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依据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系统考察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产生、特点与历史贡献。此论题国内经济理论界虽较少论及,然而其却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基本问题。科学并系统地总结与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特点与基本经验,历史地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本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概括 ,创立了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与马克思经济理论一脉相承 ,但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本文主要从政治高度、创新理论、基本国情、哲学思想和经济战略的提出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领会并把握这些基本特点 ,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从国情出发 ,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发表了一些重要著作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论断 ,初步形成了党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发展性的理论观点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新中国经济发展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偏颇 ,带来了一定的负作用 ,但并没有影响总的探索成果。总之 ,它为后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视角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内涵,探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性、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以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初步区分了理论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和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种具体表现形态,并从经济根源和文化背景两方面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即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背景剖析,探讨了其社会发展的理论动力。明确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做好的铺垫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别从社会主义矛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谈起,来研究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和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这一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第一次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笔者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而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邓小平特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探讨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社会主义需要改革,无产阶级的领袖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0年,恩格斯就认为:“所…  相似文献   

8.
介绍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时代性、全局性、探索性三大特点 ,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大理论。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毛泽东经济思想 ,充分认识其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有关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和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是伟大实践赋予的历史责任。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加强其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今天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针。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精髓实质、基本线索以及这一理论形成的突出思路、出发点和归宿的论述,以便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特点,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理论基本内容,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了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的特点是:概括了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改革攻坚的重型武器,明确了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本文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鼓励大胆探索的理论,又是开放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将更加成熟、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两个视角考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历史,得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条基本原则的论断。同时,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路径:第一,理论创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特别要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现实问题;第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为实现理论创新开辟道路;第三,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第四,要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回答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课题,但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无疑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天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源泉和行动指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源头。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延续、坚持与发展、守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畏研究员主编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已由中国人事出版社近期公开出版。该书立足当今实际,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历史轨迹、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的高度阐述和论证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社会职能、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切实运用典型材料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特点、目标和途径,为促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借鉴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南。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做了四个方面的概述:1.分析论述了这一命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导致两极分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还占有很大比重,生产效率低,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差,仍是比较典型的小农经济。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把农业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工业化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探讨了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内涵、运行方式和理论基础,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确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诚如十四大党章所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  相似文献   

19.
认真考察中共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它经历了从最初提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到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最后到"全面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变过程.透过中共与中国现代化这种极为深刻的历史情结,可以看出我们只要能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就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可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历史上的连续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但实践表明,二者在经济与政治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等问题的思考上,又有质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之间是继承、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