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及红细胞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药物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采集我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药患者及未用药患者血样,运用微柱凝胶卡法分别进行药物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药者药物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未用药者药物抗体阳性检出率(8.62%VS 2.40%,3.90%VS 1.63%,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药者DAT阳性检出率高于未用药者DAT阳性检出率(1.85%VS 0.20%,P0.05);用药天数为影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药治疗者药物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因素(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患者可产生药物抗体,用药天数影响其药物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永州地区住院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3454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454例患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0.17%,其中抗-E3例、抗-C1例、抗-c1例、抗-JKa1例,DAT阳性35例,阳性率为1.01%,其中IgG型抗体18例、C3型抗体7例、IgG+C3型抗体10例。结论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合并抗-Wr~a并分析其输血原则。方法运用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及热放散试验鉴别红细胞和血清中抗体,对于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则采用微柱凝胶IAT进行鉴定。结果患者DAT抗-IgG,C3d阳性,抗-IgG阳性,抗-C3d阳性。应用2个不同批号的谱细胞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检出IgG型抗-Wr~a,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显示其红细胞上检出了抗体,自身对照为阳性,红细胞上未检出Wr~a抗原,说明红细胞上附着的是自身抗体而不是抗-Wr~a,Wr~a抗原表型检测结果为Wr(a-)。结论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合并抗-Wr~a,在不具备抗-Wr~a情况下,应选择与患者ABO血型一致且配血相合的红细胞为患者输血,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hD抗体检测的意义及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方法 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对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平行检测,观察检出率,并比较两法的灵敏度.结果 对选定的阳性对照物检测.试管法抗人球的检出1+的稀释度为1:16,而微柱凝胶法为1:64.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静脉血.传统的试管法检出RhD抗体阳性lO例(阳性率21.28%),微柱凝胶检出RhD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27.66%).结论 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在RhD抗体检测中优于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消除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阳性结果。方法对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29例患者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吸收试验和二硫苏糖醇(DTT)法平行检测,将初步确定为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假阳性标本置于4℃冰箱3 d后,再用微柱凝胶法、吸收试验和DTT法平行检测确认抗药物-药物复合物。结果 29例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中,因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假阳性占62.07%(18/29):置4℃冰箱3 d前后吸收试验和DTT法检测均阳性14例,均为吸收试验阴性和DTT法检测阳性4例。其余11例吸收试验阳性、DTT法阴性标本,置4℃冰箱3 d微柱凝胶法、吸收试验及DTT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DTT能够降解抗药物-药物复合物,消除由后者引起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阳性。  相似文献   

6.
试管法作为红细胞(RBC)血清学试验中检测抗体的标准方法已有数十年,然而随着凝胶微柱抗体检测系统的大量运用,许多试验可以用凝胶微柱法代替试管法。凝胶微柱法已用于检查ABO、Rh血型、血清中的意外抗体、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与试管法相比,凝胶微柱法只需少量的样本和试剂,结果判读简便且更易于自动化,因此许多血液中心及输血机构都采用此法。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比较凝胶微柱法和试管法检测红细胞放散液中抗体的能力,放散液则来源于脐带血和外周血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DAT阳性或DAT阴性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29873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90.2%(92/9123),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为9.8%(10/20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AT检测结果显示: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DAT阳性率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主要是主侧聚集。主侧聚集的DAT阳性率与次侧聚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体特异型鉴定结果显示:Rh-hr血型系统出现抗体阳性率为20.59%。102例患者共检测出45例特异型抗体,占44.11%。有无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到抗体筛查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建立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与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实验方法,探索采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采用多人份标准红细胞混合检测不规则抗体法,井与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进行了对比;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我院受血抗凝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对筛检阳性的受血首先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鉴定,然后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再次进行抗体鉴定。抗体鉴定所用的标准细胞均为U个标准细胞的单人份混悬液。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标准细胞筛检5000份受血标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20例,阳性率为0.4%,其中抗-D2例,抗-E8例,抗-C1例,抗-c2例,抗-Mi 2例,抗-Jka2例,抗-Leal例及抗-Fya2例。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检出了其中的19例,而木瓜蛋白酶法检出其中的13例。抗-Le 抗体经加入Le(a-b-)型人的补体后也检出。结论:微柱凝厌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细胞筛检受血不规则抗体可以取代传统抗人球加酶法在临床大批量推广应用,使用血浆进行抗体筛选比血清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和分析承德地区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发生频率.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和试管法(抗IgG、抗C3d试剂)检测DAT阳性抗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分型.结果 共检查承德地区献血者8 326例,DAT阳性检出率高达0.2%(17/8 326).分型鉴定:抗IgG为14例,抗C3d为3例;女∶男=1.4 .结论 为保证输血安全,有必要对献血员进行DAT检测,减少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D抗体检测的意义及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对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平行检测,观察检出率,并比较两法的灵敏度。结果对选定的阳性对照物检测,试管法抗人球的检出1+的稀释度为1:16.而微柱凝胶法为1:64。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静脉血,传统的试管法检出RhD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21.28%),微柱凝胶检出BhD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27.66%)。结论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商,在RhD抗体检测中优于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试验(AGT)在贫血患者输血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4例贫血患者输血前进行微柱凝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者再利用标准抗体筛查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 234例标本中DAT阳性者10例,经抗体筛查,其中IAT阳性者3例。结论微柱凝集AGT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可靠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贫血是否由抗体致敏红细胞所导致,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围手术期和内科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卡对35,210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微柱凝胶Coombs卡筛选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83例,阳性率0.236%。结论微柱凝胶Coombs卡抗体筛选能有效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余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采用DAT法筛查红细胞表面的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结果 共计5例DAT阳性的疑难配血患者,其血型分别为A-DCcEe,O-DCCee,O-DCcee,A-DCCee和A-DCcee。选择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供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凝集强度均弱于自身对照,建议观察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DAT阳性的患者,可配合性输注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和运用一种新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方法.方法微柱凝集法(CAT)DAT阳性的临床21例标本用传统试管法(CTR)确证,对20例CAT法阴性的标本做对照试验;同时抗D血清进行倍比稀释用二种方法同步检测.结果CAT法DAT阳性的标本其CTT法有19例阳性,而20例CAT法阴性的标本其CTT法也全部阴性,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x2=2,P>0.05);CTT法测出1:512稀释的抗D而CAT法可以测出1:2048稀释的抗D.结论CAT法检测DAT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完全可以代替传统试管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4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90.4%,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2.8%,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96.4%;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73.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80.7%,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85.9%;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试管法(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对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试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车丽敏  周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32-7432
目的对患者(输血前、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及配血不合的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患者及供血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法)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标本用抗人球蛋白法加谱细胞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对2 169例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15例,其阳性率约为0.7%,其中抗D 2例,抗E 6例,抗M 4例,自身免疫性抗体2例,冷抗体1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意义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免疫3项结果的模式。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对疑诊ABO-HDN患者测定免疫3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观察结果模式并进行方法学对比分析。结果在75例疑诊患者中,采用微柱凝胶法确定ABO-HDN 42例(56%),阳性模式以DAT、游离、放散试验呈(-++)者最多(27例,36%),其次为(+++)模式(12例,16%);采用试管法确定ABO-HDN 30例(40%),最常见模式亦为(-++)(19例,25%),其次亦为(+++)模式(8例,11%)。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分别有29例(39%)和22例(29%)DAT阴性、放散试验阳性而确诊为ABO-HDN。微柱凝胶法放散试验阳性率(56%)高于试管法(40%)(χ2=3.85,P<0.05)。结论 DAT阴性的ABO-HDN模式在临床常见,宜选用敏感度较高的微柱凝胶法进行免疫3项检测。  相似文献   

20.
赵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339-2340,2343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652例有输血和(或)妊娠史的输血患者血浆应用间接Coomb′s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鉴定抗体特异性及检测其抗体效价.结果 652例患者血浆中共筛检出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2.14%.其中,同种抗体9例,自身抗体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