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适血液感染性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 NAT)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方法。方法 使用北京康彻斯坦质控品(常规质控品)和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ational SerologicalReference Laboratory, NRL)QConnect 质控品(评估质控品)进行血液感染性病毒核酸平行检测。收集2 种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在常规质控方法判断为在控的检测批次中,再分别采用Westgard 多规则质控方法和NRL 质控限质控方法进行判断,观察2 种质控方法假失控的次数和比例。结果 在常规质控方法判断在控的实验批次中,再次使用Westgard 多规则质控方法分析,HBV DNA,HCV RNA 和HIV RNA 三项仍各有0 ~ 2.46%(罗氏核酸混样检测)和0.73% ~ 2.55%(盖立复核酸单人份检测)比例的假失控。使用NRL QConnect 质控品在常规质控方法判断在控的盖立复检测批次中,使用NRL 质控限进行室内质控,未发现失控情况。使用NRL QConnect 质控品,在常规质控方法判断在控的罗氏检测批次中,使用NRL 质控限的计算方法,计算该实验室的质控限,发现在HBV DNA 和HIV RNA 检测中各有1 次失控(0.30%)。结论 Westgard 多规则质控方法不适合用于目前血站血液感染性病毒核酸检测的室内质控。该文浓度的NRL QConnect质控品和NRL 质控限适合用于国内盖立复核酸单人份检测方法的室内质控,但该浓度不适合用于国内罗氏核酸混样检测。该实验室在用的室内质控方法与NRL 质控限的室内质控方法,均适用于国内罗氏核酸混样检测和盖立复核酸单人份检测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共享室内质控技术在国内血液筛查核酸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内5家血液中心的使用罗氏PCR方法和盖立复TMA方法的日常核酸检测中,增加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的QConnect质控品检测,以各实验室日常质控规则判断检测是否在控,收集2019年1-5月所有在控检测批次的QConnect检测结果和日常质控的检测结果,使用定性监测、Westgard多规则以及NRL质控限等3种方法,比较和分析质控品的漏检率和失控率。结果定性监测发现QConnect质控品罗氏混样HCV检测结果出现2.48%-4.48%的漏检,可能与QConnect HCV质控品浓度太低有关。1家实验室出现的10.61%的漏检可能与实验室本身的检测问题相关。在在控的检测批次中,Westgard多规则仍判有1.54%-7.69%的失控,表明该方法不适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内质控;使用NRL质控限判断能较好地反映实验室的在控情况,并能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检测问题。结论在进一步优化QConnect质控品的条件下,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共享的质控方法可用于我国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利用实验室日常检测数据进行定性免疫测定假阳性监测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 测定数据为正态分布,采用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即以实验室日常不少于20次检测的阳数率为基础,计算阳性率的均值(x^-)和标准差(s),绘制质控图,以1,2s为失控规则。如为非正态分布,则采用直接概率计算法。结果 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和直接概率计算法均适用于定性免疫测定假阳性统计室内质控。结论 为临床免疫常规检测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假阳性统计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核酸检测技术(NAT)用于血液筛查的室内质量控制(QC)方法。方法:将浓度为60 IU/ml HBV-DNA质控标准品,以6个混样常规筛查浓度稀释至10.0 IU/ml,接近检测下限的2倍。如出现混样结果阳性,则需进行拆分单检,以同管HBV-DNA质控品(浓度为60 IU/ml)作为拆分单检质控品,与需拆分样品同时单检。分别通过平行检测各20份同一批次质控品的方式,所得结果用即刻法分析其核酸扩增循环数,计算Ct值的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常数(CV),以±2SD为警告限,超过±3SD为失控限,输入Excel后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并以此分别建立核酸筛查混样和拆分单检室内质控图框架。结果:混样和拆分单检连续20次检测结果,其±2SD分别为33.03±1.47和30.08±0.98;±3SD分别为33.03±2.20和30.08±1.47;CV分别为2.22﹪和1.63﹪。t检验计算其P值分别为0.08和0.17。在此质控标准下,在同等条件下混样检测60份、拆分单检13份质控品,检测结果为混样检测59次结果在控,1次失控;拆分单检13次全部在控。阴阳性对照物结果均符合实验要求,结果有效。结论:核酸筛查时混样检测和拆分单检采用不同浓度的质控品,混样时以接近试剂检测限的弱阳性血清作为核酸筛查的质控品,拆分单检时的浓度是混样检测浓度的6倍。此质控方法可保证检测核酸提取和扩增的有效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氏核酸检测试剂在多台核酸检测设备应用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核酸检测设备试验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罗氏核酸检测试剂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上对无偿献血标本、核酸检测试剂盒阳性对照品、核酸弱阳性室内质控品进行检测,记录每台检测设备的阳性对照品和弱阳性室内质控品的各检测项目通道的Ct值。应用Excel绘制质量控制图,以检测日期为横坐标,各个项目检测Ct值为纵坐标,形成每台检测设备的各检测项目的质控分析图,通过对各检测设备阳性对照品和弱阳性室内质控品的Ct值标准差、均值,评价各检测设备检测的稳定性。结果各检测设备的阳性对照品及室内质控品的CV值均在5%以内,1A检测设备与1B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1B检测设备与2号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1A检测设备与2号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各检测设备间检测性能无明显差异,本实验室参照定量数据模式所建立的室内质量控制措施用以监测核酸检测系统趋势变化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项目室内质量控制(IQC)方法。方法以HBV DNA阳性质控品、试剂盒阳性对照为反应性,试剂盒阴性对照为阴性,且内标阳性为实验在控。根据3个月的检测数据,分别计算阳性质控品循环域值(Ct)、阳性对照Ct值、内标Ct均值、内标Ct值标准差的均值和标准差,绘制Levey-Jenning质控图,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进行判断。统计检测标本总数及混样反应性、拆分反应性次数,计算总体监控指标(混检阳性率、拆分阳性率、拆出率)。结果所有批次实验均在控。阳性质控品Ct值在第32天、内标Ct均值在第30天和第58天发生13s失控,内标Ct值标准差在第27天发生22s失控、在第58天发生R4s失控。共检测标本14172份,其中HBV DNA混样反应性13次,拆分反应性8次,混检阳性率、拆分阳性率和拆出率分别为0.092%、0.056%、61.540%。结论血站血液筛查日常检测时,在使用HBV DNA阳性质控品判定当批实验在控的基础上,结合阳性质控品Ct值、试剂盒阳性对照Ct值、内标Ct均值、内标Ct值标准差的Levey-Jenning质控图及总体监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有效进行血站HBV DNA检测的IQC。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并评价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将浓度为200 IU/m L的HBV DNA、2 000 IU/m L的HCV RNA及2 000 IU/m L的HIV RNA质控标准品用已知阴性献血者血浆标本作不同倍数稀释,直至接近检测下限,确定合适质控品浓度后与献血者标本一同进行核酸提取、扩增,连续检测20次,用即刻法分析所得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t值)结果,计算Ct值的均值(x珋)、标准差(s)和变异常数(CV),以x珋±2s为警告限,超过x珋±3s为失控限,以此分别建立核酸筛查室内质控图框架并分析室内质控结果。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统计180次室内质控结果,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评价该室内质控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以HBV DNA为例,室内质控品浓度与Ct值的相关系数r=-0.920,在0.05水平达到高度相关。选择浓度100 IU/m L的HBV DNA室内质控品,连续测定20次的Ct值x珋为31.76,s为1.10,CV为3.46%。连续检测180次室内质控品Ct值的x珋为32.02,s为1.13,CV为3.53%。结论 Ct值可以作为室内质控的依据。本实验室选择的弱阳性质控品能增强当次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排除因人员更换等实验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误差,可用于日常监控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该血液中心核酸检测情况,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在常规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础上,采用罗氏Cobas S 201血液筛查系统和MPX v2.0核酸定性筛查试剂盒混样或单样本检测,统计ELISA阴性样本中核酸阳性检出率,评估其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分析日常室内质控失控率、检测无效率、设备故障统计数据对核酸进行质量监控。结果在此期间共有384 212例标本,检测到MPX核酸阳性标本289例(0.075%);统计显示室内质控失控率1.76%、检测批次无效率2.71%、无效测试率0.15%、主要故障43次。结论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核酸检测筛查,能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从而提高血液安全,实时分析日常检测数据可做好质量控制及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核酸扩增检验实验室日常检测数据进行定性测定假阳性监测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实验室日常不少于20次检测的阳性率比值为基础,计算阳性率比值的均值(x)和标准差(s),绘制质控图,以1+2S为“告警”规则,1+3S和3+2S为失控规则。结果对实验室212次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测数据分析,x和s分别为0.527和0.078,与前20次测定的x(0.532)和s(0.09)相近。212次测定中,出现5次超出x±2s,按照所定的质控规则有两次失控。符合统计上的正态分布。结论为核酸扩增常规检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假阳性统计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探讨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8人份),在KHB-DP1000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上自动化方法提取样本核酸,应用荧光PCR方法在AB I7300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用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品和澳大利亚室间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结果应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本法的95%的检出限量HBV DNA、HCV RNA和H IV RNA分别为100.9 IU/m l,155.1拷贝/m l和165拷贝/m l,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60.1、302.2),(98.9,398.6)和(105.2,425.8)。通过对16 744个样本共2093汇集池检测,初始检测HBV DNA阳性池2个,HCV RNA、H IV RNA未检出阳性池,进一步拆分检测,有2份献血者的血液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率为0.012%。结论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考虑将国产自动化核酸扩增试剂纳入血站血液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对黑龙江省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室间比对分析。方法 使用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的用户端软件系统采集黑龙江省某一家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并对其进行纵向总结分析。使用监测平台的后台分析系统对全省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对该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横向分析。结果 根据该实验室的检测性能使用用户端软件系统中的Westgard西格玛规则和操作过程规范图方法为所有项目设计了室内质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设置,绘制了每月的质控图,并对连续多月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血糖项目批号M302023(生理)2014年6月~12月的平均值范围为9.91~10.14 mmol/L,标准差范围为0.16~0.28 mmol/L,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58%~2.83%,失控率范围为0~6.45%。通过后台分析系统对所有参加实验室的结果进行原始数据统计、分组统计、稳健统计、CV统计、差值统计、SDI和CVI统计等各种形式的统计,并形成相应的报表。该实验室常规化学专业所有项目的SDI范围为-14.3~11.2,CVI范围为0.6~6.4,CV范围为0.8%~7.09%。结论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可帮助实验室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帮助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分析数据,评价实验室的精密度和可比性,实现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站实验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施统计学室内质控的可行性、质控方法、质控规则与控制目标。方法收集2006~2011年乐山市中心血站实验室实施即刻法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L-J法)室内质控的情况,统计分析室内质控结果,评价现行统计学室内质控方法,讨论ELISA室内质控的控制目标。结果即刻法和L-J法简便易行,可为ELISA实验是否在控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ELISA室内质控的变异系数(CV%),批间小于20%为控制目标。结论即刻法和L-J法等统计学质控可监控ELISA实验的精密度变化,是一种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有效技术手段;统计学室内质控并非ELISA质量控制的全部,作用有限,全面质量管理有赖于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自主研发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全国31家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应用该室内质控品对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情况,分析该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根据各实验室应用的试验方法、试剂、耗材及试验结果,分析室内质控品在各种检测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31家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共完成室内质控试验14 271次,包括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4 552次、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4 539次及交叉配血试验5 180次,失控7次。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A、B、D抗原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V)为0;ABO血型鉴定反定型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抗原、抗体反应阴性结果的CV为0,抗原、抗体反应阳性结果均为CV<10.0%;质控品不同保存时间试验结果比较差异甚小(P>0.05)。结论研发的自制室内质控品在重复性、稳定性方面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西格玛性能验证图评价某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血细胞分析检测项目中主要指标的检测性能,指导质量改进。方法 收集该机构2016年10月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和2016年第二次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将该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检测项目的室内控制累积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的估计值,将室间质评结果中的百分差值作为该实验室的偏倚(%)估计,采用卫生行业标准WS/T406-2012的允许总误差作为质量控制规范,用专业软件绘制该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检测中主要八个项目的西格玛性能验证图。结果 白细胞计数的西格玛值达到了“δ≥6”水平,检验性能一流; 血红蛋白的西格玛值位于“4≤δ<5”,检验性能良好; Hct,HCV和MCHC的西格玛值均在“3≤δ<4”,处于临界水平; 而红细胞、血小板和MCH的西格玛值位于“2≤δ<3”水平,检验性能欠佳。结论 西格玛性能验证图可直观地反映该实验室对血细胞计数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性能水平,促进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5.
For intra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IQC) of non-quantitative techniques, estim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laboratory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using the new control samples (CS)2 and CS3. The estim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laboratory analysis uses the control CS2 with a true positive result, the value of which exceeds the critical value of optimal density (OD), but it is, at the same time, rather low (for example, higher than the upper limit of the mean values of ODcrit +/- 3S and lower than 2 x ODcrit). The estimation of the specificity of laboratory analysis employs the control CS3 with a true negative result, whose OD value should be below ODcrit.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quality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s in 20 analytical series, the control limits of scatter in ODcrit , values (mean ODcrit +/- SD) are set, which determines a decision to be taken on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All subsequent ODcrit, values should be within the set limits of ODcrit. Result convergence assessment, control map construction, and current prompt control use a positive CS1 sample; its OD value is linearly dependent on the marker concentration (approximately 0.5 to 1.5 o.u.). The paper describes a procedure for IQC of non-quantitative techniques as three successive stages, by assessing the intra-series convergence of measurements, by estimating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laboratory analysis, ODcrit, and the inter-series convergence of measurements, and by making a prompt quality control in each analytical series by means of CS1, CS2, and CS3.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on the continuity of IQC on changing the control specimen, the series of a test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室内质控物,建立室内质控管理体系,利用Excel表格进行质控图的绘制。方法取单一浓度HBV—DNA阳性血清,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分装数管,-70℃保存。连续检测2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绘制质控图,进行室内质控动态监测。结果HBV—DNA室内质控均值的对数值为5.573,标准差为0.244,变异系数为4.4%,稳定性很好,有临床应用价值,质控图利用Excel表格标示出警告限和失控限,有利于动态监控。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DNA检测的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质控图操作方便,一目了然,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验室质量控制(QC)计划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引入,许多不同类型的QC可用于操控分析过程的性 能并及时准确地检出可能发生的任意误差。因此,进一步验证这些QC程序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给定的质量控制策略,实验室需要确认其合理性并定义性能度量。通过指定一个区分结 果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质量规范,结合允许总误差(TEa)表明分析过程的固有不精密度; 运用西格玛(σ)指 标评价分析系统在控操作期间产生不可靠结果的概率并判断分析过程对于失控条件的耐受程度; 用 ΔPE反映失控和在控状态产生不可靠结果的概率差; 以及用Ped表示质控规则的误 差检出概率; 实验室可以评估因失控而产生的不可靠患者结果预期数(E[Nu]),验证质量控制程 序的性能,并判断产生及报告不可靠患者结果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对于符合实验室风险标准的质量控制策 略,在将失控状态判断为失控之前,先于和后于最终可接受的质控活动所报告的不可靠患者结果的预期数可 以用作设计标准,分别用E(Nuf)和E(Nuc)表示。通过计算最大的E (Nuf)和E(Nuc)值以及确定其是否被实验室接受,进一步验证临床实验室的质控策 略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