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的4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9.8%,病死率6.12%,后遗症6.12%。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生清  纪永佳 《当代医学》2006,12(11):35-36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的49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9.8%,病死率6.12%,后遗症6.1 2Z;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6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愈率81.7%,病死率10.0%,后遗症13.3%.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占73.1%,单纯母乳喂养致本病占84.6%.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占73.1%,后遗症发生率23.1%,死亡率3.8%.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率高.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母亲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食物对预防此病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蒋世玖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29-129,135
目的使医务人员了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婴儿颅内出血的发病原因,掌握发病的高危因素、预防方法,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后遗症和病死率。方法对1999—2005年底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d(除外4例脑疝于人院2d内死亡)出血全部控制,治愈率为84.6%,病死率15.4%,两年后随访后遗症率32.3%。结论基层医院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时补充维生素K有肯定效果。维生素K能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因此对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孕妇或小婴儿预防性用维生素K,可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骥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97-97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采住院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效率88%,病死率12%,后遗症率28%。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9例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勇 《广西医学》2007,29(12):1950-1951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生后20~90 d)的小婴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小儿出血性疾病.本病临床上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脑缺血及脑水肿,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病死率高[1],其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同时对其预后影响也较大.头颅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是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2].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9月确诊的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9例,本文重点分析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研究3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是指生后 2周~ 6个月婴儿因维生素 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 ,常早期发生颅内出血 ,后遗症多 ,病死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我院自 1 992年~ 1 999年共收治 2 2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中男 1 8例 ,女 4例 ,足月儿2 0例 ,早产儿 2例 ,年龄 1~ 2个月 2 1例 ,3个月 1例。单纯母乳喂养 1 9例 ,混合喂养 3例 ,均未添加任何辅食。发病 2天就诊 1 7例 ,>2天 5例。发热 1 3例 ,面色苍白 2 2例 ,抽搐 2 0例 ,呕吐、昏迷各 1 2例 ,嗜睡 1 6例。前囱饱满 2 2例 ,肌张力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制小儿脑穿针 ,在 CT定位、定量、定穿刺点下 ,行经颅微创穿刺抽血术治疗颅内血肿 ,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配合脑脊液置换术 ,并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研究。结果 :微创组治愈率为 87% (2 0 / 2 3 ) ,总有效率为 1 0 0 % ,无 1例死亡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1 % (1 /1 4) ;对照组治愈率为 2 0 % (4/ 2 0 ) ,总有效率为 6 0 % (1 2 / 2 0 ) ,病死率为 3 0 % (6 / 2 0 )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7.8% (7/ 9)。两组疗效及致残率经统计学处理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性颅内出血 ,不仅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 ,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林碧英 《华夏医学》2002,15(6):791-792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5~ 2 0 0 1年诊治的 10 4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 4例中治愈 85例 ,好转 6例 ,死亡 13例。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是因维生素 K缺乏致机体不同部位的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 ,故尽早应用维生素 K,输新鲜血或血浆是抢救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常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该症起病突然,常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见.故对该症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维生素K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及后遣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发病原因,提高山区农村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愈25例,治愈率为71.4%,好转9例,好转率为25.7%,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随访35例,其中正常26例,占74.3%;癫痫1例,肢体功能落后3例,智力落后3例,后遗症率为20%;死亡2例,病死率为5.7%.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山区农村孕产妇保健意识淡薄,婴儿单纯母乳喂养率高,农村医生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认识不足,未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有很大关系。早期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6例临床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院儿科收治的36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77.78%;死亡5例,死亡率13.89%;放弃治疗3例,8.33%.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本病发生率高,对所有新生儿从出生至生后3个月定期小剂量补充维生素K1可预防本病发生.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广西医学》2001,23(3):620-621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与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儿期常见的两种维生素缺乏性疾病。现回顾分析我院 1 994~ 2 0 0 0年收治 2 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 ,探讨两者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患儿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1)。除 4例早产儿外 ,余均系足月儿。男 1 7例 ,女 6例 ,男女之比为 2 .8∶ 1。发病年龄 1~ 4个月。其中 1~ 2个月 1 3例 ,~ 3个月 6例 ,~ 4个月 4例。均为母乳喂养儿 ,既往无出血史。1 .2 临床表现 :均以静脉或肌肉注射后针眼出血不止为主要症状 ,2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56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出血情况均在12小时内控制。治愈51例,死亡5例。随诊6个月~10年,后遗症15例,其中癫痫8例,智力落后7例,耳聋2例,肢体功能障碍5例。结论: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容易误诊,所以早期做出诊断,及时给予合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及病死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4~2000年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有21例表现为呕吐、烦躁、惊厥或意识障碍;16例表现为前卤饱满、呻吟;15例表现为两眼凝视;12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结论(1)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46.8%~81.0%。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  相似文献   

18.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0年儿内科住院的1周~ 2个月 (不含 2个月 )的婴儿 310 4例 ,其中病死 5 6例。结果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 92例 ,占该组住院患儿的 2 96 % ,是死因的第 2位 (病死 13例 ,占 2 3 2 1% ,均死于颅内出血 ) ,病死率排在首位 ,高达 14 13% ,与肺炎的病死率 3 5 7%和G - 6 -PD 5 0 2 %缺陷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17 5 9,7 89,均P <0 0 0 5 )。92例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为 97 83% ;CT证实 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 98 91%。结论 婴儿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不少见 ,病死率最高 ,应将其列入本地区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的范围 ,制定并推广预防的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瑾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82+92-82,92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可发生颅内出血,其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凡是母乳喂养的婴儿,突然出现出血倾向,应警惕本症的可能[1]。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力争作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已成为儿科的重要课题,我科近5年明确诊断4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方法:分析12例藏族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年龄为28天~6个月,全为母乳喂养,均未进行维生素K预防,均为农村牧区藏族患儿.结论:单纯母乳喂养本病发生率高,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