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它的发病与炎症有密切关系[1]。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2]。ACS不稳定型斑块及外周血中可观察到明显的T淋巴细胞激活,但ACS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的途经及病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是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在急性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1] 。本文检测了1 2 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RP水平 ,以进一步探讨ACS的发展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和门诊或住院体检者 1 2 5例 ,冠心病入选根据 1 979年WHO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标准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入选根据Braunwald标准[2 ] 。有明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者除外。研究对象分两组 :①非ACS组…  相似文献   

4.
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源性猝死 ]危害甚大。人们发现粥样斑块破裂是导致ACS的主要机制 ,所以预防和诊治ACS就是要预防斑块破裂和稳定斑块 ,如何早期预测斑块破裂是多年来悬而未解的问题 ,病理和临床大量研究显示 ,炎症与ACS密切相关 ,故有人提出冠心病 (尤其ACS)是一种炎症过程。可见炎症在ACS斑块破裂中的地位 ,从而认为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等为ACS的危险因子[1~ 2 ] 。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ACS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脂异常及炎症反应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斑块破裂引起ACS中起着关键性作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与心血管病有密切联系,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1]。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稳定斑块、降低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中起重要作用[2]。瑞舒伐他汀是最新一代他汀类药物。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CRP 及缺血事件的影响,评价大剂量瑞伐舒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导致血栓形成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近年研究提示,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炎症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有研究证实,CD40-CD40L信号通路参与了ACS的炎症反应调节[2];C-反应蛋白(CRP)作为ACS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3];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作为最常见的炎症指标也逐渐引…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预测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近年认为炎症反应与粥样斑块的发生、演进密切相关。CRP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本文将CRP对ACS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治疗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ACS的最重要的机制。如何早期预测斑块破裂是多年来悬而未解的问题 ,病理和临床大量研究显示 ,炎症与ACS密切相关 ,故有人提出冠心病 (尤其ACS)是一种炎症过程。认为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 (CRP) [1]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等为ACS的危险因子。1 CRP增高的临床意义CRP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 (正常值在 10mg/L以下 ,平均值约为 3 5mg/L)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 ,当机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此蛋白会明显升高。CRP浓度…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组病症,其发生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的首位.ACS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是动态多变的过程,其机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的阻塞.为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国际心血管病界对除已知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研究外,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炎症、遗传、免疫尤其是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机理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成为ACS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预测因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近年认为炎症反应与粥样斑块的发生,演进密切相关,CRP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本文将CRP对ACS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治疗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缺血性心源性猝死 ,是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 :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直接相关 ,而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其发生机率与不稳定斑块存在的数目成正比 [1 ] 。斑块的稳定和不稳定使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或 ACS。而急性炎症在不稳定性斑块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炎症反应在ACS中促使斑块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并且…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有许多炎性细胞的参与,可以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促使肝细胞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物,如C反应蛋白(CRP).近年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称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是慢性炎症标志物的代表,是心血管疾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观察ACS患者入院时hs-CRP的含量和治疗后出院时hs-CRP的含量变化来判断预后和预测未来冠脉疾病的发生,作者自2002年1月在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开展了hs-CRP测定,并进行随访观察,现对其中111例ACS患者和4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心源性猝死 ,其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ACS的最重要机制。有人提出炎症与 ACS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尤其是 ACS为一种炎症过程 ,故认为炎性因子 C反应蛋白 ( CRP)、白细胞介素 6 ( IL 6 )等为 ACS的危险因子 〔1〕。现就其作用综述如下。1  ACS冠脉内局部炎症存在证据van der Wal等 〔2〕研究死于 AMI患者的斑块 ,其中含有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 (AS)的发展 ,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刺激与 ACS的发生有关[1 ] 。本研究重点观察了炎症反应指标血清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 CRP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依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协会及 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 ,对 1999~ 2 0 0 2 - 0 9间收治的 ACS患者 135例 ,其中男 99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9.5岁± 11.5岁。患者病种结构包括急性心梗 (AMI) 3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溃疡后管壁基底层暴露,另使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促使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发展;炎症反应促发斑块破裂或管壁溃疡从而引发血栓事件发生。复方丹参滴丸能较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强有力、独立的预测指标。本文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观察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炎症、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史卫国  高维主 《临床荟萃》2003,18(21):1258-1260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1] 。目前普遍认为冠状动脉壁有炎性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 )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往往因心肌缺血被激活 ,使斑块稳定性破坏而破裂 ,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的发生。因此 ,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关键因素。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非特异性标志物 ,其血清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选择45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ACS组CRP高于对照组,其中AMI亚组CRP明显高于UAP亚组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示CRP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血清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 ,引起不完全或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 ,导致临床上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非 Q波性心肌梗死 ( non Q wavemyocardial infarction,NQMI)、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猝死。近年有人提出局部和全身炎症可能在 AC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中起作用〔1〕。而反映局部和全身炎症的主要是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 ,其中包括 C反应蛋白 ( 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肺…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