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及X线、CT、MRI分别在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2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 X线检查均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骨包壳形成,15例内部见粗细不匀骨间隔.CT检查能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及囊性低密度区,其中2例见液-液平面.MR扫描T1WI 4例显示液-液平面,T2WI 7例显示液-液平面,囊间隔与囊壁厚薄不等,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 X线平片呈膨胀性溶骨改变,CT和MRI出现囊腔、液-液平面、强化明显的囊壁及囊间隔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12例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中颈椎3例,胸椎6例,腰椎3例;单独椎体侵犯1例,单发于椎板2例,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者9例。CT表现局限性囊状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内可见分房骨嵴影,4例可见内部多发液一液平面影。MRI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灶周围可见低信号影包绕,病灶内呈多发分房状改变,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呈数个大小不等的高/等信号囊腔,10例可见不同信号强度的液一液平面影。增强扫描可见囊腔周缘明显强化,腔内出血和液体无强化。结论: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I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结果病变在CT上有16例可见明显液-液平面,其上缘CT值低于下部,其中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而MR I图像上除1例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以外,其它20例均有明显液-液平面。且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软组织肿块显示得更加清楚。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大部分病例在CT和MR I上出现有液-液平面,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是惟一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另有2例分别行CT及MRI检查。结果单骨型11例,其中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1例及桡骨1例;多骨型1例,同时累及髋臼、坐骨支及股骨。在CT上可见病变不同程度膨胀,5例成单囊状或多囊状改变,3例成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在MRI上,6例均呈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信号,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或中度强化,其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变薄,3例囊内见分隔,1例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后仅有囊壁及囊内分隔强化。结论 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比CT有优势,但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仍需结合X线或CT。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骨巨细胞瘤(GCT)和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3例GCT和31例ABC的CT平扫图像。由两名具有3年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通过CT图像评估肿瘤的形态特征,并对肿瘤整体绘制感兴趣区(ROI)获得直方图特征。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构建临床模型、直方图模型及联合模型,并分别与低年资和高年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效能进行了对比。结果: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年龄、3个形态特征(病变位于膝关节周围、生长模式、具有液-液平面)及7个直方图特征(平均值、第90、95百分位数、不均匀性、峰度、熵、标准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具有液-液平面、峰度及标准差被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临床模型、直方图模型、联合模型和低年资医生、高年资医生的AUC值分别为0.785、0.777、0.880、0743和0.863。结论:CT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临床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联合特征模型的效能显著优于低年资医生,并可于高年资医生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MRI资料,分析病灶所在母骨位置、病灶大小形态、边缘、肿瘤基质和周围软组织改变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5例均为女性,病灶发生于胫骨2例、股骨1例、寰椎椎弓1例、髋臼周围1例,均偏心性位于母骨。病灶大小4.0~17.0 cm,均为大片状地图样、溶骨性破坏,膨胀性较轻。病灶边界清晰3例、模糊2例,有窄且长短不等的硬化缘。所有病灶骨皮质变薄、壳样改变,局部断裂、筛孔状改变或大段缺失。1例周围有软组织肿块。所有病变均无骨膜反应。2例病灶周围广泛水肿。CT表现:2例病灶内部呈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无基质矿化。MRI表现:2例病灶内部T1WI信号略高于肌肉,T2WI呈均匀高信号,且有点状更高信号。所有病例均无病理性骨折。结论 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青年女性好发。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溶骨性改变,有窄硬化缘,CT呈均匀等低密度,MRI呈混杂信号,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邻近骨髓与软组织明显水肿。 相似文献
11.
X线平片及MRI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评价X线平片与MRI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15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1)15中例ABC发生于长骨13例,肋骨及骨盆各1例;(2)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X线15例,MR5例;(3)病灶内骨小梁间隔或骨嵴:X线11例,MR4例;(4)局限性骨质硬化:X线10例,MR4例;(5)骨壳边缘不全病理骨折:X线3例,MR1例;(6)骨膜反应:X线1例;(7)软组织肿块:无;(8)病灶内单发或多发囊肿:MR4例;(9)液-液平面:MR1例。结论X线平片显示病变的整体形态有优势,结合MRI显示病变组织成分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AB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MR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1岁 10个月。足月顺产 ,既往体健 ,无头部外伤史。因头顶部肿物进行性增大 2周入院。查体 :头顶正中头皮隆起 ,局部皮肤无发红、发热 ,无搏动。肿物质软 ,轻触疼痛 ,基底宽而固定 ,大小为 3cm× 3cm× 2cm ,听诊未闻血管性杂音。MR使用SiemensImpact 1.0T ,SE序列 ,T1WI 5 0 0ms/ 15ms ,T2 WI 30 0 0ms/ 90ms。矩阵 192× 2 5 6 ,视野 18cm× 2 1cm。顶骨正中不规则形异常信号影 ,横断面病变的边缘呈分叶状或波浪状。T1WI低信号的囊腔与中等信号影相间 ,可见多个小的液 液面 ,上部…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样骨囊肿─CT和MR图像上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图像上液-液平面征象对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ABC的平片、CT和MR表现,并用双盲法测试单纯平片和综合影像分析(平片、CT、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单纯平片诊断符合率低于综合影像诊断;2.CT和MR有助于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病灶内的特征:3.在CT和MRI上ABC可见到液-液平面征。结论:CT和MRI上的液-液平面征是ABC较特征性的征象。综合性影像检查能提高AB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目的:探讨颌骨骨化纤维瘤(OF)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化纤维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检查,14例行X线全景片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6例中女12例,男4例,发病年龄11~52岁,平均(29.3±12.0)岁;发生于下颌骨9例,上颌骨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主要影像学表现:16例病变均呈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楚,瘤腔内可见囊变区;多数可见分房(14/16),伴有磨玻璃密度影(10/16),间隔及边缘增强后可见强化(5/6),邻近牙根吸收(9/16);少数病灶可见边缘骨质中断(6/16),病变内有液-液平(3/16)、散在钙化(3/16)及埋伏牙(2/16)。结论:颌骨骨化纤维瘤(OF)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具有较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产骨囊肿的平片CT片和低场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MRI表现可归纳为:T1WI和T2WI上均呈囊状膨胀性 骨破坏,边缘表现为分叶状细薄的低信号强度环,病变于T1WI为稍高于骨骼肌的不均匀信号强度, T2WI则构成多发囊腔状不均匀高信号强度,并间有多数低信号分了一,囊腔内常出现液-液平面。 相似文献
17.
4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瘤样骨囊肿并非少见,国外已有较多报道(1-5),国内也有一组综合报道(6),其X线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易与其它囊样改变的骨肿瘤混淆,而且它还可以伴发其它病变,造成诊断的复杂性,现综合一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材料,其中9例与其它骨病并存,现就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3例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4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ABC发生于长骨18例,骨盆5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2例,断缺11例。病灶密度不均,19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4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3例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间隔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低信号。结论:X线平片简便经济,但对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对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前者,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