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脊髓髓内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仍髓髓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脊髓髓内脂肪瘤MRI的表现及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两例脊髓髓内脂肪瘤CT或MRI为硬脊膜下的脂肪瘤。手术证实为脊髓内脂肪瘤,在手术显微镜下作脂肪瘤大部分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脂肪瘤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检查,由于脊髓髓内脂肪瘤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故只能作大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3 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以颈枕部疼痛伴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最多见,MRI所见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一致,其中髓外颅脊型及脊颅型肿瘤9 例,髓内肿瘤4例。前者以神经鞘膜瘤和脊膜瘤为主各3例,脑膜瘤2 例,多可完全切除;后者为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各2 例,全切除困难。结论 MRI对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帮助,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髓外肿瘤疗效佳,而髓内肿瘤差。  相似文献   

3.
枕骨大孔区肿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枕骨大孔区肿瘤,多数是良性肿瘤。本组34例,其中神经鞘瘤25例,脊膜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大多以枕颈部疼痛、上肢乏力麻木、手部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早期易误诊为颈椎病,脊髓空洞症等。CT、MRI对定位、定性诊断有利,及时手术切除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及脊膜瘤位于髓外脊膜内 ,属良性肿瘤 ,其诊断程序和手术方法类同。我们自 1 976年至 2 0 0 0年 7月 ,共收治 30 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 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神经纤维瘤 2 1 9例 ,脊膜瘤 89例。其中男 1 95例 ,女 1 1 3例 ,男女之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神经源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可根据肿瘤与神经的关系鉴别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分析30例颈脊髓肿瘤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症状轻、病程长和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是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MRI检查对颈脊髓肿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MRI所示颈脊髓受损的程度与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常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急性脊髓炎的MRI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脊髓MRI表现特点,以及MRI是否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1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了脊髓MRI矢状面和横轴面扫描。结果本病以上胸段及下颈段受累多见,部分病例可无异常,大部分病例病变区范围大,MRI显示的病变上界高于临床感觉障碍平面的上界,脊髓呈均匀一致肿胀,T2加权像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轻度斑点状强化。结论认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其特殊的价值,是其它检查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6例行MR及脊髓造影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占位病变进行分析,比较在本组资料研究条件下,两者定位、定性诊断能力,以便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检查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男26例,女10例,年龄17~58岁,平均38.6岁,经手术病理证明,其中神经鞘瘤21例,脊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转移瘤及血管畸形各1例。本组均行MRI,脊髓造影检查。造影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行MR检查相隔1~4d。  相似文献   

9.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椎椎管内(颈髓3~8)良性肿瘤80例,其中神经纤维瘤68例,脊膜瘤12例,以硬膜下及亚铃型居多,76%累及颈髓2~3个节段,而神经纤维瘤的半数是以颈髓5~6为中心。本组近半数以颈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神经纤维瘤更多见,其与肢体麻木,力弱和肌萎缩均有一定的定位意义,神经纤维瘤者多有椎间孔扩大,辅助检查以脊髓碘油造影确诊率最高。本组术后复发者占17.5%,复发的神经纤维瘤均为亚铃型。  相似文献   

10.
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4高颈段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行脊髓MRI检查均清晰显示肿瘤,大多采取坐位(13例)、枕下颈后正中切口(22例)手术,6例借助显微外科技术进行,24例均行肿瘤全切除。结果21例痊愈,3例留有轻度感觉运动障碍,随访1~3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MRI是本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根据肿瘤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手术体位、入路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应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MRI表现。方法对44例诊断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为腰背部或下肢剧痛,迅速进展的肢体运动或/和感觉障碍。(2)MRI表现以椎体信号改变,受累椎体呈跳跃性分布,有椎间盘回避现象,以及软组织肿块和深部肌群水肿为特征。结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点为迅速进展的脊髓压迫征。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椎体改变与转移瘤的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侧听神经瘤6例,其中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多发神经鞘瘤2例,多发胶质瘤、神经纤维瘤1例;一侧听神经瘤合并侧脑室室管膜瘤及多发枕颈部皮下神经纤维瘤,合并多发脑膜瘤1例;1例脊膜瘤并侧脑室室管膜瘤。结论MRI是检查NF-II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其多发性及多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统计分析2012-11—2014-03我院收治的116例体表孤立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表明神经鞘瘤55例,神经纤维瘤43例,脂肪瘤8例,皮脂腺囊肿4例,脂膜炎3例,腱鞘囊肿3例;病理诊断表明64例为神经鞘瘤,52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对神经鞘瘤诊断的符合率为70.9%,神经纤维瘤的符合率为65.1%,神经源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4.5%,误诊率为15.5%;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包膜的回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Ρ0.05)。结论临床在运用超声鉴别诊断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二者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脊髓脊膜囊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提高对脊髓脊膜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组14例,症状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二便障碍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及神经根袖套囊肿(Tarlov囊肿)。结果:14例均行手术。随访表明12例症状消失,2例好转。结论:对脊髓脊膜囊肿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手术要点为封闭漏口,切除囊肿壁并保护神经根及(或)脊髓。  相似文献   

15.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正确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结果:1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CT或MRI复查囊肿明显缩小。结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正确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注意与巨型枕大池的鉴别诊断,显微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脊髓血管畸形合并髓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MRI(附一例报告)毛小平,余绍祖,凌芳,陶枫,李祝密脊髓血管畸形可引起髓内出血,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早期诊断困难。作者收治经MRI诊断和手术证实的一例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上...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王虎山报道 患者女性,19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走路蹒跚4个月,完全截瘫20多天入院。检查:脊柱无畸形。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感觉障碍。T2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强,双侧Babinskin(+)。MRI示T2~T11椎管内硬膜下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效应,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细。诊断为脊髓内脂肪瘤。全麻下行T1~T12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发现该段硬脊膜胀满,切开硬脊膜,见脊髓呈浅黄色充盈。以剃须尖刀片沿脊髓后壁正中纵形切开,见脂肪瘤组织与脊…  相似文献   

18.
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告15例高颈段神经鞘瘤。大多肿瘤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脊髓MRI扫描为首选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15种肿瘤均作切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5例高颈段神经鞘瘤。大多肿瘤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脊髓MRI扫描为首选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15例肿瘤均全切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对42例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腰椎退行性变和(或)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腰椎管狭窄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在诊断上腰椎X线平片可提供一定的线索,脊髓造影或无创伤性脊髓CT及MRI检查是本病的最主要手段。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