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活血方对阿霉素所致肾纤维化大鼠模型中对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益肾活血方早期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加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注射液(ADR)的方法建立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益肾活血方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余两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大鼠24小时尿液尿蛋白定量(24hpro)、大鼠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PCⅢ、Ⅳ-C、LN的情况。结果:益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改良阿霉素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肾功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及PCⅢ、Ⅳ-C、LN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可改善肾纤维化大鼠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降低PCⅢ、Ⅳ-C、LN等反应体内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可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2.
贺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02-103
为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RIA对52例慢性肝病患者,42例健康对照者,38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PCⅢ,HA。C—IV和LN进行检查,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HA,C—IV和LN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8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PCⅢ,HA,C—Ⅳ和LN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PCⅢ、HA、C—IV和LN的测定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肾功能、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UUO术后3、7、14、21、28d观察造模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动态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造模大鼠肾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呈进行性增高,P〈0.05或P〈0.01;HGFmRNA表达于UUO术后第3天开始增加,于第14天达高峰,P〈0.05或P〈0.01,随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渐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功能改善,P〈0.05或P〈0.01;各时间点HGFmR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可以提高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壮肾排毒胶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壮肾排毒胶囊治疗,对照组38例用尿毒清颗粒治疗,主要观察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明显的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Scr、BUN、HA、PC-Ⅲ、Col-Ⅳ和提高Ccr的作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肾排毒胶囊能改善肾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C-Ⅲ(Ⅲ型前胶原)、Col-Ⅳ(Ⅳ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FN(纤维连结蛋白)及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  相似文献   

6.
肾衰胶囊延缓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肾衰胶囊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74例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Ⅳ型胶原(ColⅣ)、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尿蛋白(uPro)、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肾衰胶囊治疗后,CRF患者BUN、SCr下降,Ccr上升,血清ColⅣ、PCⅢ、LN下降,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下降,除LN外,其他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肾衰胶囊通过降低血清BUN、SCr,升高Ccr,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减少细胞外基质、ColⅣ、LN的沉积,从而干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郑杨  林琳  张浩  于水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31-1432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对慢性肾衰竭大鼠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制备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LN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ColⅢ蛋白表达。结果益肾活血法能降低血清LN的含量,降低肾间质中ColⅢ蛋白的表达。结论益肾活血法通过抑制ColⅢ、LN的增生,干预肾间质纤维化,进而延缓慢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瘕益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消瘢益肝片,对照组口服大黄廑虫丸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AST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较对照组为优(P〈0.05);两组治疗后GLB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C—IV、LN、PⅢP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其中HA、LSI、C—IV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瘢益肝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症状体征,具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性.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益合剂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肝益合剂,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对照组20例,口服水飞宾胶囊,35mg/粒,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90日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PCⅢ、LN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HA、IVC、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煎荆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并促进其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替比夫定片口服600mg,1次/d;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1.5g/次,3次/d口服。并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载量、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DNA载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L—Ⅳ)、层黏连蛋白(L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PCⅢ、LN、CL—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11.
溺毒清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溺毒清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其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具有益气温阳、化瘀泄毒功效的溺毒清合剂联合银杏达莫、至灵胶囊及降压、低蛋白饮食等方法,对3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对照组(34例,以包醛氧淀粉代替溺毒清合剂)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层粘蛋白均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肾功能亦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肾功能虽有改善,但不如治疗组明显,纤维化指标变化亦不明显。结论溺毒清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壮肾排毒方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各12R。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于造模第2次手术后1周开始干预,干预12周后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大鼠血清BUN、Scr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清BUN、Scr及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壮肾排毒方是治疗CKF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大鼠肾组织内TNF-α及TGF-β1的表达有关,可抑制参与肾纤维化的细胞增殖和转分化,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从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谢永祥  龙春莉 《河北中医》2013,(11):1621-1622,1655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K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双嘧达莫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理中汤,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GF-β1含量变化。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人作为健康组。结果 CKD患者治疗前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及Ⅲ型前胶原(PC-Ⅲ)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A、LN、C-Ⅳ及PC-Ⅲ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 CKD患者治疗前TGF-β1含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2组治疗后TGF-β1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CKD患者血清HA、LN、C-Ⅳ、PC-Ⅲ及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加味附子理中汤有抗纤维化、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半六合汤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RF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柴半六合汤,对照组30例给予尿毒清颗粒,2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治疗组胃肠道症状有明显改善或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升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营养状态SGA评分下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升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半六合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转化角度,探讨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致局灶节段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采用左侧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大鼠肾脏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和尿毒清组,每组8只,共5组,每组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每次2 mL,共56天。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Ⅲ)mRN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mRNA、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olⅣ)mRNA的影响。结果健脾清化方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P〈0.01);亦可明显降低α-SMA、ColⅢ、FN、ColⅣ mRNA水平(P〈0.01),且优于尿毒清组。与健脾方组比较,健脾清化方组和清化方组ColⅢ、F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脏纤维化有改善作用,且疗效优于尿毒清和健脾方,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减柴平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柴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病理学改变及肝星状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 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TB iL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HA、PC-Ⅲ、Ⅳ-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计分、肝组织纤维化计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计分、肝组织纤维化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凋亡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升高(P〈0.01)。结论加减柴平汤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及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观察组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及肝脾B超影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的HA、LN、IV-C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HA、LN、I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军温胆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芪军温胆汤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肌酐(CREA)、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REA、BUN、Leptin水平下降,ALB水平上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军温胆汤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复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衰复颗粒,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每半月计算主要症状积分,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常规,并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主要症状积分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均较用药前有改善(P<0.05),其变化均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衰复颗粒可作为CRF患者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前胶原Ⅲ(PCⅢ)、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为阴虚阳亢型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开搏通(卡托普利)组、天麻钩藤饮组和开搏通加天麻钩藤饮组(中西药联用组)。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各组血压、PCⅢ,治疗前后血浆ALDO和AngⅡ的变化情况。结果开搏通、天麻钩藤饮以及中西药联用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P〈0.05或P〈0.01),中西药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开搏通组及天麻钩藤饮组(P〈0.05)。3组降压有效率相当,分别是16/19、15/18和19/20。3组患者血清PCⅢ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的作用相当(P〉0.05),而中西药联用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药(P〈0.01)。开搏通能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水平(P〈0.01),而对ALDO没有影响(P〉0.05)。结论开搏通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单纯降低血浆AngⅡ的表达而产生的,天麻钩藤饮则是通过同时抑制ALDO和AngⅡ的表达来发挥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而联合应用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无论在降压方面,还是在抑制心肌纤维化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