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鲟是一种珍贵的软骨硬鳞鱼类。身披五行骨板,皮较软。一般捕获的个体都较大,约重150~500市斤。一九七四年我们为安徽省农村局试验剥制了中华鲟标本:制作过程中采用了鱼皮制革和填料复真的办法,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制作方法和主要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现行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和工艺制作鱼类标本的技术进行创新,寻求一种无害化的大型中华鲟标本剥制制作新技术。通过高浓度酒精长时间浸制脱脂、无毒害试剂防腐防虫、制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作工艺技术,实现对环境和人体无毒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宣布,经过7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中华鲟活体产卵技术已趋成熟,这项科研成果对中华鲟种群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据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介绍,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洄游产卵季节,经农业部批准,中华鲟研究所从长江里捕捉野生亲鱼进行人工取卵、授精,繁育出幼苗再放入长江。  相似文献   

4.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华鲟早期阶段的生...  相似文献   

5.
肖慧 《水库渔业》1985,(1):32-32
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以后,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利用坝上游的中华鲟产卵场,我处自1982年以来,在鲟鱼渔汛期间捕捞涸游上溯的中华鲟亲鱼,运送过坝,标志放流。但送到坝上游的中华鲟能否下坝,回到大海,当时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介绍了中华鲟生物特性和研究现状,人工养殖中华鲟应注意敏感期,营养需求,受伤和疾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8.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5,(9):29-30
为了在我站进行中华鲟幼鱼培育的试验研究,和摸索运输中华鲟鱼苗的经验,我站在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中华鲟鱼苗的长途运输试验。  相似文献   

10.
1984年以来,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仔幼中华鲟77万多尾,增殖了中华鲟资源。1988年3月中旬,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听阅了5万多字的技术论文,观看了人工繁殖、放流中华鲟的电视片、图片和培育的幼鱼,实地察看了各种设施以后,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09,(11):46-46
文汇报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湖北宜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研究基地获得重大突破。日前,该研究所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成功催产并授精。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不再依赖稀有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华鲟幼鱼现状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葛洲坝枢纽于1981年1月截流后,中华鲟被阻予坝下,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1982年秋季首次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自然产卵,至今在坝下的繁衍活动已历时四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坝下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的效能,客观地评价葛洲坝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1982~1985年我们连续四年对长江口崇明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项目完成了30航次、92站次的调查,获取了17758个样本数据资料,初步查明了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的关键环境生态因子、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主要饵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保护区内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资源状况及其与中华鲟幼鱼生存栖息地和食物竞争的种类;查明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聚集期限与高峰期的时间节点;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以及对不同盐度水域的选择性,成功地进行了对误捕受伤中华鲟幼鱼的抢救。  相似文献   

15.
西江中华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华鲟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而名闻一时。西江有中华鲟,尤其广西象州境内还有中华鲟的产卵场,这就鲜为人知了。最近因在黔江上游发现了一尾300kg的中华鲟被害身亡并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做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广东目前已经养殖了中华鲟约20万尾。按1989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中华鲟属于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必须饲养到子二代才能上市。野生中华鲟的性成熟期为18龄,亦即广东目前养殖的中毕鲟必须在18年后才能上市销售,广东养殖的中华鲟出现了上市困境。一、动物保护法与珍稀水产开发利用之间的新矛盾广东目前养殖的20万尾中华鲟所面临的出路问题,是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出现的新的问题。动物保护法与珍稀水产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具体体…  相似文献   

17.
廖时权 《内陆水产》2004,29(12):25-25
近日,四川省从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传来消息,中华鲟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11月3日晚上23时开始,该所长宁基地的中华鲟人工受精卵孵化开始生出鱼苗,第2天,已出苗约6000尾。这标志着国家‘级保护水生珍稀动物中华鲟内塘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这将为我国中华鲟的放流、种群复壮和长江水生动物增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信息走廊     
《中国水产》2001,303(2)
“中华鲟世纪放流”在荆州举行许洪善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00年中华鲟世纪放流活动于2000年12月21日上午在荆州市沙市渡口举办,5万尾2月龄中华鲟鱼苗和100尾14月龄中华鲟放流长江。这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平均体重9.3克,其中有2万尾采用美国西北海洋技术公司提供的微型数码标志,14月龄中华鲟平均体重3340克,均携带银质标志牌。专家透露,1999年12月28日宜昌放流的10万尾中华鲟已于2000年3月至8月在长江口及东海海区陆续回捕,并首次回捕到放流的2月龄鲟鱼苗,这表明目前采取的增殖放流形式是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长江第一个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站的建设情况,概述了实施救鱼措施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表明中华鲟研究所实施中华鲟人工增殖的尝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05,26(4):26-26
4月28日,农业部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下游长江段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水中生灵,保护国宝中华鲟”的中华鲟放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主任李健华,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永安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和湖北、重庆等地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现场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鱼苗1万多尾、胭脂鱼苗3000多尾.放流活动结束后,有关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华鲟研究所举办的中华鲟人工驯养繁殖、增殖放流研究成果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