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胜  翟华 《机电工程》2016,(9):1057-1061
针对油气混合器进油量和进气量影响润滑点可靠润滑的问题,对油气混合器的工作原理、内部流场、出口管路内油气两相流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流基本原理,建立了新型油气混合器的流体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油气混合器的工作原理,利用CFX软件对新型油气混合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检验了其形成油气的效果,并分析了出口管路内油气两相流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混合器可精确调控进油量和进气量,达到油膜厚度可控,从而保证满足润滑油膜均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该分析过程为类似油气混合器之类复杂混合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功能检验方法,可进一步对油气混合器的工作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出现的尿素结晶问题,在尿素结晶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尿素结晶的关键因素,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满足排放法规的前提下,降低了结晶风险区域尿素喷射量,增强了废气与氨气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改善了流动的均匀性,提升了抗结晶风险的能力。结果表明,能够有效解决尿素结晶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后处理系统对于Urea_SCR混合器的功能需要,提出某款新型混合器的结构方案与工作原理,通过探讨混合器性能验证的必要性来设计一套系统的混合器性能验证方法,并基于某型国六柴油发动机台架,按照验证方法对设定的测试项目进行试验检测与验证,通过与工程目标对比来判定混合器性能验证是否达标,以期得到最佳的Urea_SCR混合器设计方案和最终选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静态混合器对过程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基于CFD方法,对内置叶片型静态混合器不同叶片数量、排列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内部的速度、湍流、组分等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结构,为内置叶片型静态混合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对柴油机尾气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限值和终端顾客的用车要求,提出对Urea SCR混合器的理论开发目标,通过对逐个开发目标的展开分析与讨论识别出混合器选型设计的关键特性,进而从Urea SCR混合器的结构设计、材质定义、功能要求(包括压降、流速均匀性、氨分布均匀性、抗结晶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初始设计选型,在计算机模拟仿真与分析的辅助下,不断优化设计结构并最终得出最佳设计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国六重型柴油机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系统混合器的性能,文章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与反应动力学联合的办法,创建了包括尿素溶液喷雾及蒸发模型、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模型等过程的SCR系统的数值模型。仿真混合器对催化器内部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的分布和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后处理系统的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混合器能够加速尿素水溶液的分解速率,提高喷雾雾化质量,改善NH3、温度等分布均匀性;安装混合器后在各个工况下NOx转化效率都有约10%增加,相应的压力损失大约增加了0.6kPa。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不同切削液在线混合,设计了混合器结构,进行了切削液雾滴分布均匀性数值仿真试验,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具有分流器结构,且进液口位于混合管中心部位的混合器均匀性指数γa值和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8734和0.3638,均高于其他混合器;进行实际喷雾试验,基于水敏纸上雾滴分布,所得γa和CV值分别为0.8928和0.2844,近似于数值仿真结果.试验证明了基于数值仿真进行均匀性分析的可行性,验证了具有分流器结构,且进液口位于混合管中心部位的混合器性能优良,可以用于生产中切削液的在线混合式微量润滑.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不同切削液在线混合,设计了混合器结构,进行了切削液雾滴分布均匀性数值仿真试验,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具有分流器结构,且进液口位于混合管中心部位的混合器均匀性指数γa值和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8734和0.3638,均高于其他混合器;进行实际喷雾试验,基于水敏纸上雾滴分布,所得γa和CV值分别为0.8928和0.2844,近似于数值仿真结果.试验证明了基于数值仿真进行均匀性分析的可行性,验证了具有分流器结构,且进液口位于混合管中心部位的混合器性能优良,可以用于生产中切削液的在线混合式微量润滑.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公司新开发的SCR混合器,利用ANSYS 14.0软件中的fluent模块对其内部流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新型SCR混合器的内流动特性相比传统陶瓷蜂窝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但压力损失降低了很多,而且其内部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六排放对NOx要求,需要高效率的后处理,并通过喷射大量尿素转化尾气中的NOx。尿素喷射量过多会导致后处理结晶,在硬件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后处理结晶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尿素喷射量。在发动机台架上,可以得出基于后处理温度和尿素喷射量的尿素结晶边界。通过优化发动机电控参数,在不影响排放的情况下,分别采用降低NOx原排峰值、降低尿素喷射量峰值以及后处理保温等措施,减少超出结晶边界的工况,降低结晶风险。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结晶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