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其中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前外和后内侧切口,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内固定、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可明显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5月-2006年3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3例,术中使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利用有限切开技术行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7.5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切口小,并发症少,结合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刘俊  郭锦明  陶然  周振宇 《河北医学》2011,(11):1456-1458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我院28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2-23.7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间3.7个月(3-7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全组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未见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0分(81-94分)。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提供可靠固定,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我院28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2-23.7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间3.7个月(3-7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全组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未见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0分(81-94分)。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提供可靠固定,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弘  许谭妙 《重庆医学》2016,(7):968-970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根据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30个月,无1例患者术后并发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有1例出现皮肤坏死。根据Rasmussen评分法:14例优,8例良,3例可,1例差。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定华  梁志琪 《中外医疗》2012,31(36):80+82-80,82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从2010年1月—2012年4月共采取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的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均一次性愈合,其中愈合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7.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1±0.3)个月,根据膝关节功能的评定标准,其中优的患者31例(64.3%),良的患者22例(39.3%),可的患者3例(5.4%),优良率是94.6%。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方便、微创、固定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上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Schatzker吁型、遇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随访12~30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塌陷(后髁)1例,余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9.74%。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双切口下复位并予双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配合自制药口服并积极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5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84.5%。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结合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中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3例,其中Ⅴ型11例、Ⅵ型12例,前外侧切口采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后内侧切口采用"T"形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月(9~48月),骨折无延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平均89分(80~94分)。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关节功能,可减少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6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86.96%。结论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方便,骨折固定可靠坚强,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外侧双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3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22例,术中使用后内侧人路,加利用前外侧有限切开技术行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法结合有限切开技术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结合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5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双钢板组,而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则略高于双钢板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TPA与PA度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段内TPA与PA度数差异均无统计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4.8%。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起到与双切口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类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Ⅴ型13肢。Ⅵ型8肢。受伤至手术时间7~12 d(平均8.9 d),均采用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平均4.3个月),骨折线模糊骨折愈合,无明显膝内、外翻畸形。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130.3±6.5)°,伸(1.7±0.9)°。其中:优15例,良4例,中2例,差0例。结论:膝关节的双切口入路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稳定性好,愈合率高,可较早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4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切口双钢板治疗组患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HSS值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t=0.79,2.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组长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t=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双钢板固定所提供的力学稳定性相似,临床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切口加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自2007年7月~2009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2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HSS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89.3%.结论 双切口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双钢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在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防止骨折移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双钢板夹持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无感染、下肢力线改变、关节面塌陷等情况发生.骨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马元璋评价标准,优良率86.7%.结论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是SchatzkerⅤ、Ⅵ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双侧切口:前外侧、后内侧,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6个月(平均1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1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2年采用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20—66岁。按Sehazker分类Ⅳ型7例,Ⅴ型12例,Ⅵ型9例,用内外切Ⅵ行T型或L型支撑钢板或改良双钢板固定。结果28例患者均获取10个月-4年随访。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0.98分,平均得分89.8分,术后无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坚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固定复位器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作用。方法采用外固定器复位有限微创双切口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0例。结果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30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33%。结论外固定器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容易,手术时间短,对膝关节软组织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7月应用一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5例,其中Schatzker Ⅴ型18例,Schatzker Ⅵ型17例,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本组35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1.4±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4±1.7)个月,本组无骨不连、骨髓炎、皮肤坏死、感染、关节面塌陷、力线丢失、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21例患者屈膝45°~105°,平均75°;3个月30例屈膝85°~135°,平均120°.参考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本组优13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0.0%.结论 一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