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 PreS2+S/IFN-α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含HBV PrdS2+S和IFN-α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α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简称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S2S/IFN-α,回收后直接克隆到pcDNA3.1 V5/His TOPO TA克隆载体,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3.1.S2S/IFN-α.然后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 E6细胞.对重组载体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及PCR鉴定,证明连接正确;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α的成功构建及在Vero E6细胞中的有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HB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为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主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呈干扰素耐受而不能获得持久的病毒阴转,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病毒通过其编码的蛋白(NS5A及E2)抑制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分子——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的活性.而关于PKR是否在IFN-α抗HCV的机理中起抑制作用目前仍有争议.为研究PKR对HCV蛋白合成环节是否有抑制作用,通过构建野生型 PKR真核表达载体(pPKRwt)及主要起负性调节作用的缺失突变PKR真核表达载体(pPKRΔ6),并将pPKRwt /pPKRΔ6 与HCV复制子RNA同时转染Huh7细胞进行共表达, 用Western印迹检测 HCV IRES 下游的NPTⅡ蛋白表达水平,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及单用IFN-α处理的细胞相比较.结果显示:表达PKRwt的细胞中NPTⅡ蛋白水平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但高于经IFN-α单独处理的细胞;表达PKRΔ6的细胞中NPTⅡ蛋白水平与对照细胞无明显差别,但PKRΔ能部分抵消IFN-α的抑制作用,说明在IFN-α抑制HCV IRES指导的蛋白合成中,PKR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能还有其它的PKR非依赖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儿血中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方法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V71感染轻症、重症患儿和正常儿童的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2的mRNA表达。结果EV71感染患儿血中IFN-α、IL-6、IL-8、IL-12mRNA的表达增加(28±182.07 vs 5.5±0.79;30±103.30 vs 6±4.21;34±169.60 vs6.2±4.16;33.33±229.70 vs 2.6±0.92)。轻症组与重症组间比较,IFN-α、IL-12mRNA表达显著升高(40±275.86 vs 28±182.07;46.67±46.04 vs 33.33±229.7),IL-6、IL-8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03.3 vs 32±110.5;34±169.6 vs 36.67±195.4)。结论细胞因子IFN-α、IL-6、IL-8、IL-12参与抗EV71感染过程,其中IFN-α和IL-12可能是促进EV71感染发展为重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但这些肿瘤靶向载体缺乏可控性,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新型可诱导的生物肿瘤靶向载体是当今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构建了可诱导肿瘤靶向性IFN-α2a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能够有效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等多种肿瘤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能高效表达IFN-α2a,而其非肿瘤细胞株L02几乎没有表达。诱导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能被ZnSO4诱导表达。可诱导肿瘤靶向性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成功构建为下一步体内外抑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通过与靶细胞膜的融合感染宿主细胞,研究表明阻断HIV与受体靶分子的结合可以阻止HIV进入宿主细胞,抑制HIV病毒的感染。设计合成了一个包含CD4和CCR5与HIV-1结合的主要功能结构区,及Flt3-L和Mip-3α分子的融合基因,构建了2个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ABK-CKR5-CD4/Flt3L-Mip3α (pABK-HIV-MF) 和pABK-CKR5-CD4 (pABK-HIV-MT),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进行了表达。RT-PCR、细胞免疫荧光技术、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获得了正确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对于HIV-1的拮抗并靶向树突状细胞 (DC) 清除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鹌鹑和三黄鸡IFN-α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鸡和鹌鹑IFN-α基因序列,用Oligo6.0设计一对能同时扩增鸡和鹌鹑INF-α基因的共用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经ConA诱导培养的三黄鸡、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别扩增到IFN-αORF全长cDNA,并克隆到pET-28a( )载体上。将测序结果分别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家禽类IFN-α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鸡、鹌鹑IFN-αcDNA遗传进化稳定,与GenBank中收录的鸡、鹌鹑IFN-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99.8%、99.8%。鸡与其它家禽类的IFN-α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与鹌鹑亲缘性较高,同源性达86.9%~87.1%,但与家水禽(鸭、鹅)差距较大,同源性最高也只有67.6%;鹌鹑IFN-α核苷酸序列与家水禽同源性在也只在62.7%~62.9%之间;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可见家禽类IFN-α被分成两个大分枝,分别是由鸡和鹌鹑两个小分支组成的一个大分支与家水禽独立分支组成。  相似文献   

7.
<正>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被广泛地用于疫苗载体及瘤细胞溶解剂的研究。但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大大限制了它在人体中的应用。归属于细胞因子的Ⅲ型λ干扰素(IFN-λ)家族与IFN-α/β家族有着相同的信号转导路径,所以也能激发相似的抗病毒活性。不过,IFN-λ是通过一种细胞型特异性方式表达的独特的受体-复合物形式实现信号转导的,正是这个原因限制了它只对上皮屏障组织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标准方案.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感染性病毒HCVcc为研究对象,比较IFN-α和利巴韦林对HCV复制的影响,以及对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等抗病毒基因的调节能力.结果显示,100 u/ml IFN-α显著降低HCV RNA水平,利巴韦林剂量依赖性抑制HCV复制,且IFN-α联合利巴韦林对HCV复制及HCV NS3和E2蛋白表达具有协同抑制作用.5~80 u/ml IFN-α剂量依赖性诱生IRF9和ISG15;1和5μg/ml利巴韦林不促进IRF9和ISG15水平升高;而利巴韦林联合IFN-α对两者亦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基因工程靶向融合蛋白XE-TNFαm2.其中,XE为HIV/SIV辅助受体CXCR4的第二胞外域;TNFαm2是经突变改型的TNFα,其毒副作用已降低18倍,已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已有的研究表明XE-TNFαm2的功能之一是杀灭受HIV/SIV感染的细胞、但不杀伤未受HIV/SIV感染的正常细胞.探讨XE-TNFαm2可否引起细胞的凋亡,以阐明其杀伤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XE-TNFαm2只能引起受HIV/SIV感染细胞的凋亡,但不能引起未受HIV/SIV感染的正常细胞的凋亡.这一结果表明XE-TNFαm2是一种可特异杀灭受HIV/SIV感染细胞的准确靶向融合蛋白,其毒副作用己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通过MTT法检测和比较IFN-α1b和IFN-α2b对A375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分析IFN-α1b对A375细胞迁移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IFN-α1b对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随着IFN-α1b和IFN-α2b浓度的增加,A37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药物作用48 h和72 h后,IFN-α1b作用的A375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IFN-α2b,IFN-α1b和IFN-α2b作用48 h的IC50分别为(22.69±1.52)μg/mL和(35.69±1.01)μg/mL(P0.01);IFN-α1b和IFN-α2b作用72 h的IC50分别为(10.00±0.98)μg/mL和(25.02±0.44)μg/mL(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FN-α1b能够使A375细胞的迁移指数和迁移能力降低,且随着IFN-α1b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迁移作用增强。随着50μg/mL IFN-α1b作用的A375细胞的凋亡率为(29.31±0.45)%,较对照组(8.21±1.36)%相比明显上升(P0.01)。结论:IFN-α1b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与IFN-α2b相比,IFN-α1b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IFN-α1b能够降低细胞A375的迁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正>人干扰素(IFNs)用于临床已十年多了,它对人类癌症和病毒疾病的治疗有效。最多使用的四种IFNs是重组IFN-α2a,重组IFN-α2b,类淋巴细胞系IFN-αn1和白细胞IFN-αn3。近几年,有资料证明,用重组IFN-α2a,IFN-α2b和类淋巴细胞干扰素(IFN-αn1)治疗的病人可产生干扰素中和抗体。用人IFN-β治疗的病人也出现类似的抗体应答。然而,重组人IFN-β则是例外。治疗后的病人血清中,出现IFN-α抗体的水平似乎同治疗期间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MB)患者血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TBM患者36例为TBM组,30例无感染症状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两组对象血清、脑脊液TNF-α和IFN-γ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TBM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水平和IFN-γ分别为(64.29±6.19)pg/m L、(30.28±3.18)pg/m L、(121.34±21.31)pg/m L与(69.35±8.42)pg/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83)pg/m L、(3.18±0.64)pg/m L、(8.62±1.34)pg/m L与(8.18±1.29)pg/m 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患者TNF-α、IFN-γ水平水平显著高于I期和II期,II期显著高于I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患者血清、脑脊液中TNF-α水平与疾病分期存在正相关(r=0.673,r=0.621,P0.05),IFN-γ水平与疾病分期存在正相关(r=0.726,r=0.692,P0.05)。结论:TNF-α和IFN-γ参与TBM的发病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相关;检测TBM患者血、脑脊液TNF-α和IFN-γ水平,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正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蛋白酶变成双刃剑的方法:他们证实如果他们延迟新的HIV颗粒出芽,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分泌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ibroblast growth factor-7,FGF-7)具有一定的细胞修复作用及抗炎症作用。通过PCR技术、Western-blot及ELISA实验研究分析FGF-7在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avium)后的分子免疫机制。研究发现fgf-7基因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增强,并且U973巨噬细胞在感染M.avium后,其fgf-7基因与FGF-7蛋白亦表达增强,同时U973巨噬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与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受M.avium感染后,M.avium可增强巨噬细胞fgf-7基因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因子TNF-α与IFN-γ的分泌;提示FGF-7可能与TNF-α、IFN-γ等共同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对M.avium的抑制或杀伤作用,并修复损伤的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V疫苗的研制。SIV能够感染非人灵长动物并引起类似AIDS的猴免疫缺陷病,因而常被用作研究HIV及其疫苗的替代动物模型。为了对SIV疫苗在猴感染模型中治疗SIV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SIV gag和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并联合使用这三种疫苗免疫小鼠,对包括不同抗原组合、不同免疫次序及间隔的免疫策略进行探索和优化。IFN-γ酶联免疫斑点和小鼠体内杀伤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SIV Gag/En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且,重复免疫后仍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免疫反应。该结果为在SIV感染猴模型中评价多载体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治疗SIV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型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组由真核细胞产生的抗病毒多肽类物质,能抑制多种正常或转化的细胞的生长、抑制L细胞(一种属于正常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株)的增殖、刺激淋巴细胞以及对免疫反应和表面抗原的表达发挥作用。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干扰素的生产,有可能研究高纯度的干扰素生长调节活性。C.U.Ludwig等在体外用人肿瘤克隆试验(HTCA)研究了干扰素IFN-αA、IFN-αD以及IFN-α对肿瘤  相似文献   

17.
郑磊  刘再群  宋海燕 《四川动物》2012,31(3):373-377
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与分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室周灰质纤维层、半圆丘、峡核细胞胞质与突起阳性反应明显,其中峡核阳性反应最为明显,顶盖最不明显,且峡核大细胞部纤维着色明显;IL-1α在4种细胞因子中分布范围最广,阳性反应最强;IFN-γ与TNF-α阳性反应中,部分树突着色明显,且IFN-γ染色效果强于TNF-α;NGF-β的阳性突起与纤维较少。由结果可得,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峡核-顶盖通路的作用,由峡核传递到顶盖;IL-1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重要作用;IFN-γ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作用强于TNF-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5年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6例纳入本次研究,为膀胱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记为膀胱炎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5例记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不同类型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分析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4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Tis~T1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Tis~T1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与其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TNF-α与其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2、IFN-γ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下降,而TNF-α表达明显上升,且患者的上述三种指标与其临床分期有关,但与其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构建含HBV PreS2 S和INF-α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HBV PreS2 S/INF-α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简称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S2S/IFN-α,回收后直接克隆到pcDNA3.1 V5/His TOPO TA克隆载体,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3.1.S2S/IFN-α然后用指质体法转染Vero E6细胞。对重组载体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及PCR鉴定证明连续正确;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α成功构建及在Vero E6细胞中的有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HB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细胞因子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顺铂(DDP)的联合作用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及药物作用的12 h与24 h的吸光度值(A),计算杀伤率。台盼蓝拒染计算杀伤率对照。结果单独应用3种细胞因子时,IFN-α(干扰素-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对宫颈癌Hela有细胞毒作用,IL-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则细胞毒作用不明显。IFN-α、IL-2、TNF-α可以增强DDP的抑瘤作用,与DDP单独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FN-α、IL-2(白细胞介素-2)、TNF-α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均与单一应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细胞因子均可以增强DDP的抑瘤作用并与其作用的先后及时间具有依赖关系。结论MTT比色法为临床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1]。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药敏谱。IFN-α、TNF-α、IL-2与DDP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为宫颈癌患者化疗提供了理想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