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锂离子蓄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锡基负极材料主要有锡的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盐。锡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锡、氧化锡及其混合物。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结构,通过在锡的氧化物中加入一些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然后热处理而成。锡盐有SnSO4。上述锡基负极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均达500mAh/g以上。锂在锡基负极材料中的储存机理主要有两种:合金型和离子型。前者是锂先将金属锡还原出来,然后与其形成合金;后者则没有锡的还原,锂在其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锡的合金可能是更有前景的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2.
王秋芬  黄英  缪娟 《电源技术》2011,35(8):1000-1004
锡基氧化物以其高的理论比容量、低成本、低毒性、宽广的实用性成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影响了电极的循环性能.从锡基氧化物的储锂机理、制备方法和改善锡基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锡基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结构和形貌、掺杂、制备锡基氧化物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作为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锡基复合氧化物的比容量高达600mAh/g,Li4/3Ti5/3O4的循环性能优良,在某些领域,这两种负极材料有望获得商业应用。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锡氧化物、锡基复合氧化物和Li4/3Ti5/3O4的嵌脱机理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雷钢铁  苏光耀  高德淑  李朝晖 《电池》2001,31(6):294-297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合金 3类。材料的合成方法不同 ,结构与性能也不一样 ,但其储锂机理都为合金机理。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有SEI膜生成。选择合适的电压循环区间 ,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锡合金则是最有希望进入商业化市场的锡基负极材料 ,其中锡与锂可逆形成合金 ,另一不与锂反应的金属作为导电基体与框架 ,容纳合金以改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汪飞  赵铭姝  宋晓平 《电池》2005,35(2):152-154
总结了锡氧化物、锡复合氧化物以及锡合金的制备方法、性能和贮锂机理,概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锡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但贮锂机理都倾向于合金机理.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金属镁粉和铝粉作还原剂在高能球磨条件下还原锡的氧化物,得到纳米分散的锡、锡钴合金(添加适量金属钴粉)-氧化物嵌锂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纳米高分散锡和锡钴合金复合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高分散锡和锡钴合金材料与锡的氧化物相比有更高的首次循环充电效率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改变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以铝为还原剂,使用LA132粘结剂的电极可逆充电比容量超过560mAh·g-1,首次循环充电效率约为68.9%,30次循环后充电比容量保持在400mAh·g-1。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表明高分散锡和锡钴合金复合材料有望成为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锡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锡基负极材料在钠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有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较差的电池循环性能。简要介绍了锡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形貌的锡基氧化物和硫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该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武明昊  陈剑  王崇  衣宝廉 《电池》2011,41(4):222-225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锡基和硅基材料等,重点评述了锡基和硅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850℃下合成掺锡锂钛复合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SEM、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流充放电测试。锡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锡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并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Sn:Ti=1:5(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5mAh/g以上,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157mAh/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锡铁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用透射电镜(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其充放电和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分布较集中,尺寸为20 nm的锡铁复合氧化物;充放电过程中从20~50周,锡铁复合氧化物放电比容量由285,6 mAh/g衰减到279.1 mAh/g,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高(98%),说明纳米锡铁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在热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上的差异,综述了纳米触头材料在截流水平、抗电弧侵蚀和耐压能力等电性能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相对于同种配比的常规触头材料,纳米CuCr和AgFe触头材料的截流水平低于常规触头材料;纳米CuCr和AgFe的直流电弧稳定性高于常规触头材料,直流电弧寿命大于常规触头材料;纳米CuCr触头材料的耐压能力高于常规触头材料;纳米AgSnO2和AgNi触头材料的抗电弧侵蚀性能优于常规触头材料。因此,在今后对纳米触头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加强纳米触头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和纳米触头材料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提高纳米触头材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金属锡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碳具有高得多的理论嵌锂比容量,很有希望成为锂离子电池新一代负极材料。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几种锡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吕坤  赵平 《电池工业》2012,17(3):189-192
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武器对热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电池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阴极材料的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几种主要的热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 675 mA·h/g)、硫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无毒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时,其导电性差、中间产物溶解及放电过程体积膨胀导致的电化学性能衰减,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品化。对单质硫进行复合是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和研究热点。综述了吸附型、包覆型和多元复合型等多种硫基正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硫基正极复合材料及锂硫电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先进电工绝缘材料对电力装备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的作用,它决定着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的发展对保障电力设备持久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现状等方面对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发展动态进行综述,对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我国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核心,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也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基础之一。纳米科技的发展传统磁性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纳米级磁性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是磁性材料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但同时也应重视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对现有材料进行纳米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对AgNi(0.15)、AgNi(10)两种材料的触点进行了接触电阻测试,分析了其检测结果,为触点接触电阻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电触头材料分断能力理论研究的概况。研究了阴极电流发射密度与材料性质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预测触头材料分断能力相对大小的理论判据,并得到了实验验证。从此判据可以看出,增大触头材料的原子量、密度、比热、沸点、熔化与气化潜热;减小其电阻率、游离电位将有助于提高分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丰  方宜  黄刚  温建峰 《电池》2017,(5):312-314
综述近年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过渡金属氧化物(TMO)负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即主要通过与碳材料复合、纳米化、掺杂、与具有互补性的TMO负极材料混合使用等技术,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厂家的NiO原料制备的NiZn铁氧体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氧化物法制备NiZn铁氧体材料,考查不同厂家的NiO原料对于高性能NiZn铁氧体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NiO原料的纯度、颗粒尺寸、颗粒形貌严重影响材料的烧结活性和电磁性能.高纯度、颗粒尺寸较均匀、形状为松果状的NiO原料是制备高性能NiZn铁氧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