细胞涂片HE染色结果显示厚薄不匀,涂片范围大、细胞结构不清;细胞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分布均匀,细胞集中,细胞结构清晰。结论:细胞石蜡包埋切片优于细胞涂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仇容 《今日科技》2000,(11):35-35
乳腺肿块在外科病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冰冻切片作为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能帮助手术医生在术中获得准确而及时的诊断,从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本文就杭州市红会医院1996~1999年148例乳腺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确诊率。一、材料与方法148例乳腺组织冰冻切片,其中女性136例,男性12例,年龄17~81岁。采用进口Leica1800型冰冻切片机,~25℃,切片厚4~5μm,HE染色,光镜观察。冰余组织及再送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厚41μm,HE染色,…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包括: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石蜡切片病理标本的处理;冰冻切片病理标本的处理;标本室的管理;细胞学检查标本的处理;细菌培养标本的处理等。并针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强化细节护理,在标本管理中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手术标本的安全送检,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标本规范化管理,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核伴假癌性增生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鉴别要点。方法:在快速冰冻切片中认真观察结核肉芽肿及崁入肌层中的腺体形态及间质特点以此诊断。结果:输卵管结核,伴假癌性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术中空肠系膜缘对侧肠壁见一肿物,大小约2 cm×1 cm×0.8 cm,表面呈结节样,质地韧,活动度差,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石蜡切片结果为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结论异位胰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异位器官,大量增生的胰岛细胞单独存在,呈团状.石蜡切片显示:空肠黏膜下有腺泡、导管及胰岛结构,系胰岛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细胞蜡块制作技术在胸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性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制作石蜡切片,经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积液恶性细胞检出率及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此次研究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经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91例(71%),转移性肿瘤35例(27%),原发性肿瘤3例(2%).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避免了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的局限性,通过细胞蜡块制作技术的实施,使细胞蜡块成为细胞学检查通向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联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结疾病中各种诊断细胞的光镜下形态特征,以及各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9181例,淋巴结性疾病1718例(18.71%).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生1121例(65.25%),淋巴结炎176例(10.24%).淋巴结蛄校1 88例(1 0.04%),淋巴结转移性癌158例(9.20%),淋巴瘤75例(4.57%).各中疾病经病理组织切片证实符合率平均为96.43%.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快速,简便,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认真掌握淋巴结疾病中各种诊断细胞的光镜下形态特征,尤其各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大鼠结肠切片标本染色对比卡诺液与甲醛固定液处理标本的区别。方法 将正常大鼠与便秘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标本分别用卡诺液与甲醛固定液处理,制成石蜡切片标本后,用HE染液和高碘酸希尔法阿尔新蓝染液分别进行染色,统计杯状细胞的数量和着色度对比两种固定液所固定标本的区别。结果 与甲醛固定液相比,同组标本用卡诺液固定的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n=10),着色度显著增强(P0.05,n=10)。结论 在杯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中,用卡诺液处理标本明显优于甲醛固定液。在不同实验的标本制备中,固定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研究对象的特性而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胃镜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为胃癌患者,胃镜活检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确诊人数为84例(84%),有9例(9%)为疑似胃癌,7例(7%)被排除,两种检查方法胃癌确诊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的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检出分化不良型36例(36%)、分化型64例(64%),胃镜活检共检出分化不良型54例(64.29%)、分化型30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虽低于病理检查,但在基层胃癌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制片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中。石蜡切片制作步骤繁琐,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组织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操作环节的失误都将影响切片的最终质量。详细介绍了辽宁师大生科院实验室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后的动物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从石蜡的选择与处理、动物组织取材与固定、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和烤片、HE染色几个方面探讨了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或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简称冰冻诊断,其重要作用在于决策手术实施的方案,所以一旦误诊其后果严重。笔将我院病理室近三年来的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高质量常规切片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的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工作中,淋巴结的病理诊断难度较大,除淋巴结病变本身的复杂性外,切片质量不够高也是原因之一.而淋巴结的组织学特点即细胞成分多密度大,其外有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和脂肪组织,使我们按常规方法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切片(图1,2).为此我们尝试了一种以脱脂兼脱水的制片方法,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经临床病检应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使用蛋清甘油作为支撑物的石蜡包埋制片技术用于基于细胞的形态学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针对人胃癌BGC-823培养细胞、临床送检宫颈TCT检查细胞、胃癌标本残碎细胞液等细胞学材料,运用蛋清甘油作为支撑物进行石蜡包埋制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将染色效果与细胞爬片、细胞甩片及细胞涂片染色效果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误诊和漏诊的防范.方法:对近年诊断的50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中有35例发生于胃窦、胃角,占70%,13例为弥漫浸润型,占26%.经典型印戒细胞和大印戒细胞多位于粘膜浅层,而小印戒细胞多位于深部.29例癌旁粘膜腺体有肠化及球样异型增生.结论: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窦及胃角,易形成弥漫浸润;分化程度不同的肿瘤细胞在分布区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诊断中须与黄色瘤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肌间神经节细胞、浆细胞等仔细鉴别;癌旁粘膜腺体上皮有球样异型增生,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竹类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资源,竹叶表皮细胞富含硅质,导致制片过程中切片易破碎,不能获得清晰完整的竹叶切片。开发竹叶切片处理方法,对于研究竹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筛选有效的氢氟酸处理浓度以及时间是观察竹叶内部解剖结构的前提。【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以竹叶为材料,首先优化去硅环节,筛选出适用于竹叶的最佳氢氟酸浓度和时间;之后采用此最佳处理方法制片,观察竹叶内部细胞结构并结合去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竹叶叶表皮和基本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真正影响竹叶完整石蜡切片制备的结构是叶片上下表皮的硅质细胞和主脉,这些结构使得制片易破碎,无法得到完整竹叶内部解剖结构。通过试验发现经过体积分数为25%的氢氟酸去硅处理2 d后再进行石蜡制片可以使竹叶上下表皮细胞和叶脉结构完整,得到理想的石蜡切片。【结论】竹叶去硅处理最佳氢氟酸体积分数为25%,处理时间以2 d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穿刺组织最合适的脱水程序。方法随机选取新鲜肾穿刺标本80例,每例取材3份,固定后按不同脱水程序分为3组:A组为新型超声结合水浴加温组、B组为常规大体标本脱水组、C组为小标本单独脱水组。3组所做的切片均进行HE染色和特殊染色。结果小标本单独脱水组,HE染色切片厚薄均匀平整,细胞染色鲜艳,无皱缩现象,对比度清晰,各项特殊染色着色鲜艳、定位准确,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应用小标本快速脱水组制作的切片质量优良,完全满足肾组织临床病理诊断的需要,既缩短了制片时间,又提高了制片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查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常规石蜡切片,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重复切片,18例中有10例术后复发,其中4例2次复发,1例4次复发,无1例转移.组织学特点为梭形瘤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呈车辐状结构,且遍布整个瘤体;瘤细胞成分单一,核轻度异型,核分裂像少见;瘤细胞常向皮下脂肪呈树枝状浸润性生长.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发生于真皮,病程长,常反复复发,罕见转移.临床上第一次手术尽可能做局部广泛切除,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