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胚胎发育相关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Shh)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试验组以cyclopamine阻断Shh信号通路,并设立对照,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Sh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两组PANC-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cyclopamine对PANC-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问依赖性.cyclopamine作用后使胰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增加;PANC-1的AI为(15.2±0.54),PI为(38.3±0.23)(P<0.05).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对照组穿透细胞数为(96±4)个,而实验组穿透数为(43±5)个.结论 Shh信号分子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起维持作用;通过特异性阻断该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江波  张雅稚 《中医学报》2019,34(8):1680-1685
目的:研究松乳菇多糖体外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生长、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aos-2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松乳菇多糖作用于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的松乳菇多糖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松乳菇多糖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生长,促进人骨肉瘤Saos-2细胞凋亡,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COX-2、NF-κB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松乳菇多糖可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生长,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NF-κB信号通路和下调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9,(8):1680-1685
目的:研究松乳菇多糖体外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生长、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aos-2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松乳菇多糖作用于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的松乳菇多糖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松乳菇多糖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生长,促进人骨肉瘤Saos-2细胞凋亡,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COX-2、NF-κB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松乳菇多糖可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生长,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NF-κB信号通路和下调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微小核糖核酸-218(miRNA-218, miR-218)在人类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Saos-2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218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12例(对)人类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正常对照)样本,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并建立高表达miR-218的细胞系Saos-2miR-218+,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及细胞中miR-218的表达水平,通过ATPlite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趋化小室实验观察高表达miR-218的Saos-2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miR-218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降(0. 61±0. 02vs 0. 37±0. 03),Saos-2细胞中miR-218的表达亦显著下调(0. 59±0. 15 vs 0. 17±0. 04);Saos-2miR-218+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显著降低[培养72 h的活细胞数分别为(1 200±85)、(1 960±41)、(1 950±52)个/μ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趋化小室实验显示,Saos-2miR-218+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结论:miRNA-218在人骨肉瘤组织及Saos-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下降,提高miRNA-218的表达水平可抑制Saos-2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143B,倒置显微镜观察骨肉瘤143B细胞的形态;CCK-8检测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骨肉瘤143B细胞的凋亡;Transwell检测骨肉瘤143B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cl-2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吲哚美辛能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耐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吲哚美辛以浓度依赖的形式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Transwell结果显示吲哚美辛可以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吲哚美辛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吲哚美辛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促进其凋亡,并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相关蛋白DJ-1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 印迹检测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和U2OS)及正常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中DJ-1和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PTEN)基因的表达。DJ-1 siRNA处 理人骨肉瘤细胞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DJ-1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 胞存活率;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吡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 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结果:与hFOB1.19细胞比较,骨肉瘤细胞DJ-1蛋 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U2OS细胞升高最为显著(P<0.01)。DJ-1 siRNA可显著降低U2OS细胞中DJ-1蛋白 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以及增加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 另外,与hFOB1.19细胞比较,PTEN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DJ-1可抑制人骨肉瘤 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LPAR1的表达与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LPAR1质粒及其空载对照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U2OS.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及侵袭能力.建立体内裸鼠移植瘤,观察LPAR1对瘤体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AKT信号通路激活的情况.结果:LPAR1在骨肉瘤中低表达;GSEA分析结果显示,负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和肿瘤转移基因集富集以及细胞凋亡基因集富集在LPAR1高表达组.与空载体组相比,LPAR1组人骨肉瘤细胞MG63、U2OS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及Ki67、CDK2、CCNB1、BCL2、pmTOR/mTOR、pAKT/AKT表达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LPAR1组裸鼠的瘤体体积、质量明显下降,瘤体组织中的LPAR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LPAR1在骨肉瘤中低表达,过表达LPAR1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裸鼠成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分析lncRNA-ATB对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周期S期聚集、迁移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并探究其对皮下骨肉瘤生长及细胞增殖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lncRNA-ATB在骨肉瘤组织HOS,Saos-2和U2OS细胞株及正常人成骨细胞株NHOst中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法、Tunel及Transwell检测lncRNA-ATB对Saos-2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能力;Ki6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Saos-2细胞构建骨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裸鼠模型中皮下瘤体重量变化。结果 28例患者组织中,骨肉瘤组织中的lncRNA-ATB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NHOst组相比,lncRNA-ATB在HOS,Saos-2和U2OS中均升高,其中Saos-2中表达最高(P<0.05)。ATB组Saos-2细胞的OD值高于NC组,ATB组Saos-2周期S期长于NC组(P<0.05)。siATB组Saos-2细胞OD值低于siNC组...  相似文献   

9.
谢明忠  尹静  林碧蓉  李茜  古钦文  戚力升  彭道琥  朱凯  李森 《重庆医学》2021,50(20):3426-3429,3435
目的 探讨抑制Rho蛋白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1(RhoGDI1)的表达对骨肉瘤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在骨肉瘤细胞中通过siRNA抑制RhoGDI1的表达(si-RhoGDI1-1、si-RhoGDI1-2组),CCK-8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体外Transwell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AC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hoGDI1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si-Control组(转染无意序列)比较,si-RhoGDI1-1、si-RhoGDI1-2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速度明细降低(P<0.01),对顺铂的耐受性明显降低(P<0.01),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显著减少;划痕实验和FACS结果显示,与si-Control组比较,si-RhoGDI1-1、si-RhoGDI1-2组细胞的修复能力明显减弱(P<0.05、P<0.01),细胞凋亡率(P<0.01)和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RhoGDI1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促进骨肉瘤细胞顺铂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miR-99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7例骨肉瘤组织及瘤旁骨组织,RT-PCR检测并比较miR-99a表达情况;RT-PCR技术检测miR-99a在骨肉瘤细胞系143B、MG-63和U2OS中的相对表达量,以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作为对照比较;RT-PCR检测hepG2、lovo、A549和MCF-7中的miR-99a相对表达量,以143B作对照比较。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瞬时转染miR-99ainhibitor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RECK、MMP-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R-99a在7例骨肉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1±0.06)要明显高于瘤旁骨组织(0.48±0.06)(P<0.01)。3组骨肉瘤细胞系miR-99a表达量均高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细胞系中miR-99a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四种非骨肉瘤细胞系(P<0.05)。miR-99a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减慢,低于inhibitor-NC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均未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转染组143B细胞穿过小室底膜的数目明显低于inhibitor-NC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组RECK蛋白表达上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iR-99a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下调miR-99a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系143B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RECK/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CP在胰胆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疑有胰胆管肿瘤病人的常规MR扫描及MRCP。结果:21例病人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胰胆管肿瘤主要表现为胰胆管的梗阻,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的“双管征”。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在对胰胆管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诊断价值高于ERCP。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采用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探讨PP PD的手术彻底性。 方法 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作对照研究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结果 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0 %和27.6%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29个月 ;两组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31.0%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其中的胰头癌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15.7 %和21.2 % ,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同时发现 ,Ⅰ、Ⅱ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5% ,而Ⅲ、Ⅳ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对于无明显胰外浸润转移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可施行PPPD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正常粘膜组织和12例大肠腺瘤进行Ⅱ类抗原HLA-DR表达的研究。结果大肠癌HLA-DR表达的阳性率为47%,大肠腺瘤为16.6%,而正常粘膜未见表达;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正相关,HLA-DR表达强者其转移发生率低;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与细胞分化、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HLA-DR是大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表达阳性者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余力伟 《实用新医学》2007,8(6):499-500
目的 探讨胃癌肠道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例胃癌肠道转移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报道4例胃癌患者,均以肠梗阻症状收入院,手术中证实为胃癌肠道转移。结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胃癌肠道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提示患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对其超声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2例误诊为胸壁术后瘢痕,1例误诊为胸壁淋巴管炎。局部复发灶二维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不规则肿块型(75%)、均质性结节型(21%)、致密浸润型(4%)。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81个复发灶血流检出率为86%,68%为Ⅰ级,18%为Ⅱ级。Ⅰ~Ⅱ级病灶内的动脉血流频谱,PSV:(9.13±2.26)cm/s,RI:(0.60±0.07)。结论超声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灶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20例,其中10例行放射治疗,10例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修复颈部组织缺损方法:采用颈部大块肌皮瓣移植1例,胸大肌肌皮瓣移植2例,游离空肠移植1例,咽胃吻合术2例,多数一期愈合.晚期下咽颈段食管癌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论采用单纯放疗或手术加放疗,存活时间均未超过2年.提出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主要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在胃癌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的关系。 方法:利用74例胃癌标本,经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及形态定量分析法,进行MMP-9、MMP-9 mRNA、CD34及α-SMA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MMP-9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24例MMP-9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4例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MP-9 mRNA阳性,其中3例血管壁周细胞MMP-9 mRNA阳性。 结论:胃癌细胞自身具有产生与分泌MMP-9的能力,MMP-9对肿瘤的侵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N)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用微卫星多态标记物BAT-26和BAT-40检测50例喉鳞癌组织的MIN。 结果:26% 的喉癌发生MIN。MIN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结论:MIN作为遗传不稳定因素可能在喉癌转移过程中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喉及喉咽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79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喉、喉咽部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灶位于喉部者8例,其中喉肉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髓外浆细胞瘤1例;位于喉咽部者2例,其中原发癌肉瘤1例,胃恶性淋巴瘤扩散1例.所有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 1例失访,2例无瘤生存分别超过7年和8年,7例无瘤生存1年-6年后死亡.结论 喉、喉咽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少见,预后较差,诊断必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