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电磁波传输理论,研究了满足广义匹配规律的纳米级Y2 O3在涂层电磁屏蔽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问题,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数学模拟分析了表面反射作用对总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磁波垂直入射到涂层电磁屏蔽材料时,介电常数ε的增加将会加大表面反射性能对后向反射率的影响,材料的磁导率μ对于材料内部的储能和耗能起主要作用;纳米级Y2 O3掺杂到涂层电磁屏蔽材料的设计之中会有效提高材料的电磁屏蔽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网格法讨论了电磁屏蔽涂料的电磁参数的匹配关系。通过讨论和匹配设计,解决了电磁屏蔽涂料总后向反射率、电磁参数、厚度、频率等在理论计算中的困难,直观地给出了电磁参数的匹配规律。同时也提出了材料的外形设计应该根据不同频率点的强吸收特点采取厚度渐变式的观点,为电磁屏蔽吸收体外形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平面波反射系数公式和传输线理论,给出了电磁波斜入射时单层吸波材料反射系数公式,利用网格法对材料的电磁参数、厚度、频率与总后向反射率的关系,进行了分组讨论与匹配设计,指出低频段材料的外形设计应该根据不同频率点的强吸收特点采取厚度渐变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磁波传输理论,研究并推导出了电磁波斜入射时Salisbury屏后向反射率公式,使用三维网格法讨论了各个电磁参数、隔离层厚度、入射波频率等同后向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18GHz范围内,角度后向反射率有很大;在f=16GHz时,μ_(r1)和μ_(r2)取值的增加使得材料的磁损耗和储能能力加强,导致材料有很好的吸收效果;然而ε_(r1)和ε_(r2)取值增加时,由于表面反射效应增强,使得吸波效果下降;在2~18GHz频段内后向反射率均可达到4.5dB以上,能够满足军事和民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其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阐述了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性。论述了不同情况下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常见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制备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技术手段,综述了表面镀金属织物、表面涂覆织物、贴金属箔织物、导电纤维混纺织物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织物材料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电磁屏蔽织物的生产现状,展望了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掺杂磁性粒子的欧勒-拉格朗日方程及液晶光学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向列相液晶TEB30A掺杂磁性纳米稀土氧化物在外磁场中的透射谱,研究分析液晶样品掺杂磁性稀土氧化物的磁光性质.结果表明,微量磁性稀土氧化物的掺杂,没有改变液晶原有弹性,将液晶的饱和磁矩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一掺杂技术法能实现削弱两底板对液晶分子的控制作用,达到调整液晶分子在两底板的锚定方向,从而使得控制向列相液晶TEB30A的外磁场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钛酸四丁酯和稀土氧化物Sm2O3、La2O3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Sm2+和La3+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分别进行了两种离子掺杂纳米材料在甲基橙溶液中的光催化降解实验,通过对制备条件优化,研究了光降解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a2+掺杂纳米TiO2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优于Sm3+掺杂纳米TiO2材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活化纳米稀土氧化物和接枝的方法制备一类纳米稀土氧化物/华法林杂化材料,用IR、TG和SEM表征产物.结果表明,华法林接枝在经过TDI活化后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表面,细胞毒性实验证明材料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抗凝血实验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具有钙钛矿结构的Mn基稀土掺杂氧化物Lal-xTxMnO3为重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介绍了这类材料的晶格结构、电磁特性及其电阻效应等,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矿井瞬变电磁法由于受到全空间效应的影响,无法实现井下的定向探测,目前尚无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单向屏蔽有望从根本上突破矿井瞬变电磁法定向探测的难题。本文通过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对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单向屏蔽装置的电磁场响应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单向屏蔽装置材料及结构设计参数,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屏蔽装置的单向电磁屏蔽效果。研究表明:通过仿真模拟得到锥形结构的坡莫合金屏蔽罩相对其他结构屏蔽装置有更好的单向屏蔽效果,能够在有效压制非探测方向干扰信号的同时,突出探测方向的有效信号;在锥形屏蔽罩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锥形屏蔽罩顶角越大,单向屏蔽效果越好。此外,仿真模拟得到的屏蔽方案经物理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单向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纳米稀土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特别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一方面,纳米稀土MOF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磁学性质,可用于生物成像(如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另一方面,纳米稀土MOF的组成和结构多样,且具有高的比表面和大的孔容,是具有潜力的药物控释载体.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纳米稀土MOF为开发新型的诊疗一体化试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稀土MOF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电磁波斜入射时单层损耗材料反射系数公式,使用三维网格法对斜入射角度、材料电磁参数、材料厚度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给定具体电磁参数的单层结构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理论研究有利于实际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电磁辐射织物是一种新型复合型的屏蔽材料,不同于已往的各向同性屏蔽材料,很难用传统的电磁屏蔽理论进行精确计算,但其屏蔽效能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表征。屏蔽效果与辐射源、电磁波入射方向等有关。抗电磁辐射织物经纬向含抗电磁辐射纤维差异越大,其屏蔽效能随电磁波入射方向改变越大。  相似文献   

14.
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出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由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可导出各向同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5.
论述计算机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电磁抗扰度实现电磁兼容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常用屏蔽材料的电磁性能特性,对铁镀锡膜的屏蔽机箱能高效抑制计算机电磁辐射,有效防止计算机的信息泄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展望未来计算机电磁兼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6.
雷达吸波材料能够有效地抑制透射波和反射波,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隐身、电磁屏蔽和兼容以及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制于材料的电磁频散特性,传统吸波材料的宽带低频吸波性能难以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超材料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基于超材料构架设计实现的宽带电磁吸波,由于具有更加灵活的电磁调控能力,因而在其电磁性能提升方面具有更大拓展空间。围绕雷达吸波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电磁吸波超材料的发展背景、设计原理和性能表征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了基于多谐振叠加吸波结构、超材料与传统材料复合吸波结构、三维阵列吸波结构以及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吸波结构设计的宽带雷达吸波超材料,并对于未来雷达吸波超材料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足以满足工程需要的简化电磁屏蔽理论,导出了任意形状腔体电磁屏蔽问题的积分方程;然后以任意形状截面柱体为例,用矩量法求解积分方程,得到电磁屏蔽效果;最后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通用程序,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形状截面柱体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无屏蔽频率和最佳屏蔽频率特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长丝屈曲排布对电磁波屏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所提出的屈曲排布模型制作了碳纤维屏蔽材料,探讨了辐射源频率、屈曲波幅和行间距对其在微波段电磁波(EMW)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源频率因素影响显著,且屈曲排布碳纤维屏蔽材料在1.4~2.0G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屈曲波幅和行间距对屏蔽性能影响显著,屈曲波幅为2 H(H为厚度)和行间距为5mm的试样,在测试范围内屏蔽效果相对最优;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对屏蔽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网格金属结构屏蔽电磁辐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金属结构经常替代金属板进行电磁辐射的屏蔽和防护,利用电磁场理论和数值计算技术从理论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对金属网格结构的屏蔽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网格结构具有优良的远场屏蔽效果,对于距离小于网格中2金属线间距的近场区域,电磁辐射的屏蔽质量较差.透过金属网格结构的电磁辐射在平行于金属网格的方向周期振荡,同时在垂直金属网格平面的方向快速衰减.该研究结果对电磁辐射的屏蔽和防护设计及屏蔽材料的选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ABS塑料表面以化学镀沉积CU/Ni-P双镀层,并探讨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环境稳定性、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性能;以SEM观察了镀层的微结构及表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ABS/Cu/Ni-P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屏蔽效率,且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