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正>缅甸自2010年实行政治转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向缅输出软实力,以期影响和控制缅甸的政治发展走向。帮助缅甸进行顶层设计。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上台之后,西方国家在每个重要领域都为缅甸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如日本协助缅甸设计和改造金融法律规章体系、邮政业务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高检法系统,并在运营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帮助。挪威提供850万美元帮助缅甸修改其1984年制订的《电力  相似文献   

2.
外刊要论     
FrederickW.Kagan,著名军事史学家美国最近进行了两次战争,都很快取得了胜利,但是在达到其政治目的上却遇到了很多麻烦,在建立和平稳固的政权上存在很多障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布什在战争中及战略上的焦点是重在摧毁敌人的武装力量,不是重在取得政治目的,从而使战争和政治脱节。MarinaOttaway,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会员西方国家主张的冲突后重建社会民主模式并没有成功实现,部分原因是由于国际政治意识缺乏、财力有限,且重建模式越来越深奥和复杂。尽管这种模式在理论上是好的,但现实是国际资源有限,地方政府软弱无力。国际社…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以来,缅甸政府接连采取了一系列政改措施,其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令缅甸国内、周边国家和西方势力深感惊讶,纷纷猜测其变化的深层动因和发展前景。由于长期是军政府把持政权,缅甸一直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和打压,其在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眼中更是"流氓国家"、"暴政前哨",欲必除之而后快。但自2008年以来,缅甸加快了政治改革步伐,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进行全民公投、举行全国大选、建立国会(人民院、民族院)、选出新总统,最终于2011年3  相似文献   

4.
<正>没人否定民主是个好东西,换句话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主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因此,缅甸在2010年11月重新举行大选,军人在2011年3月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民选政府,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在缅甸开展深入的政治、经济改革,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缅甸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的大选,这是缅甸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5.
缅甸1948年1月独立后,军队曾经四次接管国家权力,分別是1958年10月、1962年3月、1988年9月和2021年2月。緬军四次接管国家权力的国际国内背景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国际背景的相同之处是,国际关系的发展仍没超越民族国家的阶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国内背景的相同之处是缅甸尚未完成民族国家的构建,国内民族宗教矛盾尖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下游,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不占多数,民主政治文化社会化水平较低,缺乏成熟的政党和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6.
"袈裟革命"爆发,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军人政权极有可能在与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领袖昂山素季举行对话的同时,仍按原计划在2008年进行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在2009年举行新的大选。但无论如何,军人不会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主导缅甸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祝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对于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产生了多种解释和异文,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命运早定说、社会原因说和误期说三种。在梁祝故事不断发展和经典化的过程中,命运早定说被取缔,社会原因说的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不断被更改,而误期说则被一直保留并得到强化。误期说从"性格"和"偶然"的角度来表现梁祝悲剧,肯定主要人物的"过失"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使梁祝爱情悲剧更具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它体现了梁祝故事经典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2年底,连任获胜后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首访放在了东南亚三国,特别是到访了从未有美国总统去过的缅甸,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眼球。近期,缅甸又因其北部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再次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克钦战事持续升温,暴露出缅甸这个曾长期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正力推民主改革的国家难以摆脱的沉疴痼疾——少数民族的离心趋势和地方武装问题的强势。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7日,缅甸顺利举行了20年来的第一次大选。2011年3月30日,缅甸新总统吴登盛宣誓就职。与此同时,在缅甸执政22年之久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1997年11月以前为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也宣告解散。在新财政年度开始的4月1日,缅甸新政府正式运行。尽管许多西方媒体批评缅甸新政府是“换汤不换药”,但是缅甸政治的变化不容否定,这是不以人们的喜好和看法为转移的,缅甸事实上已经走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缅北硝烟再起,实质上只是长期以来缅甸政府利民地武政治协商不一致在军事上的延续而已。“枪杆于里出政权”,军事行动向来服务于政治目标。2015年1月14日,缅北硝烟再起,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KIA)在密支那西北的帕敢地区开始了新一轮阵地争夺战。缅北战事突起使沉寂不过两年的缅北局势再度紧张起来,而这也瞬间使缅甸及缅北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虽然缅北战事规模并不大,且距离中缅边境还有一段距离,但在“邻家有事”的心理影响下,此前那些紧盯中缅关系一波三折的  相似文献   

11.
靳海涛 《科技信息》2011,(33):397-398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いじ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于有因为不堪被"いじめ"而自杀的。通过对"いじめ"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从"资产阶级社会"到"生产关系"的过渡,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到阶级基础。市民社会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其本身融入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尤其是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社会中运行,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对中亚地区的关注持续上升。特别是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阿斯塔纳峰会通过的联合宣言中明确写入要求西方国家确定在中亚驻军的最后期限内容后,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国家能否联手推动美国从中亚撤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亚能赶走美军吗?美国  相似文献   

14.
印度经济发展很快,印度优势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度优势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前瞻性战略、地缘政治等方面。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印度对其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使本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按照国际分工五层面说,目前印度是处于国际分工的第三层面,而其国家战略是瞄向第一、第二层面。印度这样的国际分工选择既有利于中印联手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缅甸总统府政权移交委员会秘书吴佐铁所说,巩发党把国家权力移交给民盟是缅甸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轮替和政权和平交接,这在缅甸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缅甸1948年独立到1962年军人发动政变,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联邦党赢得了历次大选,所以没有出现政党轮替。1962年至2010年是军人长期执  相似文献   

16.
瞭望东盟     
没人否定民主是个好东两,换句话说,在人类历电的发腱长河中,民主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因此,缅甸在2010年11月重新举行大选,军人在2011年3月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点的民选政府,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在缅甸开展深入的政冶、经济改革,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缅甸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的大选,这是缅甸政冶转型能否软着陆的关键。人们自然希望缅甸成为一个民主、自由、发达的国家,但是近期泰国政局的发展,不由得让笔者对东南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6日,一个令国际社会关注的消息从缅甸首都仰光传出: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总书昂山素季:何许人$军人统治:无奈的选择$记昂山素季在被软禁"#个月后获释。国际社会在对此给予好评的同时,也希望缅甸朝野以此为契机,重建信任,拉开缅甸政治改革的大幕。现年')岁的昂山素季是缅甸独立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两岁时父亲遇刺身亡;"#(&年,母亲出任驻印度大使,她跟随到了印度;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主修哲学、政治和经济,在那里嫁给了一个英国人,然后在纽约和不丹为联合国工作。"#**年为了看望多病的母亲她单身回到仰光,正好遇…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21年俄罗斯在其与乌克兰的边界地区集结重兵以来,欧洲陷入了新一轮的安全危机。西方推测俄将对乌发起攻击,媒体渲染战争一触即发,主要智库开始关注俄战略意图及动向,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国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应对危机。乌克兰素有“欧洲之门”之称,2013~2014年曾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如今再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其命运受到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国家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萌芽和出现,要早于国家出现的时间。国家对于法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完全不是法律出现的源头。法律及法律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法律的发展过程,首先需要研究人类的发展历程,因为法律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所积累的政治和社会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来源于社会,并且服务于社会,它所反映和表现出来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皆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李晓燕 《科技信息》2011,(29):359-359
规划得益的存在由来已久,但是这种现象及相关理论实践直到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政治体系的兴起来逐步得到重视与发展,随着社会对于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越来越重视,才使得规划利益的还原逐渐出现并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种必要的手段。这是因为城市规划本身是一种公共政策的体现,其政治性多过科学性,所以城市规划的关注点本身是随着政治思想及体系的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最初的为了解决城市基本问题和城市形象的物质规划到现在关注社会经济协调、注重公平的服务型的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规划得益及其还原问题才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领域中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