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远航海员血浆β-内腓肽含量的变化,为预防和治疗海员常见病、多发病提供实验资料,结果:远洋海员连续航行大于或少于6个月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陆地工作人员,远航海员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戴永江  林岷格  邓斌  曾慧明  杨志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14-2014,2036
目的观察黄白液治疗男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 genital herpes,RGH)治疗前后β-内啡肽的变化。方法采用治疗前后测血浆、皮损中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治疗前β-内啡肽比正常值高,治疗后β-内啡肽含量降低。结论黄白液能减缓RGH的炎症和增殖进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损伤严重程度记分法(ISS)为标准观察了17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血浆神经肽(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和生长抑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创伤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且与创伤程度正相关;血浆神经降压素含量也增高,但不同程度创伤之间差别不显著,仅重度创伤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升高。  相似文献   

4.
观察练气功对慢性病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练气功前后受试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 练气功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练功前显著降低。结论练气功可使机体β-内啡肽水平降低,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VD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噢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同时提高了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疗对早产儿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及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早产儿92例,检测早产儿光疗前、中、后的血浆β-内啡肽及血清电解质、血糖及p H值,并将光疗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者纳入光疗呼吸暂停组28例,无呼吸暂停者纳入光疗非呼吸暂停组44例,并设非光疗无呼吸暂停早产儿为对照组20例,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早产儿的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液p H值在光疗前、中、后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呼吸暂停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光疗前、中、后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呼吸暂停组和非呼吸暂停组之间血浆β-内啡肽的浓度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组与非光疗组β-内啡肽浓度无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光疗前后β-内啡肽浓度无变化,呼吸暂停与β-内啡肽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15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急性乙醇中毒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其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下降,提示纳络酮解救会性乙醇中毒与减少β-内啡肽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观察练气功对慢性病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练气功前后受试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③结果练气功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练功前显著降低(t′=2.09,P<0.05)。④结论练气功可使机体β-内啡肽水平降低,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用RIA检测反复冻融的血浆,脑脊液,尿液和组织提取液中β-内啡肽,生长抑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含量。结果表明:标本生物活性肽含量每次冻融后均显著降低;含量降低速度由快到慢的标本为血浆、脑脊液、尿液和组织提取液,生物活性肽为β-内啡肽、生长抑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提示生物活性肽标本的保存不宜反复冻融,特别是检测血浆和脑脊液内长链的生物活性肽时更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脑出血时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脑出血患者血浆 β-内啡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 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 ( P<0 .0 0 1 )。结论 :β-内啡肽对脑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观察特制饲料喂养造成的厌食动物模型血浆β-内啡肽、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血浆β-内啡肽浓度、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5).提示β-内啡肽不仅是影响患儿食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也与厌食患儿免疫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观察特制饲料喂养造成的厌食动物模型血浆β-内啡肽、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血浆β-内啡肽浓度、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5).提示β-内啡肽不仅是影响患儿食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也与厌食患儿免疫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在银屑病患者发病中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70例银屑病患者和32例正常人对照血浆中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精神因素的患者组1与对照组1的β-内啡肽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精神因素的患者组2与对照组2(P<0.01);患者组在治疗后β-内啡肽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与对照组2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内啡肽与精神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它可能参与了全身状态的调整并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及脑钠肽(BNP)在临床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CHF患者71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Ⅱ-Ⅳ)。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患者血浆β-EP浓度,采用床旁Triager BNP测定仪测定同期血清脑钠肽的含量。结果CHF各组血浆β-EP和BNP含量与封照组相比显着性升高,并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CHF组总体血浆β-EP与BNP呈显着性践性正相关(p〈0.01);血浆β-EP和BNP水平与EF值及FS呈显着性线性负相(p〈0.01)。血浆申β-内啡肽含量越高则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血浆β-内啡肽和BNP的水平是诊断CHF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并可用于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放免测定该模型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含量,探讨运脾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降低,运脾复方能显著增加胃窦部和血浆中β-内啡肽的浓度。提示β-内啡肽在小儿厌食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运脾复方可通过促进外周β-内啡肽的分泌,达到改善食欲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放免测定该模型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含量,探讨运手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降低,运脾复方能显著啬胃部和血浆中β-内啡肽的浓度。提示β-内啡肽在小儿厌食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运脾复方可通过促进外周β-内啡肽的分泌,达到改善食欲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和P物质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40例,为观察组)、物理因子+腰椎牵引治疗(38例,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1周及第4周,分别检测外周血浆中β-内啡肽和P物质的含量,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第1周血浆P物质含量,分别为(186±66)与(419±82)ng/L、(127±83)与(322±47)ng/L,β-内啡肽为(313±27)与(187±56)mg/L、(364±18)与(211±39)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36/40)和66%(25/38);治疗后第4周,血浆中P物质为(64±50)与(93±75)ng/L、β-内啡肽为(410±21)与(317±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38/40)和84%(32/38).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提高β-内啡肽含量,从而发挥镇痛作用;P物质与β-内啡肽检测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给大鼠第三脑室微量注射δ-阿片受体激动剂DPDPE(1μg或3μg/3μ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CTH.β-内啡肽和催乳素的含量。观察到DPDPE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浆中上述激素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激活δ-阿片受体可同时兴奋上述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提示应激或某种病理状态下,ACTH、β-内啡肽和催乳素的相伴释放机制可能与δ-阿片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狗肠缺血性休克模型,动态观察了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关系,同时观察了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血浆ir-β-EP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休克时血浆ir-β-EP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血管功能抑制过程密切相关;Dex可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对脾细胞增殖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①以Wistar大鼠制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于模型完成后0、1、3、6、12、24h分别处死大鼠、收集血浆标本并检测β-内啡肽水平,并设假手术对照组;②分离正常大鼠脾细胞,分别与休克血浆(I组)、灭活休克血浆(Ⅱ组)及休克血浆 β-内啡肽抗血清(Ⅲ组)体外培养,观察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功能。结果:①休克后即刻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1),1h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24h趋于休克前水平。②与对照组相比,创伤休克血浆可显著降低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功能(P<0.01);休克血浆经灭活后,脾细胞增殖功能非常显著回升(P<0.01);休克血浆经β-EP抗血清处理较未经抗血清处理相比,脾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浆中显著升高的β-内啡肽对抑制脾细胞增殖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