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Cp2ZrCl2以一定方式负载于BCH催化剂上制备出了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研究了BCH/Cp2ZrCl2对载锆量的影响以及负载温度对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了茂金属催化剂确已载到了BCH催化剂上.催化乙烯聚合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动力学曲线与BCH催化剂一样均属衰减型;由于双金属中心的存在,其动力学曲线出现了2个峰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XRD和BET测试技术对BCH和NT-1两种工业催化剂进行了物相表征和结构分析,研究了两种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催化乙烯淤浆聚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H催化剂较多的大孔有利于单体的扩散,使得其初始活性较高,随着部分活性中心的被包埋导致中后期活性低于NT-1催化剂。采用NT-1催化剂聚合得到的产品粉末平均粒径大,粒径分布集中,但堆密度略低;产品的力学性能略优于用BCH聚合得到的产品。NT-1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共聚性能优于BCH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丙烯聚合用Ziegler-Natta催化剂预聚合的研究进展,包括预聚合对催化剂的影响、预聚合方法及其应用。预聚合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改善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影响聚合动力学行为。现有研究已经开发了不同的预聚合方法,进一步改善了催化剂和聚合物的颗粒形态,提高了聚合物的性能。经过预聚合制备的预聚合催化剂,适用于无预聚合操作单元的气相丙烯聚合工艺,不仅能有效解决聚合物中细粉含量高、聚合物结块等问题,还能获得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聚丙烯产品。  相似文献   

4.
任红  达建文 《工业催化》1998,6(5):22-25
从催化剂配方和制备工艺条件方面对QCP-01气相法铬系聚乙烯催化剂进行了改进,达到了适当降低催化剂聚合活性并提高聚合物熔融指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丙烯预聚合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提高活性的机理以及预聚合催化剂的应用。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预聚合催化剂对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聚合物性能都会产生影响。预聚合催化剂中关于预聚合倍数的控制尤为重要,研究预聚合催化剂不仅能了解催化剂的特性、开发出更优的聚合工艺,而且还能利用预聚合催化剂制备出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的高性能催化剂。随着催化剂活性越来越高,预聚合催化剂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铬系催化剂的制备实施化验分析监控,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测试及评价,从中发现工艺条件(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及乙烯中杂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关系,并且对预聚合及聚合等工艺的各个环节实藏化验分析监控、对影响聚合物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催化剂反应性能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青  张文平 《化工进展》2004,23(Z1):127-129
为考察BCH催化剂的性能及扩展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北京燕化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合作,在后者的聚乙烯环管中试装置上,对BCH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证明,BCH催化荆应用于环管反应器中具有较高的活性;通过改进加料方式,聚合反应操作平稳;在生产高密度聚乙烯时,完全可以在Phillips环管工艺上使用BCH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对苯乙烯装置聚合物出现前后的工艺运行情况、设备状况进行对比以及聚合物结构进行解析,分析聚合的种类为二乙烯基苯类聚合物;研究了生成二乙烯基苯类聚合物的聚合机理,并通过对聚合物样品进行红外、气相色谱、质谱、热重分析等验证了上述结论。提出通过建立脱氢液(DM)的二乙烯基苯(DVB)含量分析方法,并彻底排查原料、持续跟踪以及在催化剂末期调整脱氢反应器工艺条件等措施,解决了二乙烯基苯聚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对载体型催化剂进行乙烯淤浆聚合,研究了催化剂的乙烯聚合动力学,分析了聚合温度、压力,助催化剂及氢气加入量对聚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2 h,聚合温度80℃,聚合压力0.83MPa,Al/Ti比(物质的量比)115,H2/C2H4比(压力比)0.52.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聚合物形态较好,表观密度较高,流动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聚氧化乙烯的性质及其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聚氧化乙烯的主要性质,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为主体的多组分催化剂进行环氧乙烷的聚合试验,探讨了聚合收率,聚合物分子量与聚合时间的关系,催化剂浓度,聚合温度,催化剂贮存时间对环氧乙烷聚合的影响。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得分子量主同于500万的白色粒状聚氧化乙烯,聚合收率大于95%(重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HDC球形高效聚丙烯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对中试放大试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一种全新的载体乳化成型方式,全面优化了工艺流程,为进一步的工业放大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研制的HDC催化剂聚合活性在40 kg/g以上,聚合物为球形,细粉少、粒径分布集中,聚合性能稳定.HDC催化剂中试产品在国内间歇式液相本体丙烯聚合装置的进一步工业应用表明,所得聚合物性能稳定优异,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生产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对乙烯/1-己烯共聚性能进行研究,考察溶剂、Al与Zr物质的量比、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和共聚单体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以及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乙烯/1-己烯共聚合的工艺条件为:以正庚烷为溶剂,Al与Zr物质的量比为700~1 000,聚合温度(100~120)℃,聚合压力(1.2~2.0)MPa,优选1-己烯浓度为(0.8~1.8)mol·L~(-1)。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PPO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及其进展,包括催化剂、聚合条件和要求、聚合、催化剂脱除和回收以及聚合物回收。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聚异丁烯合成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异丁烯的聚合机理,并探讨了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等各种因素对合成异丁烯聚合物影响规律,确定了合成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汪昭玮  于俊伟  李兴  刘晓暄 《化工学报》2015,66(7):2521-2527
采用Ziegler-Natta配位聚合制备了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主要考察了非均相催化体系四氯化钛-三异丁基铝二组分催化剂的预制方法以及催化剂预制条件对异戊二烯体系聚合规律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配比、预制催化剂温度和陈化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的凝胶含量、特征黏度、微观结构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的凝胶含量、特征黏度、微观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高cis-1,4-聚异戊二烯的最佳实验条件为:Al/Ti摩尔比1.0,催化剂预制温度-40℃,陈化2 h,Ti/Ip摩尔比6×10-3,聚合温度50℃,聚合时间5 h。所得聚合物最高转化率为87.1%,cis-1,4结构含量为91.76%。  相似文献   

16.
按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第ⅣB族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其配体类型包括:胺基类、酮亚胺类,吡唑类、苯氧亚胺类等.讨论了配体结构和电子效应对催化剂聚合活性及聚合物结构、分子量等的影响;概括了高活性第ⅣB族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MgCl2/AlCl3为载体,钒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聚乙烯催化剂,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研究了淤浆法工艺下聚合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最佳聚合条件为: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030 g/L,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压力为1.0 MPa,n(Al)/n(V)为200~350。在此条件下,催化剂体系为长效型、活性较高,合成的聚乙烯表观密度较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细粉含量较少。因此,该催化剂可用于淤浆法工艺生产高密度聚乙烯产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两种复合型氧基硅烷内给电子体:二甲基二(2-酚基乙氧基)硅烷(IED1)和二甲基二(2-氯乙氧基)硅烷(IED2),将两种内给电子体配置Ziegler-Natta催化剂并进行乙烯的催化聚合以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考察了两种内给电子体加入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载钛量、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及聚合物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并考察催化剂加入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助催化剂加入量对PE-UHMW聚合效果的影响。由于IED1结构中含有4个含氧基团,电子云密度高于IED2,因此IED1对催化剂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影响较大。最终确定PE-UHMW聚合工艺条件为:以IED1为内给电子体,催化剂加入量为12 mg/L,IED1与载体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为2 h,催化剂中Al/Ti物质的量之比为80。在此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17.1 kg/(g·h),催化剂载钛量为5.8%,PE-UHMW堆密度为0.3 g/cm3,PE-UHMW分子量为4.0×106。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催化剂聚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酯类作内给电子体,MgCl2作载体合成球形聚丙烯催化剂,以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研究液相本体法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最佳聚合条件为搅拌转速150 r/min,反应温度75℃,n(Al)/(Ti)为600,n(Si)/n(Ti)为30.在此条件下,催化体系为长效型,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好,聚合物等规指数高、细粉少.  相似文献   

20.
《工业催化》2005,13(1):12-12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淤浆法聚乙烯生产工艺开发了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NT-1。该催化剂在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低压聚乙烯生产装置上的工业试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适合淤浆法聚乙烯生产工艺,其活性与原使用的BCH催化剂相当,氢调敏感性和共聚性优于BCH催化剂,并能够显著降低低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