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鱼藤素对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0、1、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1),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而相同条件下1μmol/L鱼藤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5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MCF-7细胞内磷酸化Akt(p-Akt)(Thr308)、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Ser9)、磷酸化磷酸肌醇依赖性激酶1(phosphorylated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PDK1)(Ser241)和磷酸化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编码的蛋白(phosphorylated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PTEN)(Ser380)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而总Akt蛋白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1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细胞内上述所有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鱼藤素可能通过抑制PTEN(Ser380)和PDK1(Ser241)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Akt(Thr308)的磷酸化,间接抑制其下游GSK-3β(Ser9)的磷酸化,最终诱导MCF-7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2.
观察灯盏花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Caco2)的体外增殖抑制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分别处理 HepG2 和 Caco2 细胞 24、48和 72 h 后采用 MTT 法检测灯盏花素对 2 种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作为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灯盏花素对 HepG2 表现高浓度抑制作用,浓度为 20 000μmol/L 时,对 HepG2 细胞 24、48和 72 h 的抑制率分别为37%、63%和 69%;对 Caco2 细胞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 5 000μmol/L时,对 Caco2 细胞 24、48和 72 h 的抑制率分别为72%、95%和 92%。灯盏花素对 HepG2 24h的 IC50 值为 24320.5μmol/L;48h的 IC50 值为 30 667.7μmol/L;72 h 的 IC50 值为 15 586.1μmol/L。对 Caco2 细胞 24 h 的 IC50 值为 11 417.0μmol/L;48 h 的 IC50 值为832.2μmol/L;72 h 的 IC50 值为 1 369.2μmol/L。结论 灯盏花素对 HepG2 和 Caco2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 Caco2 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金雀异黄素对人乳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离体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金雀异黄素(GE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MCF-7细胞接受不同浓度的GEN处理,MTT比色法测定GEN抑制MCF-7细胞的量效关系;细胞分裂指数试验用于评价GEN对该细胞的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结果:GEN的IC30与IC50分别为17.5μmol/L及32.0μmol/L,GEN对MCF-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呈剂量反应关系;各剂量GEN均可抑制MCF-7细胞分裂并且呈剂效关系;细胞形态学观察及TUNEL检测发现GEN处理48h及96h后有明显的凋亡细胞出现,并呈现剂效关系,而本次实验未发现其时效关系。结论:GEN可抑制离体培养MCF-7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GEN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射增敏剂鱼藤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影响。方法 BV-2细胞以5×10^4/mL密度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中,加入8个不同浓度鱼藤素干预48 h后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在加入1×10^-6mol/L鱼藤素后6个时间点上测定细胞增殖活力。1×10^-8mol/L鱼藤素干预48 h,测定上清液中NO水平。结果 5×10^4/mL BV-2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第48 h达到细胞生长曲线的峰值。在0-1×10^-5mol/L剂量范围内,1×10^-6、1×10^-5mol/L鱼藤素干预48 h后BV-2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降低;1×10^-6mol/L鱼藤素加入后第24、48、72h等3个时间点上BV-2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1×10^-8mol/L鱼藤素干预48 h后BV-2细胞上清液NO水平提高。结论鱼藤素在一定的浓度时激活小胶质细胞,更高浓度时将导致小胶质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s2O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MTI还原法、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情况.结果: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96h的IC50值分别为3μmol/L和12.8μmol/L,形态学检测显示其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及浓度下,As2O3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MCF-7/ADR细胞,起效时间亦早于后者.结论:As2O3能诱导乳腺癌MCF-7和MCF-7/ADR细胞凋亡;MCF-7/ADR细胞虽对As2O3表现耐药,但耐药倍数较低(4.2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 浓度([Ca2 ]i)变化的关系.方法25~125μmol/L浓度梯度的齐墩果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h,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Ⅴ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75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 ]i的变化.结果从50μmol/L齐墩果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88.36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齐墩果酸处理组的[Ca2 ]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调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 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GNA、阿霉素(adriamycin,ADR)及两者联用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MCF-7/ADR细胞内ADR浓度.结果 G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F-7/ADR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时,GNA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12.88 μmol/L;4 μmol/L GNA可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使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由80.22 μmol/L降至12.54 μmol/L;GNA显著增强MCF-7/ADR细胞内ADR的积累,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低剂量GNA能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羟基喜树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乳腺癌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的羟基喜树碱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48 h,并设不加羟基喜树碱溶液的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用MTT法测定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情况,以RT-PCR检测羟基喜树碱对MCF-7细胞Case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100μmol/L及200μmol/L羟基喜树碱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尤以20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100μmol/L及200μmol/L羟基喜树碱处理组中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羟基喜树碱处理组中MCF-7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结论:羟基喜树碱可在体外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蔓荆子黄素(vitexicarpin)对p53突变型人乳腺癌细胞Hs578T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观察vitexicarpin对Hs578T和p53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c-Myc、p2l、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Myc蛋白高表达对vitexicarpin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用MTT方法来检测不同浓度vitexicarpin(0、0.1、0.2、0.5、1.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UNEL方法在24 h时间点检测不同浓度vitexicarpi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在vitexicarpin不同浓度作用下,检测Hs578T细胞中c-Myc、Bcl-2和p2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在Hs578T和MCF-7细胞中瞬时转染c-Myc基因,用MTT方法检测c-Myc蛋白高表达对vitexicarpin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vitexicarpin浓度>0.2μmol/L情况下,Hs578T及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IC50为0.25μmoVL和0.53μmol/L,72 h).TUNEL 实验显示vitexicarpin在0.1、0.2、0.5μmol/L作用浓度下TUNEL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0.15%,27.33%和35.34%,而对照组为4.65%.Hs578T细胞中c-Myc和Bcl-2的表达与vitexicarpin的浓度呈反比,p21的表达与vitexicarpin的浓度呈正比.转染c-Myc基因及c-Myc蛋白高表达后,在Hs578T细胞中vitexicarpin对Bcl-2和p21的影响减弱.在vitexicarpin 0.5 μmol/L组72 h时比0 h时的吸光度(A)值增加了1.53倍,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相反地,但在MCF-7/c-Myc细胞中,同样条件下A值减少了48%.结论 vitexicarpin抑制p53突变型Hs578T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Myc蛋白,而对于MCF-7细胞则是通过其他机制.vitexicarpin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细胞中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ER-,HER2-high)、MCF-7/HER2(ER ,HER2-high)、和MCF-7(ER ,HER2-low)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HER2在染料木黄酮抑制肿瘤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分别处理3种乳腺癌细胞,MTT法分别检测Genistein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Genistein对MDA-MB-45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IC50约为100 μmol/L;Genistein对MCF-7/HER2和MCF-7细胞在低浓度表现为增殖促进作用,分别在大于40 μmol/L和10μmol/L时表现为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Genistein可通过ER依赖和非依赖两种途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HER2高表达能够降低染料木黄酮对ER 乳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补骨脂乙素(IB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IBC处理MCF-7细 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IBC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将MCF-7细胞设置10、20、40 μmol/L IBC处理组,用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检测IBC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Bax、Bcl-2、Akt、p-Akt、p62、LC3)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40 μmol/L IBC处理MCF-7后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利用JC-1试剂盒、ATP试剂盒和活性氧试剂盒检测IBC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IBC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38.46、31.31、28.26 μmol/L。IBC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预处理凋亡抑制剂z-VAD-fmk后,其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独处理IBC组(P<0.05),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没有保护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BC增加促凋亡蛋白Bax(P<0.05)表达,下调Bcl-2(P<0.05)、Akt(P<0.05)及其Ser-473位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诱导凋亡。同时,随着IBC浓度的增加,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逐渐增加,LC3-II/I比值升高,透射电镜下也观察到IBC处理的MCF-7细胞胞浆内有自噬泡以及自噬小体。试剂盒检测到IBC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ATP水平下降、产生和积聚活性氧(ROS)(P<0.05)。结论 IBC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等多种死亡形式,可成为今后抗乳腺癌创新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新合成目标前体药物N-苄氧羰基-丙氨酰-丙氨酰-天冬酰-阿霉素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前体药物体外抗肿瘤的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MCF-7和Caski2种肿瘤细胞株.前药处理48h及72h后,分别通过MTr法对常氧及低氧诱导培养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常氧培养条件下,测得目标前药对MCF.7和Caski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大于(137.92+6.68)μmol/L和(25.3±4.12)μmol/L.其对2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原药分别降低了54倍及40倍以上。低氧诱导培养条件下,目标前药对Caski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C。为(12.6±4.30)μmol/L,其对Caski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原药降低了49倍:而与常氧培养下相比,其对Caski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提高了2倍。结论N-苄氧羰基-丙氨酰-丙氨酰-天冬酰-阿霉素与阿霉素相比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初步达到了通过化学修饰降低细胞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热休克处理2h,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B组热处理前lh加入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的槲皮素,然后42℃热休克处理2h。4h后分别用X射线0、2、4、6、8、10、15Gy辐照后继续培养。MTr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存活率。取经A、B组(150ll,mol/L)处理条件处理后的MCF-7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来测定细胞凋亡。结果: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的槲皮素可以抑制MCF-7细胞增殖,对2~10Gy照射剂量起到增敏作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可以降低细胞存活率,对X射线增敏作用有-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浓度越大,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越强。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测定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以诱导MCF-7细胞凋亡增加。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克隆的形成,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adriamycin, ADM)耐药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M对乳腺癌细胞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及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Western blot检测MCF-7和MCF-7/ADM细胞内多药耐药蛋白MDR1、SR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F-7、MCF-7/ADM细胞、不同浓度PP2(1、2、4 μmol/L)预处理MCF-7/ADM 24 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标准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4 μmol/L PP2预处理对ADM细胞毒性的影响。 结果 ADM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大于MCF-7/ADM细胞(P<0.01);ADM对MCF-7细胞IC50为24.55 μmol/L, 对MCF-7/ADM细胞IC50为770.57 μmol/L,RI为31;与MCF-7细胞比较,MCF-7/ADM细胞MDR1、SRC蛋白表达增高(P<0.01),且MCF-7/ADM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迁移能力(P<0.01),采用SRC抑制剂后,MCF-7/ADM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被抑制(P<0.01),细胞集落形成率下降,即对ADM的敏感性提高(P<0.01)。 结论 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对ADM耐药的过程中伴随着SRC蛋白表达增多, SRC抑制剂可以降低细胞耐药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选择性环氯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株生长的作用,探讨塞来昔布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CF-7/ADM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等倍稀释的ADM(0.05、0.10、0.20、0.40、0.80和1.60 mg/L)为对照组,MCF-7/ADM细胞加入无细胞的完全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10、20 μmol/L塞来昔布为实验组,各组细胞于24、48、72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MCF-7/ADM细胞单加0.05 mg?L-1ADM及联合塞来昔布(10、20 μmol/L)处理后3 h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ADM水平。结果:不同浓度ADM单药及联合塞来昔布(10和20 μmol/L) 作用于MCF-7/ADM 24、48和72 h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实验组不同时间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20 μmol/L塞来昔布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10 μmol?L-1塞来昔布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48和72 h的细胞未见明显变化,但实验组细胞作用48和72 h后出现细胞改变及死亡,呈塞来昔布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实验组(10和20 μmol/L)细胞内ADM浓度升高(P<0.05);20 μmol/L塞来昔布实验组细胞内ADM浓度高于 10 μmol/L塞来昔布实验组(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ADM可有效逆转乳腺癌ADM细胞株耐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